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通往AGI船票,云知声闯关港股市场
AI独角兽,再度向港股市场发起冲击。
近日,人工智能企业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次递表港交所,进行上市前的招股书更新。这期间,市场早已激变,ChatGPT带来的冲击刚刚消退,DeepSeek掀起的浪潮还在翻涌。
AI商业化路径一直是人工智能企业的焦点。自2012年创立时起,云知声就开启了AI落地的长征。成立之初,当大多数企业还在探索阶段时,云知声便已凭借技术优势拿下了家电巨头的订单。
此次IPO,云知声定位是中国AGI技术的先行者。2023年5月,云知声发布山海大模型,交出其在AGI领域的第一张答卷。自发布以来,山海大模型始终保持高速迭代。在AI“长坡厚雪”赛道中,云知声占据垂直领域先发优势。
对于云知声而言,大模型不是陌生事物。即便当前DeepSeek大行其道,B端客户依然需要具有行业经验的AI厂商赋能。在2017年谷歌Transformer架构出现和2018年BERT算法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取得突破后不久,云知声便开始为垂直行业领域客户推出首个基于BERT大语言模型UniCore及相关AI解决方案。
随着对AI能力的开发和对商业机会的长期探索,如今的云知声选择将生活及医疗作为主要目标市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收入计,云知声是中国第四大AI解决方案提供商,在中国生活AI解决方案排名第三,在医疗AI服务及解决方案排名第四。
在资本退潮的AI领域,云知声的AI技术落地策略,或许能将为其AGI革命披上一层保护色。对于技术成色较高的云知声来说,绝不能“成于技术又败于技术”,如今的云知声已经为AGI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顶级团队创业,创语音AI领域融资之最
云知声,出自一群国内顶尖AI人才之手。
2012年,“75后”的中科大博士黄伟与中科院博士梁家恩、康恒,共同创立云知声,并获得千万级别的天使轮融资。
云知声最初是一个算法团队,但为了让产品能够规模化落地,逐步涉足硬件和芯片。2012年刚创业时,云知声便在To B(企业服务)和To C(消费者服务)的赛道抉择之间,选择了To B,从此为行业伙伴打造智能化产品和解决方案。
云知声最初聚焦语音识别技术,发布了基于云的语音识别服务,成为国内继“科大讯飞”之后第二家语音云。
在与科大讯飞短兵相接时,云知声屡有胜绩。2013年,云知声击败科大讯飞,成为锤子手机语音方案提供商。在共同竞标搜狗语音助手时,云知声凭借更快的处理器速度,将五台服务器的负载优化到了1台,降低了成本,最终拿下了搜狗。
2014年,云知声推出首款语音识别芯片,提出“云端芯”技术架构,大步进军智能家电领域,获得格力、长虹等家电厂商的订单。成为当时少有的不为商业化焦虑的AI厂商。
2016年,云知声团队意识到,光把智能交互问题解决,还不足以构建足够的商业空间,需要真正解决行业深层问题,才有更大商业价值。
于是,云知声开始构建“智慧物联+智慧医疗”双轮驱动模式,于生活场景与格力合作,及于医疗场景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进入垂直场景的扩张。
也是在2016年,云知声开始为大模型做战略布局。当年,云知声建立的Atlas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可以就机器学习工作动态调度强大的算力,为AI模型的开发、优化和商业化提供重要支撑。目前,其的智算集群目前拥有超过184 PFLOPS的计算能力,以及超过10PB的存储容量。
当2022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时,云知声公司内部在12月中下旬就组建团队,在2023年2月底就拿出来属于自己的第一版大模型,并将其取名“山海”。
在云知声的发展历程中,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资本的聚光灯下。自2012年底首次外部融资至当前,云知声已先后完成10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20亿元,融资金额为我国语音AI领域独角兽之首。
背后的投资机构,包括挚信资本、启明创投、磐古创投、中网投、京东、360、高通近30家外部投资者。
云知声最后一轮融资在2023年4月至5月,彼时其在递交招股书前顺利完成7.22亿元D3轮融资。按照125.69元的每股成本,云知声的估值达87亿元。
而当时各大厂商正在进行激烈的大模型竞争,该笔融资为云知声业务运营和拓展提供现金支持。
专注垂直领域,年复合增长率25%,大模型商业化加速
对于时常因商业化不及预期而被诟病的AI产业来说,大模型的出现为行业带来了曙光。或许,由于大模型的出现,AI真正的落地时刻已经近在眼前。
2023年5月,云知声在大模型爆发的时代背景下,正式对外推出拥有600亿个参数的山海大模型,成为云知声技术平台云知大脑(UniBrain)的新核心。此外,该模型在MedBench评测中综合得分82.2(第一梯队)。
2024年,山海大模型升级为多模态版,整合跨模态信息,支持文本、音频、图像等多种输入形式,并实时生成文本、音频、图像的任意组合输出,开启实时多模态拟人交互体验。同时,山海大模型在垂直领域发力,深化行业智能体的进阶。
如今的山海大模型已接入智慧医疗、交通、座舱等场景,形成覆盖医疗病例生成、智能审核、政务服务等领域的智能体矩阵。云知声在招股书中认为其在被视作通向AGI关键路径的AI大语言模型商业化方面取得成功。
按现有业务划分,云知声的核心收入来源于智慧生活和智慧医疗两大板块的AI解决方案。其中,云知声的山海大模型作为公司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已深度融入业务板块中。
在智慧生活板块,山海大模型为智能家居、智慧营销、智慧轨交等场景提供了更智能的交互体验和精准的服务支持;在智慧医疗板块,山海大模型则在病历生成与管理、医保控费审核、医疗知识问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助力医疗业务的高效开展和质量提升。
今年3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新技术司发布《2024年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公示》,云知声“基于大模型和语音交互技术的医疗文书自动生成系统”成果脱颖而出,入选未来信息方向典型应用场景,成为全国智慧医疗领域在该方向的唯一入选创新案例。
业绩方面,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云知声营收分别为6.01亿元、7.27亿元、9.3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5%;毛利从2022年的2.40亿元增加至2024年3.6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3.3%。
同期,云知声净亏损分别为3.75亿元、3.76亿元及4.54亿元,加上回购股份支付开支、赎回负债利息的融资成本等情况的经调净亏损分别为1.83亿元、1.37亿元及1.68亿元。净亏损率从2022年的30.5%缩窄至2024年的17.9%。
当前中国AI市场玩家众多,AI解决方案市场高度分散,竞争也异常激烈。2024年,按收入计,云知声市场份额为0.6%,排在第四位,但在年度收入超过5亿元的企业中增长第二快。
云知声的特点是深耕垂直行业,云知声产品组合分为生活(主要提供生活场景下的住宅、商业空间、酒店及交通支持),及医疗(主要提供专业医疗场景下的AI业务系统支持)。2024年,云知声智慧生活业务收入7.4亿元,占比78.8%;智慧医疗业务收入2.0亿元,占比21.2%。同年,按收入计,云知声在中国生活AI解决方案排名第三,在医疗AI服务及解决方案排名第四。
AI赛道长坡厚雪,垂直场景正隐藏着云知声通往AGI的密码。
云知声凭借AI技术及研发能力,成功渗透各种行业,与家电领域的格力、康养领域的平安科技、医疗服务领域的北京协和医院及医保的中国人保合作,广泛接触到垂直行业内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
云知声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也获得用户反馈,进而支持山海大模型作为云知大脑的核心持续迭代。
此外,云知声还通过MaaS向开发者和企业按需要提供AI大语言模型能力。产品包括基于公有云的AI能力API、定制自有AI技术服务平台及AI模型嵌入式芯片和物联网硬件模块。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云知声AI能力的外部用户月调用量峰值分别为9.16亿、9.85亿及10.18亿;同期,分别已向开发者和客户销售1280万、2450万颗及3600万颗AI芯片。
十三年来,云知声进行了三次技术跃迁,在大模型时代,通过先发优势拿到了一张通往AGI时代的船票。此次冲击IPO,云知声将在资本市场遇到最懂自己的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