渤海银行消费贷不良率12.37%,投资收益支撑盈利能否持续?
渤海银行2024年业绩呈现较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尽管整体净利润增长3.44%至52.56亿元,但零售业务税前亏损27.87亿元,相当于净利润的53%;个人消费贷不良率升至12.37%,较2020年增长超过5倍,显现出消费信贷资产质量的下行压力。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渤海银行2024年金融市场业务贡献了69.65亿元非息收入,同比增长107.76%,成为阶段性盈利关键支撑。未来,如何平稳推进高风险资产出清、加快恢复主业盈利能力重建、减少投资收益依赖程度,或将成为渤海银行转型升级的重要课题。
01
从渤海银行消费贷5年轨迹,看不良率升至12.37%的阶段性变化
渤海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在过去五年中经历了较为明显的规模调整和资产质量变化。从业务规模的角度来看,2020年渤海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1170亿元,2021年下降至1037亿元,2022年小幅回升至1047亿元。
然而,从2023年开始,业务规模进入加速调整阶段,2023年贷款余额降至759亿元,2024年进一步收缩至375亿元。五年间,该项业务的累计减少金额为795亿元,整体规模缩减幅度达到67.9%。

图片来源:整理自渤海银行历年年报相关数据
在资产质量方面,渤海银行个人消费类贷款的不良率也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2020年不良率为1.83%,2021年上升至3.43%,2022年进一步攀升至4.63%。

图片来源:整理自渤海银行历年年报相关数据
2023年略有回落至4.44%,但2024年不良率则显著上升至12.37%。这一变化或表明,尽管渤海银行在减少贷款规模,但资产质量压力呈现为先缓后急的特征。
综合来看上述两组数据,可以发现几个主要的变化趋势。
其一,从2020年到2022年,渤海银行的消费贷款规模整体保持相对稳定。
三年间累计降幅为10.5%,但期间不良率增加了2.8个百分点,这或表明在贷款增长有限的情况下,资产质量问题逐步显现。
其二,自2023年开始,渤海银行消费贷款规模的调整加速。
特别是2023至2024年间,贷款余额下降了64.7%,不良率上升7.93个百分点,其中2024年不良率的增幅达到7.93%。
其三,业务规模与不良率之间的变化,往往有一定的时间上的相关性。
2024年,尽管该行大幅压缩贷款规模,消费贷余额降幅达50.6%,但不良率却明显上涨。这一现象符合业务调整的常规表现,与风险资产集中暴露、处置相关。
其四,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数据中不良率的快速上升与贷款规模收缩速度之间的关系,也值得关注。
2021年,当不良率首次突破3%时,银行的贷款规模调整并不显著。而到了2024年,当不良率已攀升至12.37%,渤海银行的业务收缩力度则明显加大。这种调整节奏的变化,呈现风险管控策略的阶段性特征。
鉴于业务规模与资产质量变化的联动效应,或会对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譬如,高收益资产的迅速收缩会影响利息收入水平。
再者,不良资产的集中暴露,或会加大拨备计提压力。这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或将对渤海银行相关业务的盈利能力带来考验。
02
净利润增长3.44%与零售业务27.87亿元亏损同步显现
从2024年主要财务指标看,据其年报,渤海银行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54.82亿元,同比增长1.94%,净利润为52.56亿元,同比增长3.44%。

图片来源:渤海银行2024年度业绩公告
在整体营收和净利润增长的同时,零售业务税前亏损27.87亿元,较上年由盈转亏,相当于同期净利润的53%,对整体盈利形成压力。

图片来源:渤海银行2024年度业绩公告
2024年,渤海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1.92%。净利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分别降至1.12%和1.31%,这是两项指标连续4年收窄。

图片来源:整理自渤海银行历年年报相关数据
从长期趋势看,2020-2024年间,渤海银行的财报数据显示,其净利差从2.18%降至1.12%,净利息收益率从2.48%下降至1.31%。这一变化反映了该行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面临的持续压力。
从资产端来看,渤海银行的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呈现下降趋势。如前所述,其2020年至2024年间,个人消费贷款规模由1170亿元调整为375亿元,这一结构调整对其利息收入或产生直接影响。
渤海银行或有必要采取优化产品结构、完善贷款风险定价模型等措施,改善该行息差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渤海银行的个人消费类贷款业务在过去几年经历的规模调整,与其零售业务的亏损,亦存在密切关系。
其中,从2020年到2024年,贷款余额由1170亿元下降至375亿元,缩减幅度达到67.9%。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急剧收缩,渤海银行的零售业务收入受到压缩。贷款余额减少意味着银行在该业务板块的利息收入下降,这也导致了整体盈利水平的下滑。
与此相对应的是,零售业务的税前亏损达到了27.87亿元,较2023年的盈利4.72亿元形成较大反差。这一变化也说明,渤海银行在压缩高风险资产的过程中,或也会对整体财务状况带来一定影响。
业务结构调整带来的收入减少同样值得关注。渤海银行对消费贷款规模的大幅压缩,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利息收入水平。收入端的收缩与风险成本的上升,或对零售业务的整体盈利表现产生共同影响。
03
非利息收入提升至35%,投资收益影响下的盈利结构变化
渤海银行在2024年度的经营数据反映了其收入结构的显著变化。根据年报,2024年该行的非利息净收入达到99.39亿元,较上年增长了35.20%。

图片来源:渤海银行2024年度业绩公告
其中,其他非利息净收入为69.65亿元,同比增长107.76%,主要由交易收益净额增长87.47%和金融投资净收益增长116.13%所驱动。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渤海银行传统业务的收入出现下滑。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1.9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降25.63%,这反映出该行的收入结构正在发生一定的调整。

图片来源:渤海银行2024年度业绩公告
此外,渤海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35%,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最低要求7.5%高出 0.85个百分点。若市场回调,其也或将面临一定资本压力。

图片来源:渤海银行2024年度业绩公告
综合上述几组数据来看,渤海银行2024年的非利息收入增长主要源于在金融市场业务中的表现。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收入的可持续性与市场波动等因素紧密相关。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对银行的投资业务或存一定隐忧,未来的收入波动或可能受市场条件变化的影响较为突出。
与此同时,传统银行业务收入下滑或受多重因素影响。净利息收入下降与行业整体面临的息差压力不无关系。手续费收入下降,则可能说明该行中间业务转型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包括业务结构调整和客户需求变化等因素。
这种收入结构的转变,对渤海银行在经营管理中的综合能力带来一定挑战。一方面,需要确保投资业务的持续稳健运作,并平衡风险与收益,以增强其在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渤海银行尚需加快主业的盈利能力恢复和零售业务的转型升级,以确保业务转型后的收入来源具备可持续性。
渤海银行的未来业绩发展,或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业务转型速度是内部关键因素,外部环境如市场波动也将对其经营状况产生影响。如何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保持收入的稳固增长和风险控制,或将决定渤海银行业务结构的调整优化路径,及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整体来看,渤海银行在2024年虽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但仍然存在消费贷的高不良率、零售业务的亏损、投资收益阶段性支撑业绩增长等一些问题与挑战。对此,渤海银行或有必要加速消费贷不良资产处置,优化零售客群结构,减少对投资收益的依赖,提升主业盈利能力。
在实现长期稳定增长的过程中,渤海银行也尚需要更好地平衡业务结构的调整与风险管理,特别是在消费金融领域,采取更为谨慎的风控措施。未来,渤海银行如何实现战略转型,加快恢复核心业务盈利能力,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宁波银行净利增速创十年新低,个人业务利润降30%
宁波银行2024年资产规模持续增长,但净利润增速放缓、零售业务利润下降及个人贷款不良占不良贷款比例过高等问题值得关注。天津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五连降,入股捷信消金能否成为突破口?
截至2024年末,天津银行资产规模为9259.9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营收167.1亿元,同比增长1.5%;归母净利润约38亿元,同比增长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