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搞了个机器“狗”
机器人领域的亿元融资,南京成行业理想地。
南京江北新区的一家企业近日完成了一轮融资,成功加入亿元融资俱乐部。
8月30日,蔚蓝科技宣布已完成过亿元A1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资市场化基金领投,老股东追投,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加速产品研发和生产、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完善供应链体系等方面。此外,公司还获得园区3.5万平研发制造基地及5000万元配套资金支持。
01
南京跑出一家四足机器人公司
南京蔚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19年,是一家专注于为所有家庭和企业打造通用型机器人的创新企业,位于南京江北新区。其主打的四足机器人产品——阿尔法机器狗,在2021年3月C5系列就已实现商业化,并获得一定量的订单。
公开资料显示,阿尔法机器狗是一款实现了五层运动控制的四足机器人,具有较好的平衡能力、越障能力、运动能力、视觉能力等,产品及核心零部件均为完全自主设计研发,公司已申请和储备发明专利超100项,掌握机器人运动控制、智能决策规划、机器人操作系统设计、机器人关节执行器等关键核心技术。
据悉,蔚蓝机器狗的技术,包括算法部分、硬件部分和制造部分,完全依靠国内自主力量完成,使其具有普适移动能力,包括在运动中的平衡能力、旋转能力、越障能力等。蔚蓝机器狗的行进速度等指标已处世界领先水平。
团队方面,创始人刘维超出生于1985年,国内大学毕业后,进入德国深入研究物联网领域。从德国德国波恩大学毕业之后,刘维超回到南京开始自己的创业之旅。2012年,他成立了一家物联网公司,其研发的物联网核心通信技术——船联网,顺利中标“国家级示范工程”项目,成为国家发改委重点支持的物联网试点项目之一。2014年,刘维超在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成立创业型科技公司——“螃蟹实验室”。该实验室的核心研发人员不过50人,整个团队只有100余人,却在与一些大型互联网解决方案商达成深度合作。实验室成立不久,便研发出6款概念性物联网产品,包括Q-Bit智能手表、绿色手机Green Phone、智能定位仪、生命信号等。2019年,刘维超开启了自己的第三次创业,主要研发四足机器人,并将其命名为阿尔法机器狗(AlphaDog)。
历经三次创业,刘维超在机器人领域找到了自己未来前进的方向。蔚蓝科技的其他核心研发成员也都毕业于清华、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行业拥有丰富研发经验。
2019年,蔚蓝科技向特定客户发布了世界上首款四足机器人形态的个人机器人项目 — 阿尔法机器狗。2020年初,蔚蓝公开发布了阿尔法机器狗C系列和阿尔法机器狗E系列产品。2021年3月底,蔚蓝向广大创新者发布了全新的第五代阿尔法机器狗 C系列产品,并同时面向行业客户发布了第五代阿尔法机器狗 E系列产品。8月22日,蔚蓝科技推出了第6代四足机器人产品(阿尔法机器狗),该产品历时2年研发,重点打造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和面向普通用户的功能应用体验,聚焦家庭生活场景。
据了解,四足机器人在工业、救援等领域已有普遍应用,助力各行业提高生产效率、取代危险作业,但受限于售价过高、产品开发不够等问题,面向大众的消费市场一直未被打开。
02
国投基金和南京政府都瞄准了机器人行业
根据天眼查股权融资信息来看,蔚蓝科技的投资方主要是交投润达,而后者系黑龙江省交投集团旗下从事基金管理业务的市场化、专业化基金管理品牌,通过产融结合的方式为投资企业提供专业的增值服务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黑龙江交投润达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创立于2019年12月,由黑龙江省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天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国富资本有限公司以及专业投资管理团队持股平台共同创办。资料显示,交投润达聚集的投资管理团队,核心成员过往合作时间长,且均有十五年以上的投资管理经验和成功基金管理案例,具有科技、互联网、医药、交通、建筑、金融等管理背景,此前交投润达投资了哈尔滨声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另一方面,坐落于南京江北新区的蔚蓝科技也赶上了南京市的政策东风。作为国家重点打造的“自主创新先导区”,江北新区是全国第13个,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创新是新区最鲜明的特质。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大背景下,新区加速“智改数转”,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数据库运行管理员等新职业也随之走进了一个个智能车间中。
此外,南京政府在扶持机器人等先进产业方面也投入颇多。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率不断提升,正逐步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链生态。南京在中国机器人产业赛道上一直处于领跑地位。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机器人高峰论坛上,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发布“中国机器人城市综合实力排名TOP10”榜单,南京位列全国第四。统计显示,南京涉及机器人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有近百家,主要聚集在江宁开发区、南京经开区、麒麟高新区、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区域及板块。
有数据显示,南京涉及机器人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有近百家,主要聚集在江宁开发区、南京经开区、麒麟高新区、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区域及板块。查看全市机器人的产业分布特色,工业机器人是南京机器人产业的主力军,宁企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部件制造、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和机器人前沿技术等方面均有涉及,诞生了埃斯顿、亿嘉和、熊猫电子装备、科远股份、中船重工鹏力、景曜科技等一批佼佼者。服务机器人研发生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特种机器人领域,我市依托相关园区、功能板块的招商政策及新型研发机构的项目孵化,涌现出一批创新型科技企业,分布在芯片、传感器、人机交互技术、产品应用等多个环节。
政策方面,去年南京出台的《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4年)》提出,加快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重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输出产品和服务。到2024年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将全面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将累计完成1500家企业自动化改造,国产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售超3万台(套)。这股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浪潮,将为南京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政策机遇。
03
南京成企业的融资沃土
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投入大、变现时间长、现金流短缺、融资难,是普遍面临的难题。南京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方式,让“纸上专利”变成“账上资金”。数据显示,2022年的1到7月,南京共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391笔,融资金额达20.62亿元。
南京市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是南京市政府设立的,旨在通过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于符合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产业政策的成长型企业。
数据显示,南京市政府投资基金总规模150亿元,由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和市级科技创新基金组成,并由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受托管理。截至2023年6月30日,南京市政府投资基金累计与百余家头部GP合作设立子基金,子基金总规模超1300亿元,财政资金实现放大倍数超8倍,直接与间接参与投资的项目超千个,其中投资南京当地项目及引入南京落地的项目超500个。
南京市发布的《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围绕“2+6+6”创新型产业集群,增强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型电力(智能电网)两大产业集群全球竞争力,拼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航空航天六大产业集群国内制高点,抢占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元宇宙、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储能与氢能六个未来产业新赛道。
在现有基金招商的基础上,南京正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用资本的力量干事,正在着手通过“财政+国资+社会资本+场景应用”的深度联动,打造总规模超2000亿元的产业基金。
如果说创新是新职业出现的动力,那人才就是新职业发展所需的资源。
为加大人才创新创业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投入机制,在南京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与推动下,南京紫金投资集团、创新投资集团联合各园区国有资本共同发起设立首支“南京市级人才基金”,基金规模2.5亿元。该基金重点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方向的股权投资,单个项目的投资金额原则上不超过4000万元。
截至2022年8月底,人才基金已累计对外投资人才企业17家,投资金额2.11亿元。已投资企业中,生物医药产业项目5个,投资金额6700万元;集成电路产业项目4个,投资金额4900万元;高端制造产业项目4个,投资金额4000万元;电子信息产业项目3个,投资金额5000万元;人工智能产业项目1个,投资金额500万元。2022年8月,南京市在人才金融服务方面持续发力,发起设立第二期市级人才基金——南京紫金山英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基金拟设立规模3亿元,南京市级人才基金一期、二期规模累计可达5.5亿元。
在新区聚焦人才服务方面,南京大力实施“紫金山英才·江北计划十策”,试点开展高校与企业人才“双聘制”改革,高标准建设国家级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为人才提供了落地、生活、技术、投资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吸纳超过14万名大学生在新区就业创业。
从实际的投融资结果来看,南京政府俨然成为企业的融资沃土。据创客公社制作的《2022江苏投融资生态报告》显示,2022年度,南京共计313个项目完成395笔融资,融资总额达141.43亿元。此外,在2022年,南京共有50个项目跻身“亿元融资俱乐部”,融资金额103.32亿元,占融资总额数的73.05%。本年度投资南京企业最多的机构是南京创新投资集团,共计投出39笔,其中分别有12笔和11笔投向了医疗健康和硬件领域;其次是毅达资本,在南京投资21笔,其中包括百识电子等10个公开融资过亿项目;动平衡资本和金雨茂物紧随其后,分别投资17和16笔;江北科投和中金资本均投出9笔;华泰资金与由小米集团和顺为资本组成的“小米系”则各投出8笔。
从融资总额看,江北新区(56.92亿)、江宁区(17.06亿)和雨花台区(16.39亿)位列全市前三;从融资事件数看,江北新区一骑绝尘,以122笔融资名列第一,占比全市30.88%;江宁区融资78笔紧随其后,栖霞区和雨花台区则各融资37笔,并列第三。
近年来,南京无论从自身的积淀,还是政策的引领,都在产生厚积薄发的效果,科技创新的南京世代正在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