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与王长田:《哪吒2》背后两位理想主义者的相遇

砺石商业评论王剑2025-02-17 10:47 大公司
没有王长田,可能就没有今天的饺子与《哪吒2》。

2019年7月26日,《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13亿元票房登顶中国影史动画电影冠军。

当影院灯光亮起时,导演饺子在后台对着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深深鞠躬,这个动作定格了中国动画产业转型的关键瞬间。

这场由资本助力,又由无数中国动画人接棒的远征,正在重构中国动画产业基因图谱。

故事还得从2008年一部动画短片说起。

1

悄然起步:一部动画短片埋下的种子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华西医科大学毕业生饺子(本名杨宇)蜗居成都玉林小区出租屋中。

当他在二手电脑前完成16分钟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时,不会想到这个充满政治隐喻的作品,会在两年后斩获多个奖项,被国内无数动画院校膜拜为“神作”。

这部“零成本”作品的背后,是价值3800元的显卡烧毁记录。对于当时月薪3000元的饺子来说,相当于押上职业生涯的一场豪赌。

出生于1980年的饺子,是四川泸州人。

与许多八零后一样,他从小就喜欢看动画片,美影厂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以及来自日本的动漫《圣斗士》《》陪伴他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

不过,和那时对动画充满兴趣,却很少有人能当作终身职业的同龄人一样,饺子没能实现儿时夙愿,而是遵照父母意愿,考入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原因很简单,国内动画行业相比国外发展缓慢,也不受重视,就连无数动画爱好者心目中“圣地”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也独木难支,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虽然无论是电影形态的《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天书奇谭》,剧集制式的《阿凡提的故事》《黑猫警长》《葫芦兄弟》,还是短片体裁的《小蝌蚪找妈妈》《雪孩子》《九色鹿》,都曾以极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世界动画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在商业的维度上,中国动画却长期处于一片空白。

大学期间,饺子接触到了三维软件,开始自学3D动画,并在毕业后入职一家广告公司做动画师。

放弃专业,重拾儿时的梦想,是他希望为自己的梦想拼搏一把的最后倔强。

所以,在他创作的《哪吒》故事中,哪吒生来就背负着魔丸的宿命,饱受世俗眼光的批判,却又不甘心被命运摆布。

当时同为药学专业毕业的同学,大多做了医药代表,赚的远比一名底层动画师要多。他的选择自然遭到家庭和同学的质疑,觉得这家伙不务正业。

饺子后来回忆说,“我觉得所有追求理想的人都会承受这种偏见,别人都觉得你不行,觉得你的想法太大了,你这不是理想,是在做梦”。

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也为了赌一口气,饺子辞去工作,花了3年8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部名为《打,打个大西瓜》反战题材的动画片。

故事主要讲述了两个霸主为争夺地盘展开大战,双方飞行员在战斗中被击落后被迫在孤岛求生,相互从敌对到互助,却依然没能逃过不断蔓延的战火,不得已再次兵戎相见。

整部动画片隐喻内涵深刻,而且效果一流,很难相信是仅凭一人之力完成的。

靠着最简陋的硬件条件,饺子制作这部动画片十分艰苦,仅每秒画面的渲染就需耗费三十多个小时。这种近乎偏执的创作方式,磨炼了他后来面对各种困境的意志。

而《打,打个大西瓜》的名字,则是饺子一贯的恶搞精神代表,来自周星驰电影《鹿鼎记》中的一句台词。

电影中,星爷饰演的韦小宝与大反派展开厮杀,最终无意之中得知大清的宝藏。

贪财的韦小宝急忙握手言和,并说了一句:“还打,打个大西瓜啊!”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短片结尾,饺子打出了长长的鸣谢名单,其中既包括了宫崎骏、押井守、鸟山明等这样的动画人,也有李安、黑泽明、周星驰、李连杰等电影界大腕。

在饺子最低落的时期,这些动画和电影人是唯一抚慰他的精神力量。

拿到国际动画奖项,以及被动画圈肯定,并没让饺子特别惊喜,他最得意的是“当时最大的技术突破是用盗版软件实现了好莱坞级粒子特效。”

这是属于技术控的光辉时刻,也是饺子对高端动画技术追求的开始。

2

资本入局:光线传媒的动画帝国拼图

显卡烧毁时刺鼻的焦糊味里,初出茅庐的饺子还很难相信,孤军奋战的自己,未来会成为资本洪流中的弄潮儿。

此时的中国动画产业正陷入代工模式的泥潭:全国5000家动画公司中,90%依赖外包订单生存。

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饺子用近4年时间完成的这部16分钟动画短片,恰似中国动画人在市场荒漠中的艰难跋涉。

事实上,即便《打,打个大西瓜》先后拿下国内外27个专业大赛的30多个奖项,被众多网友称为“国产动画最优秀的作品”“华人最牛原创动画短片”,饺子的生活并没有太大改变。

在此期间,不断有人找上门,想利用饺子的名气空手套白狼,骗取投资人的钱,让涉世不深的他心力交瘁。

一边忍受着父亲离世的痛苦,物质的贫瘠,一边还得提防别有用心者的觊觎,同时还要为新成立的团队寻找出路,那时的饺子只能艰难地等待改变命运的机会。

2015年,饺子团队正在为生存做最后挣扎:账上仅剩的87万元现金,只够支付下个月工资。

正是这时,饺子所在的可可豆动画工作室接到了北京打来的电话,对方是由光线传媒成立的动画电影厂牌彩条屋,正在全国各地搜罗有潜力的动画长片导演。

成立彩条屋来自光线传媒创始人王长田的指示。

王长田毕业于复旦大学著名的新闻系8413班,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解放日报》总编辑裘新、《南方都市报》总编辑曹柯以及品牌策划人李光斗等都毕业于这个班。

即便后来从体制内下海,创办了光线传媒,推出《中国娱乐报道》《音乐风云榜》《影视风云榜》《娱乐人物周刊》等娱乐综艺,以及首次与徐峥合作电影《泰囧》就获得了成功,王长田的名字对很多人来说依然很陌生。

相比那些总是被媒体关注的电影大佬,王长田实在低调。除了没有任何绯闻,连同事都不止一次地评价:挺无聊的一个人,基本没有私生活,永远都在工作。

王长田也知道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并自嘲:再不严肃的衣服穿我身上,也会变得严肃。

可就是这么严肃的人,内心却非常喜欢动画片,他说:“每次看到国外优秀的动画电影都很受刺激,我觉得中国也能创造出伟大的动画电影。”

2013年,王长田便在光线内部布局了国产动画赛道,但这条路走得并不顺。

除了最初投资的两部动画电影,差强人意,还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后来打响动画电影第一炮的国产佳作——三天票房破亿的《大圣归来》。

不过,王长田依然坚信中国动画电影是有前景的,不但没有放弃之前的布局,反而追加投资成立子公司彩条屋,希望找到全国最优秀的动画导演一起合作。

找寻到饺子,是因为王长田看过那部《打,打个大西瓜》动画短片,也从各种渠道认定这是一个做事靠谱的动画导演,相信自己没有看错。

因为这份信任,才让饺子有了五年的创作时间和空间,继而有了2019年横空出世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不过,无论是王长田对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看好,还是旗下彩条屋对饺子团队的信任,都无法回避资本市场为了各自利益的博弈。

因为《哪吒1》这个动画电影项目,最初是由光线传媒提出的。

王长田入局动画电影也绝非脑子发热做出的决定,设立彩条屋时,中国动画电影总票房仅占电影市场的4%,而美国的这个数字是15%。

因此,彩条屋影业成立后,立即找到并签下十余位动画导演的动画公司,相继推出了《大鱼海棠》《大护法》《昨日青空》《大世界》等动画电影,有一定成绩也经历过挫折。

饺子是给光线带来最大惊喜的一位动画导演。

从投资版图来看,《哪吒1》的第一出品方是光线传媒,第二出品方才是饺子参股的可可豆动画,第三出品方则是光线传媒的关系企业十月传媒。

当时,饺子在可可豆动画的持股比例只有42%,并非控股股东,其余股权分别是彩条屋30%、制片人刘文章28%。

按照协议,光线传媒用5000万初期投资换取了可可豆动画60%的股权,但附加条款中藏着魔鬼细节:若《哪吒1》票房未达8亿,创始团队需出让剩余股份的30%。

因此,签约当晚,饺子严肃地对团队说,“我们签的不是对赌协议,是生死状。”

3

资本盛宴:亿万赌局背后的刀光剑影

《哪吒1》创作期间,饺子严格来说只是资本控制下的“打工者”,在资本层面的话语权有限。

喜庆热闹的《哪吒1》电影下,藏着资本市场冷酷的刀光剑影。

为了进一步控制可可豆动画,光线传媒步步紧逼。2015年,光线传媒提出了一个收购方案:1.2亿元=可可豆动画15%股权+三部动画电影20亿票房对赌协议。

此次交易完成后,光线传媒通过“股权+债权”组合拳,对可可豆动画实际控制权达到37%。其中核心条款规定:若可可豆在2016-2018年累计票房未达20亿,创始人团队需按12%年息回购股权;若达标,光线有权以15倍PE估值继续增持至51%。

可可豆动画根本无力承担对赌失败的风险,只能背水一战。为筹集履约保证金,饺子抵押了父母房产,刘文章卖掉了深圳的婚房。

这个方案背后,既是光线传媒在影视投资失利后,向动画领域转型的大手笔,也是可可豆动画能否在未来保持独立的生死抉择。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可可豆动画不得不在2016年同时启动《哪吒》《姜子牙》《深海》三个项目,导致人力资源被严重摊薄。

最艰难时,原画师需要同时在三个项目间切换,单日工作时间长达16小时,人人都如同炼丹炉里挣扎的孙悟空。

2016年,光线传媒做出了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彩条屋影业除了继续对可可豆动画注资6000万元,还让其参股的20余家动画工作室构成协同网络,使得可可豆动画可以获得Base FX的流体特效技术支持、红鲤文化的场景建模外包服务(后两者都是国内顶级的特效和动画外包服务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光线传媒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和资源,还有对可可豆动画的深度渗透:当《哪吒1》创下50亿票房奇迹时,创始团队持股已从78%稀释至29%,而光线通过三层股权架构实现44.3%的实际控制;2021年工商变更记录显示,光线通过可转债转股,持股比例已升至49%。

不过,虽然光线传媒持股比例攀升,倒也不用替饺子担心,可可豆动画依然在他手里。《哪吒1》上映后,饺子在可可豆动画的持股比例提升至了51%,一跃成为控股股东。

更重要的是,相关协议中,饺子还拥有1%黄金股否决权,可以根据创作需求决定是否采纳资方的要求。

因此,到了《哪吒2》,出品方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可可豆动画跃升为第一出品方,光线系退居第二,饺子控股的新公司自在境界传媒则成为第三出品方。

这意味着,伴随可可豆动画股权架构的进化,饺子通过作品,不仅确立了在动画电影行业的江湖地位,也顺利完成从创作者到资本操盘手的蜕变,开始在资本市场有了话语权。

对于饺子来说,成功来之不易。

4

死磕精神:被中国动画工业托举的《哪吒》系列

2014年,当王长田看到饺子第一次送来的《哪吒1》剧本时,深感惊讶和不安。

他既担心“剧本里面描述的场景,制作规模和难度都是前所未见的”,又关心“我们能不能做到?中国的动画工业能不能做到?”“究竟需要投入多少资金、花多长时间才能做到?”

王长田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创作《哪吒》系列期间,虽然资本和热情都不缺,可横在团队面前的,还有一座叫“动画工业体系基础薄弱”的大山。

其实,《哪吒1》制作期间,饺子就深有体会,国内动画行业杂乱无章,一直各自为战。

除了所有动画软件只有海外版本,就连国外两周就能完成的基础特效,国内动画公司还得从零写代码、搭引擎,花费数月乃至更长时间才能实现。

成龙对此有过很形象的感慨:“我们有功夫,有熊猫,却没有《功夫熊猫》。”

国内动画市场什么都缺,缺钱、缺人、缺技术,要什么没什么,是饺子团队深感无奈的痛点。

最终,《哪吒1》总计1400多个特效镜头,占比高达80%,几乎是靠着光线找来的20多个特效团队、1600多人的“大决战”模式,花了5年时间才顺利完成。

如此漫长的创作周期,是因为参与的人虽说不少,可因为国内缺乏动画长片的技术调度,而且合作团队彼此艺术审美、技术能力存在差异,导演饺子只好亲自动手对不满意的部分进行调整。

甚至,因为饺子对作品的严苛要求,2017年当他坚持要修改申公豹变身镜头的毛发效果时,不堪重负的特效师辞职传闻还登上热搜。

这个插曲其实也暴露出中国动画产业体系的致命软肋——优质产能严重匮乏。

而到了《哪吒2》,制作难度进一步提升,全片1900多个特效镜头、10000多个特效元素,对制作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至于特效组光开机就要等两个小时。

面对已被《哪吒1》精彩场景吊起胃口的观众,饺子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哪吒2》不光要打破电影圈的“续作魔咒”,还要在视效上实现更多创新。

为了配合饺子团队完成创作,光线传媒给出了解决方案:通过资本运作构建起“三维矩阵”,可可豆动画只负责核心IP开发,自在境界传媒专攻技术中台建设,十月文化等子公司形成产能梯队。

这种迪士尼式的产业布局在《哪吒2》中收到良好效果,传统的“导演中心制”改为“P工坊模式”后,创作团队可以实现剧本、分镜、建模的并行作业,使得电影筹备期缩短了11个月。

专业团队聚焦技术,不断创新,也使得《哪吒2》的动作捕捉系统将制作效率提升40%,AI渲染技术节省3000万成本。

更有代表性的是自在境界传媒,这个有光线传媒控股背景的技术中台,整合了15项专利技术,其虚拟制片系统能将场景搭建效率提升60%。而这套技术在《哪吒2》结束后,开始对外输出服务。

5

全球变局:技术代差引发的产业迁移

依靠资本的加持,《哪吒2》创作时已经用上了全球最顶级的惯性捕捉服。这套设备能实时生成128组肌肉运动参数,让哪吒的愤怒精确到每根面部神经。

但真正的革命藏在虚幻引擎5里——Nanite技术将陈塘关模型面数推至9000万级别,Lumen动态光照创造出1024种色温变化,单帧渲染时间从12小时压缩至45分钟。

《哪吒2》制作日志中,还记录着技术团队的一次集体暴走。2021年3月,光线要求将虚幻引擎5使用比例限制在30%,以兼容《深海》的技术中台。

由于此时项目已投入3800万进行引擎适配,若此刻退缩意味着前期投入尽数沉没。为此,《哪吒2》团队带着三组数据冲进董事会,提出采用Nanite技术已使场景面数突破9000万,显存占用反降37%;且Lumen动态光照节省1800人工小时/场景,最重要的是自主研发的AI中间帧系统已生成15万张原画。

连续七小时的激辩后,双方达成妥协:核心场景使用虚幻引擎,普通场景沿用传统流程。

这个决定使得项目增加2300万额外成本,却意外催生出“双引擎工作流”,而这套系统后来成为中国动画工业对抗迪士尼技术封锁的秘密武器。

接轨现代动画工业技术并不是《哪吒2》团队最值得骄傲的,而是无数中国动画企业经历过《哪吒》等国产动画电影创作的磨炼,技术日趋成熟,开始抢起全球动画巨头的饭碗。

2023年东京动画协会的报告显示,中国承接日本动画外包量占比已达63%,较2015年增长12倍。

原因是随着中国动画工业的技术升级,动画电影平均每分钟制作成本已降至8.7万元,而日本仍高达23万。

事实上,《哪吒2》创作初期,饺子曾寄希望于找一些国际团队来帮助完成,结果并不理想,反倒是国内的团队和最新的AI技术给了他诸多意外惊喜。

很难想象,伴随中国动画电影成长的国内动画团队,因为AI和技术需求的提升,不仅成为动漫大国的有力竞争者,还逐渐形成了技术代差:日本原画师还在手工修正动画片色差时,成都的AI修图系统已实现20万张原画自动优化;杭州云计算渲染农场的日处理量,相当于吉卜力工作室三年产量。

当日本同行还在坚持传统赛璐璐风格时,中国团队已在开发支持8K分辨率的智能插帧算法。这种被称作“帧率革命”的技术,让《哪吒2》的武打场面达到了每秒72帧的丝滑效果。

不仅如此,这场技术迁徙还在重构全球动画工业版图。

追光动画蒙特利尔工作室里,来自12国的工程师正在调试“全球协同系统”:洛杉矶团队设计的龙宫场景,经上海AI渲染后,由印度工程师进行毛发细节优化,最终在爱尔兰完成音效合成。这种分布式生产模式,使得《哪吒2》制作成本控制在迪士尼同类项目的1/3。

还有可可豆动画与清华大学图形学实验室联合研发的“筋斗云”物理引擎,除了应用于《哪吒2》的飞行场景,更以每年800万元的技术授权费反哺研发。

这种“生产-研发-反哺”的闭环,不仅打造出中国动画工业的技术护城河,还反过来吸引大批日本专业动画师集体“东渡”,包括《鬼灭之刃》特效总监佐藤千春。他们追逐的不只是三倍薪资,还有庞大的中国动画市场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创作自由。

6

长期主义:如何从爆款到产业生态的转化

截至今日最新数据,《哪吒2》总票房 (含点映、预售及海外票房) 已突破高达120亿元,成为中国电影票房榜的绝对冠军。

面对鲜花和掌声,导演饺子保持着清醒:“我们只能努力做到自己的最好。永远都没有真正的新高度,只有更好。”

虽然如今的聚光灯几乎都是投射在了导演饺子身上,但幕后的光线传媒才是最大赢家。

即便按照行业最常见票房分成计算,光线传媒也预计可获得至少约20亿元的票房分账,算上后期IP授权等衍生收益,还会有数亿元的进账。

作为《哪吒2》的主投和发行方,光线传媒市值也迎来持续暴涨,累计涨幅达600多亿,截至最近一个交易日,其总市值达到1019亿元,已突破千亿大关,值得庆贺。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都以为光线传媒是在《哪吒1》获得超50亿票房后开始盈利,实际不然。

光线传媒在《哪吒1》还没上映前,就通过“制作+发行+衍生品”三大环节收割了超18亿收益。其中衍生品开发权作价1.2亿授予泡泡玛特,创下当时国产动画IP授权费纪录。正是这套全产业链收益模式,让光线传媒在《哪吒2》尚未开机时,就已通过预售收回1.8亿的制作成本。

不过,盛宴中的光线传媒也存在隐忧。

2023年上海电影节期间,光线公布“十年十部神话宇宙”计划,总投资额高达47亿元。但细看股权结构,新成立的封神影业中,中金资本、腾讯影业等已占据43%份额,而创始团队控制权降至37%。

这种资本接力模式,虽然缓解了光线传媒短期资金压力,但因为诸多合作附加条款,也可能为旗下IP长远发展埋下控制权分散的隐患。

此外,IP授权虽然看似光线传媒的一棵“摇钱树”,可并非每部作品都能带来丰厚的回报,光线诸多衍生品都面临库存周转天数超过百日的风险,甚至躺在库房无人问津。

比如2022年光线投资的《深海》,就因营销不佳,使得价值2亿多元的衍生品积压,数量足够铺满30个标准足球场。

更令人担忧的是,创始团队控制权降低,很可能会因减少创造者的话语权,直接影响作品质量和创新。

比如《哪吒2》剧本就曾因投资方要求增加“西方观众理解的文化元素”,导致关键剧情三次改写,创作不得不延期;要不是饺子动用关键的1%黄金股否决权,某新能源车品牌或许会很突兀地出现在电影场景中。

可资本与艺术永恒的博弈从未停止。

上海国际电影节动画产业峰会现场,当主持人问及创作自主权时,王长田微笑着展示手机备忘录:“今天是我第19次批准饺子导演的预算追加申请。”台下顿时响起会意的笑声。

其实,《哪吒2》带来中国动画产业如今的辉煌,只是漫漫征途的起步,看似热闹的场景,依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悲伤。《哪吒2》片尾字幕升起时,观众不会注意到,在380家制作公司名单中,有47家已因资金链断裂消失。

或许,中国动画的真正挑战,在于如何通过长期主义,将爆款势能转化为持久的产业生态。

光线传媒打造的资本帝国,既是护城河也可能是围城,破局之钥依然藏在那些坚持十年磨一剑的工作室里。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博望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博望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