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员工猝死、宁德时代896,“大厂”加班文化该休了!
“今天中国BAT这些公司能够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5年前,在国内拥有很高知名度的企业家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讲“福报论”,都引起了众多打工人和媒体对其的口诛笔伐。
5年后,互联网“大厂”加班之风非但没有刹车,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6月18日,据《南方都市报》报道,科大讯飞(002230.SZ)一名38岁的高级测试(工程师)在家中猝死,家属前往公司希望认定为工伤,目前公司已报警。科大讯飞内部通报称,6月17日早晨7点,智慧城市BG(事业群)一位员工在家突发不适,家属拨打120送医后经抢救无效去世。
6月17日,跨境电商企业Shopee(虾皮)内网通知显示,一位研发中心同事突发身体不适,团队第一时间拨打120并将其紧急送医,但遗憾的是抢救无效,该员工最终离世。
同一天,“传宁德时代(300750.SZ)施行896工作制”的话题登顶微博热搜榜。所谓“896”,指的是早8点上班,晚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据媒体报道,宁德时代号召符合条件的员工采用“896”工作制“奋斗”100天。
“大厂”的“内卷”真的没有尽头吗?
大厂“加班之风”抬头
针对“传宁德时代施行896工作制”的话题登顶微博热搜榜一事,搜狐财经和财联社等媒体报道,内部员工表示确有此事。
来源:微博
但宁德时代很快辟谣,公司相关人士回复称,“此事为曲解造谣,公司没有发出这样的规定”,如果有人再肆意造谣,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
但社交媒体上,却有认证为宁德时代的员工评论与公司的澄清矛盾。
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有网友在“宁德时代大干一百天,外籍员工不强制加班”的话题中提问,100天计划都是公司之外的人在传,又是996又是896的,内部执行到底怎么事也没听到公司里的消息放出来,有宁德的大佬们在吗?多位被认证为宁德时代员工的网友回答称896“属实”“不是一次两次了”,还有宁德时代员工在其他问题下回复称“896早就是常态化了”。
来源:脉脉
据“汽车产经网”旗下自媒体“AutoReport 汽车产经”报道,宁德时代经常提到“奋斗100天文化”。早在2016年,宁德时代就曾建议员工晚上加班到9点,奋斗100天交付产能。
但是,鼓励员工奋斗与倡导加班并不能划等号。
值得一提的是,频发加班更容易出现员工猝死等极端事件。
近期,有关大厂员工”猝死“的消息频发。除了虾皮、科大讯飞、网易也被爆料有员工猝死。
网易员工猝死的消息则来自6月初,是一名蛋仔派对项目组的游戏策划。有自称蛋仔前美术员工的网友称“经常和过世的这位兄弟对接”。不过,公司对此并未有正面回应。
来源:脉脉、小红书
网上还流传出6月17日120急救人员出现在网易的视频,随后有网易互娱的员工辟谣称,那天没吃晚饭低血糖,行政小哥帮叫救护车秒送医院。人没啥事……感谢大家关心。并且提醒大家不要传谣,记得规律吃饭。
来源:脉脉
从以上案例来看,加班并不一定是出现问题的直接原因,网易互娱员工就明确表示是因为没吃晚饭导致低血糖了。科大讯飞在向公司内部发布的情况说明中表示,网传该员工每天加班到凌晨3点系谣言,目前已配合家属核实,该员工端午节正常休假,事发前周末未加班,前一周正常出勤。
不过,互联网“大厂”的加班,打工人早已习以为常。
爆料虾皮研发岗员工猝死的网友表示,虾皮最近“变卷了”,晚上加班也不会有调休,除非加班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可以休息半天。不过,总体还是比其他互联网企业好一些”。
另外在小红书上,也有自称网易前员工的网友透露,自己在网易时期存在频繁加班的情况。
来源:小红书
行业竞争加剧,“龙头”依旧焦虑
被员工吐槽常常加班的“大厂”,无一不是业内龙头,即便如此,其在各自的领域依旧面临激烈的竞争。
以宁德时代为例,其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连续七年市占率高居全球第一。但现在,整个行业都面临产能过剩的困扰,产业链各环节都经历着价格战的冲击,宁德时代作为其中一员也深受影响。
2023年四季度,宁德时代罕见出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双降的情况;2024年一季度,碳酸锂价格持续下降,传导至下游后,碳酸铁锂电芯、三元锂电芯均价同比分别下降52%、44%,宁德时代营收连续第二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5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车量达17.29GWh,市占率为43.87%。虽然稳居行业第一,但环比下降0.77%,已连续第三个月环比下滑。身后比亚迪紧追不舍。
行业快速增长时期,宁德时代依靠领先的技术和布局,获得了对客户更大的话语权。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甚至发出“(车企)都在给宁德时代打工”的感叹。而在供给大于需求,行业主旋律变为价格战和降本的情况下,宁德时代与二线厂商之间的差距反而在缩小。
来源:罐头图库
在此背景下,宁德时代开始重新放低姿态。今年以来,无论宁德时代与合作伙伴签署合作协议的订单规模有多小,曾毓群都会事必躬亲地出席签约仪式;宁德时代也在超充、固态电池等技术前沿领域不断凸显存在感,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国轩高科(002074.SZ)顶着“动力电池第一股”的头衔上市。而彼时,宁德时代才刚刚成立5年,直到3年后才登陆资本市场。但如今两者的市场地位已悬殊巨大,宁德时代已然是行业领先者。
截至6月19日,宁德时代总市值8314亿元,国轩高科总市值为363亿元,差了近23倍。而这此消彼长的背后就离不开11万宁德时代人的努力奋斗。
虾皮(Shopee)也有类似的情况。作为跨境电商平台,其业务范围主要覆盖东南亚、南美地区,同时在中国深圳、上海和香港设有跨境业务办公室。尤其在东南亚,虾皮无论GMV还是活跃用户数量都是第一。
不过,东南亚这片土地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强力玩家加入,其中就包括抖音旗下的TikTok Shop、拼多多旗下的Temu以及由山东“淄博首富”许仰天创办的希音(SHEIN)。TikTok Shop在2023年曾将自己在印尼的市场份额从4.4%提升至13.9%,近期又完成了对印尼本土电商Tokopedia的收购,可谓来势汹汹。
前文提到的网易《蛋仔派对》团队,成绩也是有目共睹,是目前网易手游的“扛鼎之作”。2023年,这款游戏曾以3000万的成绩,成为网易有史以来日活最高的游戏,甚至化身不少低龄玩家之间的社交货币,深受小朋友和大朋友的喜爱。但同时,这样一个爆款也引来了腾讯《元梦之星》的狙击,网易不得不应战,花大价钱买量、投流、补贴的同时,也在今年加快了出海的脚步。
来源:罐头图库
而对去世员工情况进行了内部通报的科大讯飞,也是国内AI明星企业,国产大模型的“领军者”之一。而大模型领域竞争正趋于白热化,去年的“百模大战”还历历在目,今年行业内又打响“价格战”,且牌桌上的玩家,皆是阿里、腾讯、字节、百度这些资金实力雄厚的互联网头部大厂。
已经成为行业翘楚的企业,面临各自的内外部压力和激烈的行业竞争。但加班,真的是解决“竞争焦虑”的唯一方式吗?值得思索和商榷。
互联网大厂“加班”之风卷土重来
其实,早在5年前马云提出“996”言论之时,就曾引发广泛的社会讨论。
付加班费能不能要求员工强制加班?成为“打工人”激烈辩论的焦点。
但《人民日报》就曾发表评论盖棺定论:崇尚奋斗,不等于强制“996”,不能给反对“996”的员工贴上“混日子”“不奋斗”的道德标签。
2021年8月,人社部更是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10例超时加班的典型案件,并明确表态“996”属于严重违法。
官方下场的定性,让不少大厂做出了实质性的举动。2021年6月,腾讯光子工作室宣布试点周三强制6点下班,其他工作日最迟加班到晚上9点,周末不能加班。快手、字节跳动等公司后续也纷纷跟进,取消大小周。
不过,近来互联网大厂“加班”之风有卷土重来的迹象。一位网友发帖问及京东零售广告部门研发的上班节奏,有认证为京东科技员工的网友回答“早9晚10,午休12-13点”;另有网友问小米是否996,得到了认证为小米员工网友的确认。不过,由于互联网“大厂”员工众多,目前尚没有数据表明加班的情况是个别部门的个例情况,还是普遍现象。
来源:网络
警惕另类“加班”
对于要不要加班这件事,“打工人”本身分歧也很大。有人认为,过度加班,影响身体健康,还是要尽量避免加班的工作。但另外一些人则表示“钱给够,啥都好说”。
来源:微博
而且,由于用人单位和员工的立场和利益不同,对于同一件事情的描述,可能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判断。
脉脉上,有认证为拼多多的员工在大厂工作时长的帖子下,留言称拼多多一周工作6天,周末总有一天在加班。
知乎网友爆料,因为劳务纠纷,拼多多和员工打过一个官司,最终法院判决称,结合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相关约定,被告每天工作7小时,每周工作6天,每周工作时间为42小时,被告主张其周日工作时间均为休息日加班缺乏依据,原告主张被告每周超出40小时以外的2小时属于加班,于法无悖,符合双方约定,本院予以采信。
而且,近年来也不乏一些因为加班引发的啼笑兼非的案例。6月17日,据上海总工会消息,某公司员工杨某在2016年-2018年入职期间,每天拍30张照片并刻录成光盘,证明自己在加班。离职后,杨某起诉公司,要求公司付18万元加班费。可法院最终一审、二审均驳回杨某起诉,原因是公司能够证明杨某是在“故意加班”,其在工作量不大的情况下,电脑下载大量的电影,不仅在上班时间跑步、看电脑、听音乐,有时还会在公司洗手盆洗衣服、在杂物间晾衣服、留宿,被法院认定为是在“恶意收集证据”。
治理“过度加班”,监管要跟上
不过,总而言之,以“加班”为把柄要挟公司的员工总归是少数,真正值得探讨的是,在失去工作和“加班”之间,有没有第三个选项:保住工作,但不过度“加班”?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过度“加班”现象最近之所以再次抬头,可能与经济压力、行业竞争、企业文化以及政策出台后,实际执行和监管的漏洞有关。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则表示,一边是企业成长放缓,一边是就业压力突出,导致部分企业担心不加大工作强度可能造成的损失,因此“加班”愈演愈烈。
不过,沈萌认为,多数企业并不是穷凶极恶地要求“加班”,而是在当前环境下,迫不得已的选择,无论是企业、抑或是员工,都没有更多选择的余地。企业不“加班”可能就会亏损甚至倒闭,员工不“加班”可能就会失业。
但过度“加班”给人身体带来的伤害也是显而易见的。上文提到的互联网大厂网友就表示,有同事累到住院;也有网友在网上记录了自己在宁德时代工作2年多的身体变化,称浑身疲惫,身体已经不能跟以前比了,记忆力也变差;性格都变得孤僻些。
而过度“加班”带来的危害,更加极端的就是导致身体出现严重问题,甚至猝死。
柏文喜指出,企业不应该鼓励极限加班。长期加班可能导致员工健康问题、工作效率下降和工作满意度降低,最终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应该寻求更合理的工作安排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比如优化流程、提高自动化水平等。
在柏文喜看来,遏制“加班”文化,监管部门可以从加强《劳动法》的执行力度、树立健康的企业文化、加强员工对自身权益的认识、社会舆论监督等方面入手,需要政府、企业、员工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建立合理的工作制度和文化,可以逐步改善加班现象。
工作的本质,是为社会创造出更多价值,但如果大家都在无效内卷,针对有限的资源进行过度的竞争,很容易形成无效劳动。
工作重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效率,“大厂”迟早需要面对这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