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汤臣倍健如何做大产品?
汤臣倍健是全球营养补充剂行业的领导企业,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达77.82亿元(预计2023年营收近100亿元),2023年预计净利润为159,372.83万元至187,089.8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至35%。汤臣倍健的百亿级营收是靠一个个营收超1亿元、5亿元和10亿元等大产品构成的,那么汤臣倍健是如何做一个能卖爆得大产品的呢?
下面是汤臣倍健集团CMO于婉玲在1月23日在上海举行的New Talk 新声2024天猫消费创新年度公开课的分享,经蓝鲨消费编辑: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参加一个以创新为主题的论坛。最近几年,我参加的大部分论坛都是数字化营销。我们探讨一个问题,一个品牌的成长,是靠营销创新驱动还是靠产品创新驱动。我觉得一年的增长,可以靠拓展一个新渠道,两年的增长可以靠换一个包装,三年的增长可以靠升级一个现有产品,但是一个品牌要做到5年、10年、50年、100年的成长,我觉得要靠创新。
阿司匹林,为什么能做100年?因为在第50年拓展了心血管领域的应用。还有宝洁,快消行业最领先的公司,护舒宝液体卫生巾开创了它的第二增长曲线。
营销创新和产品创新齐步走才是我们这个时代可以穿越周期、品牌常青的机会。
消费产品创新,我将它分作三个等级:
第一个叫renovation,包装的升级、产品小的升级等。
第二个叫innovation,真的大产品、大赛道。
第三个叫explanation,探索先锋领域。
每家公司创新的策略不一样,这三类创新汤臣倍健都在孜孜不倦地做,我把一些心路历程,甚至踩过的坑,在今天短短20分钟时间里面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今天主要是想讲《如何做一个大产品》,也就是innovation的产品,简单来说是四件事情:大赛道、真需求、护城河、大产品。
大赛道
很多时候,我们会有很多新的想法,但如果今天要想做一个上市当年(销售)破亿元,破3亿元、5亿元的产品,选对赛道很重要。赛道决定了最终我们一个产品规模有多大。我曾经做过全球第一的钙和多种维生素品牌,这两个品牌30年之后都是品类第一。选对了赛道是一个基本前提。
当然,每个行业赛道的趋势不一样。VDS(营养补充剂)这个行业在最近3年的趋势都是:细分赛道逐渐超过基础营养补充赛道,比如益生菌。我相信随着消费者的需求更细分,其他行业里一些细分赛道的增长和规模值得我们关注。
需求第一件事是谁的问题?这个代际理论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很熟。我们把中国人分成四大代际:婴儿潮(1950-1964),经历过经济困难、重新活过来的一代。X世代(1965-1979),享受了经济快速发展红利的一代。80后的Y世代(1980-1994),还有Z世代(1995-2009)。
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逻辑,但我们在做产品创新的时候很少思考这个问题。在VDS行业,我们发现了一些非常棒的新消费品牌,比如说小蓝瓶著称的品牌,它出现的时候,我们脑子里出现的是给Z世代的,广告的形象是“穿BM风的girl”。有些品牌,一出现就觉得是美美的迪丽热巴在那里。今天第一个提示是,当我们做一个新产品,除了考虑赛道,我们的眼前有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消费者画像?画像或代际的目标越清晰,做出来的品,在消费者眼中跟TA的相关性就越强,成功的机会就越大。
第二个叫explanation(解释说明)。我们都知道marketing(市场营销)有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叫STP(segmentation-划分、targeting-面向和positioning-定位),segmentation实际上也有变化。我们对一个市场划分怎么思考,直接决定了我们以什么样的维度去设计我们的产品。举个例子,30年前维生素的品牌就叫21金维他,钙第一名的品牌名字就叫钙尔奇,我也服务过那两个品牌。那是“头文字D”的时代,我不管消费者需要什么,反正我给你了你得要。后来,行业开始发展,出了那么多的钙和维生素品牌,如何让消费者选择我们?我们想到了一个方式,按男女、按年龄分,简化消费者的选择。这个策略曾经非常work,特别是在多种维生素的角度上,几乎开创了某一个维生素品牌的第二增长曲线。
但我们用这个套路去做男钙、女钙非常失败,因为在消费者的心目中,钙跟男女没什么关系,补钙就是补钙,但跟年纪倒是关系挺大的。接下来,我们要打破这种粗放式的市场细分方式——男女、年龄。
我们跟天猫合作“行业舰长”的项目。从VDS人群购买的行为出发,天猫有非常广泛的购买行为标签。从行为出发,我们重新细分消费者。我们不再以天猫的八大行业人群来定位我们的消费者,我们以VDS和天猫定制的23大人群定义消费者。这样一张地图做好,从产品创新到C2M,到广告的投放,我们都以23大人群为基础。
发现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有一句基本的哲学原理“事实胜于雄辩,行为才表明根基,表明心基”真正的消费者需求一定从TA最终的行为出发再去倒推TA的洞察。
现在当然我们都在谈圈层化的演进,我们都知道Z世代是圈层共生一代,我们期待有更多新的地图帮我们做好产品创新的底子和框架。
我们经常讲消费者的需求分作两类:一类叫Stated needs(表明的需要);另一类叫Latent needs(潜在需求)。Stated needs是说我可以告诉你我要什么,当我们一直在做stated needs的时候,我们不知不觉就变成了一个follower(追随者),因为消费者能告诉你的需求都是TA用过的、有过体验的产品。还有一类需求叫Latent needs,如果我们抓住了Consumer Latent needs,我们就是这个行业的引领者,新品类的创造者。
(发现消费者的)Latent needs有哪些做法呢?我自己的体会,Latent needs第一个发现的方法是不看大数据,也不看小数据,先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从我身边的人做起。你思考一下,他们的生活场景是什么,小心求证什么?Consumer emotion(消费者情绪),到消费者的家中进行访谈。
我曾经做过一个品牌,在消费者家中访谈,发现她把女性洗液产品放在橱柜里不拿出来。其实消费者希望女性洗液跟她的沐浴露一样香香、白白的,这样她不会觉得尴尬。
另外(消费者需求的)来源是社媒。春江水暖鸭先知,电商的某一个品,或者某一个品类能不能火起来有一个风向标,这个风向标在社媒,在红书,也有可能在抖音。社交媒体的聆听和洞察,对于发现未来的大产品,是一个比较好的视角。我们做过500万(消费者)全网社交媒体洞察,把中国消费者的健康需求趋势分作六大类,20个小的substation(分类)。
还有一个来源是,(从)全球创新案例中找前沿机会。你会发现,目前全球的一些风潮,可能2-3年以后变成中国的风潮。2020年之前,全球VDS创新第一大品类是益生菌;从去年开始,全球创新最大的、出新品最多的品类是助眠舒压,可能这个品类再过一两年在中国有更大的空间和成长。
大产品如何从概念发展开始,优化产品创新流程?很多企业特别是MNC(跨国公司),一般都有三个“门禁卡”的要求,就是idea gate、chat gate和lunch gate。我相信这边应该有人跟我有共鸣,我们在商业化论证和上市计划阶段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和各个部门来回地打架,但我们在(产品)概念创新阶段往往只花一个星期。我觉得这个逻辑是完全反的。一个真正优秀的产品概念,是我们(产品)创新成功的那个1。
所以,实际上在(产品)概念发展阶段,我们有understand,innovation event和output,有三个核心的step,核心的step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我们要把消费者的洞察卡和技术洞察卡进行两两匹配。很多市场创新的部门,包括创新的同事,对于技术洞察这件事相对来说关注不多,每个人各有所长。但我觉得在接下来,消费者(需求的满足)是功能和情感双轮驱动的时代,是感性和理性结合的时代,(如何把对)技术的理解和消费者需求的理解结合在一起,相当重要。
我们跟TMIC有长期的合作,比如跟TMIC一起合作了上市当年就破了1.5个亿元的益生菌。这是非常成功的发现消费者使用场景的案例。老人用益生菌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可能是医生推荐。宝妈用益生菌可能是为了提高免疫力,给孩子解决过敏问题。Z世代用益生菌可能是为了穿更好的衣服,有一个更纤细的腰。汤臣倍健的第二大明星产品健力多,我们在新卖点的挖掘上,跟上了天然草本植物风的需求,更新了产品的卖点。
护城河
如果我们期待品牌是常青的发展,2-3年就有大产品出现,事实上一定要在技术的角度建立一些新的护城河。汤臣倍健在这方面应该说是这个行业的企业(涵盖所有中国和国际企业)里做得相对完备和靠前的。
护城河有几个核心的理念:第一是有理有据。我们今天要不要出某一个产品,一定要有人体科学的支撑。我们有很多产品是注册了国家功能型的保健食品,还开拓了新的功能。第二个AED五+人体体内衰老物质跟人体年龄的关系都做了可能30年不能变现的前沿研究,包括从葡萄籽里提取真正的抗衰老物质PCC1,包括干血斑检测,用干血斑检测做的个性化维生素。汤臣倍健是从基础创新到应用创新,全方位都在布局。另外,还有全球原料,透明工厂,把顾客当家人朋友的管理理念。
大产品
成为大产品的几大条件:第一、产品成功不成功,我们在测试的时候看两件事情:一是转化率,代表我的产品概念成功不成功。二是复购率,代表我的LTV(客户使用周期)有多长。花300、500元拉一个客户进来以后能买多少我的产品,能够吃多久,所以复购率很重要。
打造大产品这件事情上我觉得,一要场景清晰化;二要关注消费者购买这个品牌和产品的动因是什么?这个时代有效果党、成分党、体验党,可能还有其他党,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们要在这上面做到极致。当然,每一个新品不可能什么都做到100分,应该针对消费者最看重的那件事上做到100分。
最后要自我迭代。这个市场竞争很激烈,模仿很快,要2-3年做一个产品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