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到F轮的百亿独角兽,倒闭了
新年伊始,致力于成为设计界Salesforce的InVision就宣布,计划于2024年底停止其设计协作服务。
InVision成为了一个最新的警示故事,即使是到成熟阶段的创业公司,如果不能紧紧抓住用户的需求,也很容易受到新的变革力量冲击。
这家公司成立于2011年,曾是协同设计软件领域的市场领头羊,被业内视为设计巨头Adobe的挑战者。一度,InVision从包括高盛、老虎环球和Spark Capital在内的投资者处筹集到了逾3.5亿美元的资金,鼎盛时期估值接近20亿美元。但在竞争对手Figma的产品人气飙升、客户缩减之后,其业务急剧下滑。
“我谨代表所有InVisioners,对你们给予我们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谢。过去12年里,我们有幸参与您的创作过程,对此非常感谢。”首席执行官Michael Shenkman在公司博客中公布了倒闭消息。他表示,公司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让过渡尽可能顺利,并向用户保证,该服务在未来几个月内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InVision的倒下只是一个缩影。据PitchBook统计,2023年,有近3200家VC/PE机构支持过的美国创业公司倒闭,这些公司累计融资272亿美元(约合1947亿元人民币)。
这背后,美国一级市场投资的数据和国内一样呈现下滑态势。2023年前三季度,美国一级市场机构(VC/PE)投资金额为7374亿美元,同比降低24.9%。据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分析,原因或在于海外流动性收紧。“对于全球市场而言,美联储连续加息是2023年上半年全球创业投资市场表现不佳的直接原因。”
流动资金紧缺,融资困难,使得创业公司生存维艰。跟不上形势变化,或没有自身造血能力,最终只能关门收场。
估值一度达19亿美元
InVision是一家设计界的SaaS公司,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纽约。与其他的项目管理和协作工具不同的是,它是面向设计师及项目决策者等群体服务、以设计为中心的协作工具。
InVision不仅可以让设计师绘制app或网站的创意,并且还能在缺少后端工程支撑的情况下,开发出与实际产品类似感观的原型。
以往,设计团队通过邮件等方法讨论并收集对原型设计的反馈,但InVision创始人认为这种操作方式效率很低。在InVision企业版中,设计可分发给不同的团队,让对方实时提出修改意见,整个过程都会以工作流的方式进行管理。
自成立以来,InVision在融资方面取得了稳步增长的成功,第一年融资150万美元,2015 年融资4500万美元,2017年融资1亿美元,估值达到10亿美元,跻身独角兽行列。2018年,在完成1.15亿美元的F轮融资后,InVision估值达到19亿美元,几乎是E轮融资估值的两倍。
InVision的资方中不乏知名风险投资机构。
F轮融资由Spark Capital 领投,高盛、Battery Ventures、Iconiq Capital、Tiger Global Management、FirstMark和Geodesic Capital跟投。资方中不乏产业资本,比如SaaS巨头Atlassian也参与了这轮融资。
那年早些时候,Atlassian和 InVision建立了更深入的合作关系。D轮融资的领投方是Iconiq Capital,这家机构曾投资过马克?扎克伯格的Facebook和杰克?多西的Twitter,以及其他多家知名科技初创公司。
宣布F轮融资这一年,InVision的形势看起来一片大好。ARR(年度经常性收入)增长到了1亿美元,用户数量超过500万。
这家当时成立七年的初创公司已经建立起广泛的科技企业客户名单,包括Netflix、Uber、Airbnb和Twitter,同时也为财富100强企业中97%的客户提供服务,包括阿迪达斯、通用电气、NASA、宜家、星巴克和丰田等。
怪不了AIGC
都说AI最先冲击的是设计行业,但InVision甚至没到AI带来变革的时候,就已经显出颓势了。
在InVision蒸蒸日上的同时,设计行业正在发生转变,另一位参与者也随之崛起。
InVision成立后一年,两位布朗大学的学生创立Figma。Figma团队最初便确定,这款产品需要提供基于浏览器的UI/UX设计协作功能,并且应当包含传统软件的所有设计功能,以便能够在设计师和跨职能非设计团队之间进行多人编辑。通过开放其API,Figma允许任何人构建插件、模板或工具。
Figma的产品于2016 年公开发布,将UI设计和原型设计结合在一起。2020年,在 Andreessen Horowitz领投的D轮融资中,Figma筹集了5000万美元,估值达到20亿美元。
将UI设计和原型设计结合在一起成了新潮流。为了应对行业竞争,InVision也被动地推出了相应的虚拟工作板系统Freehand。
但在业界眼中,Figma 已经超越了InVision。据报道,Figma在2020 年的收入已达 7500万美元,两年后,收入达到4亿美元。到了2021年,Figma估值已经达到100亿美元,远远超过InVision。
另一个能凸显Figma行业地位的事件是,2020年,Adobe将Figma添加到了其在年度报告中发布的竞争对手名单中。2022 年,Adobe还同意以200亿美元收购这家初创公司。由于该交易面临监管机构的审查,加之AIGC对设计行业的影响,这桩交易去年年底以失败告终。
但这并没有拯救 InVision。2022年,InVision的年收入骤降了一半,仅为5000万美元。这迫使其在去年秋天将核心业务系列出售给了竞争对手Miro。
在社交媒体Reddit上,InVision的客户和前员工讨论了导致该公司衰落的原因。许多人指出,这家公司的产品曾经被大量设计师使用,它迅速筹集了资金,可能是希望免于被行业巨头Adobe收购。
但一些人认为,在融资的同时,公司没有敏锐地发展产品,而是让这些产品停滞不前,未能对周围的市场做出及时的反应。
“至少过去十年来最困难的一年”
InVision的倒下,反映了当前经济形势下初创企业面临的严酷现实。随着借贷成本上升、现金储备减少、投资机构出手变得更加谨慎,像InVision这样的公司拿到资本输血的机会越来越少。
事实上,其创始人兼前首席执行官Clark Valberg并不是没有意识到,来自竞争对手Figma的威胁正日益加剧。Valberg试图通过出售公司的核心业务来挽救局面,但最终InVision还是倒下了。这证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创业公司深陷困境后要想获得再度崛起的机会有多么难。
除了本文的主角InVision,货运公司Convoy、模组化住宅建筑公司Veev和专注于医疗自动化的OliveAI等筹集了数十亿美元的公司,也在过去一年里纷纷倒下。
虽然二级市场屡创新高,但在加息背景下,美股的融资规模较2020年和2021年的低息时期相比仍然有交大差距。
据Wind数据,2023全年股权融资(包含IPO与再融资)募资金额1196亿美元,较2022年的755亿美元增长58.50%,市场环境触底回升,但仍大幅低于2021年的4235亿美元水平。我的同事陶辉东也写过,美国的LP们如今同样在为DPI头疼。IRR转负、DPI遥遥无期,严重打击了美国LP的出资信心。
对整个创投行业来说,这都无疑是个充满挑战的时期。流动性收缩,投资机构在募资和退出两个关键环节被堵,出手自然慢了,创业公司面对的首要挑战便是交易节奏的放缓。在这一形势下,InVision这样的成熟公司一面要应对不断变化的形势,一面要持续降本增效,新的初创公司也面临着快速建立商业模式并实现盈利的巨大压力。
即使是去年大热的AI赛道,也已经有创业公司倒下。一个最新的案例是对话式人工智能公司Coqui。1月3日,Coqui宣布将停止运营。这家公司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构建文本转语音等领域的开源模型和应用程序。倒闭背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难以盈利,资金紧缩。
“对于初创公司来说,这是至少过去十年来最困难的一年,”为硅谷提供金融服务的Carta公司主管Peter Walker今年在LinkedIn上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