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金合信鑫祥规模告急,双基金经理也难保住?
当权益类基金受益于科技股行情迎来全面飘红时,固收类基金乃至偏债混合型基金却遭遇尴尬,股债跷跷板效应再次体现,创金合信鑫祥就是这样一只不太走运的产品。
3月19日,该基金发布公告,截至2025年3月18日,该基金已连续45个工作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根据基金合同,若连续50个工作日出现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基金管理人有权终止合同并进行清算。类似的清盘预警公告在3月中旬和2月底已经各发布过一次。
从该产品的基本资料来看,其成立于2021年2月4日,至今每年都实现了正收益,同时产品由两位基金经理黄弢和刘润哲合作管理,但为何其会沦落到行将清盘的危险境地了呢?
01
连年飘红却要清盘问题或在于双基金经理名气有限
从成立以来分年成绩来看,创金合信鑫祥每年都排在前列:2022年,该基金以2.71%的收益率在1008只同类基金中排在第31位;2023年,该基金以3.66%的收益率在1184只同类基金中排在第65位;2024年,该基金以5.70%的收益率在1319只同类基金中排在第594位。
2025年到目前,该基金以1.51%的净值增长率在1378只基金中排在第358位。同时从反映长跑实力的年化收益来看,该基金的最新年化收益约为4.62%,其在同类的559只基金中排在第30位。截至3月21日收盘,该基金的最新净值和累计净值均为1.2052元。
从最近一季去年基金四季报的股债持仓来看,基金经理的整体配置较为平淡。先看权益股票一方,基金经理重仓的比亚迪、紫金矿业年内涨幅都超过了15%;即便是下跌最多的中国化学,最新年内的跌幅也不过是接近10%。再看双基金经理所配置的债券,占比超过3%的品种排在了前五位,其中三只是金融债,另外两只是国债。
那么,如果说在股债配置上问题不大,或许问题就要看基金经理的实力和知名度了。从2021年产品成立以来,除去首任基金经理闫一帆管理不到两年外,后续较长时间都是黄弢和刘润哲搭档合作。从过往来分析,黄弢应该是负责权益投资的,刘润哲是负责固收投资的。
天天基金网资料表明,黄弢目前累计的任职时间接近5年,当前在公司虽然管理5只产品,但是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约为8.25亿元,在管基金的最佳任期回报也不过是43.08%。从他过往的履历来看,他是清华大学化工系学士,清华大学法学院硕士。曾先后就职于长城基金和海富通基金,担任市场部主管、南方区总经理,拥有很强的市场销售经验与客户关系。
2008年2月加入深圳市鼎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任公司执行总裁,2017年5月加入北京和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任首席策略师,2018年4月加入上海禾驹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任首席策略师,2020年2月加入创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从这份简历来分析,黄弢的强项似乎在渠道和投资策略上,二级市场实战似乎并非他的强项。再看另一位基金经理刘润哲,这位可以算公募菜鸟的基金经理目前累计任职时间仅仅约为2年半,目前他在创金合信仅仅管理两只产品,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仅仅约为1.36亿元,同时在管基金最佳任期回报不过约为13.11%。
接下来看他的过往工作履历,他于2011年9月加入美林银行担任投资顾问,2012年9月加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精算部主管,2016年1月加入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2022年5月加入创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稳固收益部副总监、基金经理。在公募从业的时间不够,很明显是他名气欠丰的问题所在。
02
皮劲松、李游谁能成为主动权益一哥?
就创金合信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来说,相对名气较大的是善战医药的皮劲松和前几年靠新能源成名的李游,但两人各存短板,究竟谁能成为公司的主动权益名片呢?
先看任职时间更长的李游,这位累计任职接近8年半的基金经理,目前在公司管理五只基金产品,同时被同事亲切的称呼为“游大师”。但按照去年四季报的统计,这五只基金的总规模大约为40.13亿元,尚且比不上行业一只爆款基金的规模。再看任职回报,最新也仅有最早管理的创金合信资源发起式实现了回报翻番。
同时他最新管理的三只基金均体现为任职浮亏,特别是管理超过3年半的创金合信产业智选混合,目前的浮亏已经达到了-55%一线。再看在管基金的今年表现,不同产品出现了分化,虽然其中四只基金实现了浮盈,但是也有兴选产业趋势混合目前还在浮亏中。
此外,从其管理的偏全市场类产品来看,李游似乎擅长的并非人工智能领域的公司,例如在管理时间最短的创金合信产业臻选平衡混合中,去年12月31日时组合的十大重仓股分别是紫金矿业、泡泡玛特、宁德时代、美的集团、小商品城、腾讯控股、比亚迪、中远海控、洛阳钼业、传音控股。
再看医药赛道基金经理皮劲松,他最新管理4只基金的合计规模仅仅约为5.44亿元,同时目前在管基金仅有一只实现正收益。去年11月29日,他离任了管理时间将近4年的创金合信医药消费股票,截至卸任时的任职回报将近-50%。
从现任在管的产品来看,比较让人费解的是公司还为他度身定制了一只主动型的医药QDII—创金合信全球医药生物股票发起,2024年该基金出师不利,全年其在同类的70只基金中排在第66位;虽然2025年目前的成绩尚可,但受到去年的拖累,最新年化收益还是在70只基金中排在第64位。
由此,其去年年底的规模也不过是大约为0.13亿元规模迷你,好在作为发起式基金规模大考还要三年以后暂时得以喘气。
猜你喜欢
长城基金廖瀚博旗下产品亏18%,高位持有江山欧派、图南股份引质疑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长城远见成长混合A,期末净资产2.59亿元,比上期减少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