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点附近反复震荡,阵痛不如下“猛药”
随着国庆小长假的来临,国内A股市场再次进入节前的垃圾交易时间。事实上,看看沪深(北交所交易不活跃,这里暂不考虑)两市今年以来的K线走势,就不难发现,过去这9个月,大部分交易日,没什么交易量,几乎都是这种“垃圾”交易时间,并不只是节前这一周。
截至2023年9月28日早盘,今年以来A股大盘指数(以股民熟悉的上证指数为例),股指涨幅仅0.79%。以沪深300指数为例,则下跌4.58%。总体而言,都是冲高回落到上影线的锤头线。
前不久,为了提振市场信心,证监会出台了多项利好,包括降印花税这种以往被视为特大利好的重磅措施,可惜的是,以往能让股指涨停个股股价飞天的利好,出台后只是让市场高开,当天竟然收了一根高开低走的大阴线。
目前的A股,就像个泻了气的皮球,似乎任何利好都刺激不起市场热情。为此,量化基金成了替罪羊,成为千夫所指的罪魁祸首。
客观地说,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量化基金及其高频交易,确实没有起到什么好作用,基本上成了收割存量资金的镰刀。但是,这帮机构只是钻监管漏洞,利用技术优势割韭菜,还够不上A股萎靡不振的元凶。
那么,导致A股在3000点附近裹步不前,反复震荡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
近日发生的3件事或许能让外界大致明白原因何在。
一是东方时尚大股东违规减持被刑拘,二是我乐家居持股超5%股东违规减持被罚5000万元;三是某新股上市当天,战略投资者通过转融通,融券卖出9000多万,占流通市值12%。
这些事情都指向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IPO后,大大小小的股东都在千方百计减持套现,而目前除了最长3年的限制流通外,几乎没有任何有威慑性的禁止减持套现的规定。这样的制度格局,使得眼下的A股,成了大股东套现的天堂。
IPO不断地发呀发,存量解禁股东也越来越多,从而导致股市这个资本蓄水池,到处都是漏洞,存量资金被不断消耗,新资金不愿意进场,于是,市场就像一个不断失血的病人,陷入一种不死不活的状态。这才是整个2023年A股市场多数交易日都是垃圾时间的根本原因。
前些年,外资与国内公募达成默契,掀起所谓结构性行情,先后在白酒、医药(CRO板块最明显)、光伏与新能源车上抱团炒作,实质上就是面对市场存量资金已无法掀起全面牛市以后的主动缩容炒作。
不过,随着相关概念中大股东持股解禁,这些人利用股价高位开始疯狂减持,部分机构特别是上市前进入或借道增发进入的外资机构,看势不对,立即进行清仓甩卖,最后,留下一批内地的所谓顶流基金经理在山头站岗。
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药明康德,这只在美股退市时,市值不过十几亿美金的CRO公司,回到内地与香港上市,目前仅A股市值就高达2500多亿(人民币)。
解禁期过后,公司实控人及其签署一致行动协议的股东就开始不断减持,仅这一只股票大股东就已套现上百亿。
最新公告显示,2022年7月27日至-2023年8月28日,这些人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合计减持141,616,203股,导致持股比例累计变动4.77%(含被动稀释)。
这样无休止地减持,就连一向喜欢中长期投资的外资机构也受不了近日,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宣布将于11月7日关闭中国灵活股票基金。规模高达1.4万亿美元的挪威主权财富基金近日也宣布关闭上海办事处。
有统计显示,外资这些年进来,累计买入1.9万亿,可谓A股最大的多头。
但是,2018年-2022年间,A股IPO、增发、大股东减持,累计高达8.8566万亿,这里还没有计算印花税、券商佣金等其他税费。
相比于外资,公募基金的投机性更浓。这些年,多家基金都是大力发展债基与货币基金,那些资产上万亿的头部基金,这两项几乎都占了大头。股指去年9月逼近3000点附近后,公募基金开始有意识地扩大股票基金规模。
数据显示,公募基金的资管规模从2022年9月30日的26.0714万亿,增加到2023年9月25日的27.5997万亿,增加1.5283万亿,增幅5.86%。其中,股票型基金从2022年9月30日的20469亿,增加到24818亿,增加4349亿,增长21.25%。业内人士认为,股票基金规模的快速增长,显示了大资金对目前市场点位相对偏低的认可。
即使如此,面对每年大约2万亿的资金流出,这不到5000亿的流入,如何能撑得起A股这艘到处都是资金漏洞的破船?何况,公募曾经的友军外资,目前,几乎每天都在不断向外流出。
毋庸讳言,目前A股市场资产供给端制度存在漏洞,存量供给出了问题,大股东近乎无限制的减持,已让A股从以往重融资的圈钱市场,进一步沦为大股东套现的机器。
许多企业争着上市,上市后不仅没有创造利润,甚至还在亏损,但3年解禁期过后,大股东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减持,或者将股份质押给银行变相减持,那么,这么多企业上市,社会价值何在?
难怪知名金融专家吴晓求呼吁:必须进行第二次股权分置改革,把这些漏洞都给堵上,从增量开始,到IPO、增发。“因为这个规则问题,它成了诱导这些企业排队上市,IPO并不是为了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而是为了三年以后减持,实现财富上的暴利,这个暴利是不公平的,它是一个寻租手段来的。”
吴晓求提议,要对减持做彻底的改革,一定要把创造利润的数量、比例,以及分红的比例纳入其中,“你没有达到这个比例,光3年禁售期一过就可以减持,那不行。”
目前,A股的状况有些类似第一轮股改前,整个市场受国有股减持这个巨大利空的压制,长期阴跌,投资者没有信心。
当时的管理层,痛下决心,以股权分置改革破解这个难题,破釜沉舟,开弓没有回头箭,终于引爆轰轰烈烈的股改行情。
如今,大股东无限制减持,再次成为压在A股市场上的一个巨大的堰塞湖,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A股势必将长期陷入这种不死不活的状态。
只要从根本上解决大股东随意减持问题,而不是应付差事的修修补补,那么,可以预期,A股将再度迎来成交活跃、充满活力的行情。而想要把握住下一波牛市行情,对于宏观经济的了解必不可少。“炒股就是炒宏观”,如果不懂中国经济,炒股如同“盲人摸象”。今天,在此精选了一本有关中国经济的好书推荐给大家,想要购买了解的投资者可以扫码关注购买。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文不代表投资建议,不引导任何投资)
猜你喜欢
贵州茅台:大跌5%抱团股熄火,顺周期板块大涨,结构性牛市转向?
“今日最佳段子:每当我想大干一场的时候,就会被大干一场。”牛年A股的第一个交易日,便充满了魔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