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辉:学习万华化学,我们到底应该学习什么?
1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45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一批“英雄企业”,它们在所处产业被海外巨头垄断的情况下,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实现了国产化替代,打破了“受制于人”的产业格局。
总部位于山东烟台的万华化学集团,便是这样的一家企业。它凭借技术创新,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国营小厂发展成为全球化工巨头,被誉为“化工界的华为”。
根据最近一个交易日的数据,万华化学市值高达2968亿人民币。在高市值背后,是坚实的业绩基础。以2021与2022年年报数据为例,万华化学营业收入分别高达1455亿与1656亿人民币,净利润分别高达246.5亿与162.3亿人民币。
千亿级营收,百亿级净利润,3000亿市值,这样的企业放眼中国整个商业界也屈指可数。而作为地处山东烟台这样一个地方小城,身处化工这样一个传统产业的万华化学,是如何做到的呢?
2
在对万华化学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研究后,笔者认为其成功的核心要素有四个。
第一个是核心技术的突破。
万华化学成立于1978年,前身为烟台合成革厂,最早只是生产人造革产品。1983年,万华化学从日本引进了年产300万平方米合成革生产线和一套1万吨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装置,开启了MDI生产与技术创新之路。
作为合成聚氨酯材料的主要原料,MDI下游应用十分广泛。其中,聚合MDI主要用于生产聚氨酯硬泡,多应用于冰箱、冷柜的内胆、建筑行业领域的外墙保温材料;纯MDI主要用于合成革、制鞋等行业。
一直以来,MDI生产工艺十分复杂,且危险性极高,核心技术被巴斯夫、陶氏、三井等国外少数几家化工寡头所垄断。值得一提的是,万华化学从日本三井引入的1万吨MDI生产技术只是相当于日本60年代水准,且面临质量差、成本高等问题,根本无法参与市场竞争。
在尝到卡脖子的难处之后,1993年,万华化学的灵魂人物,时任MDI分厂厂长的丁建生向总厂领导提出了自主研发MDI技术的设想,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获得总厂批准后,丁建生便作为科技组组长,在资金与人才都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凭借坚定的信念与卓越的领导力,带领团队相继突破了缩合反应、光气化反应与分离精制3大核心技术,并于1996年3月8日,实现1.5万吨MDI设备试产一次成功。这标志着中国成功打破了西方长达40多年的技术封锁,成为当时继德国、美国与日本之后,第4个拥有MDI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
老一辈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冠荣曾这样评价万华化学的可贵之处,“像万华化学这样通过自主创新,打破国外封锁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可谓凤毛麟角。”
在MDI之后,万华化学还在其他相关领域实现多项技术突破,成为国内唯一拥有MDI、TDI、ADI全系列异氰酸酯制造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丁建生也凭借被全公司公认的成绩,于1998年升任万华化学总经理,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舞台。
第二个是勇于扩大产能。
笔者在长期商业研究过程中看到过不少本具有很好发展机遇的企业,却因为战略保守而贻误战机。万华化学之所以不断取得更大的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强烈的进取心。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MDI领域的跨国巨头把目光纷纷瞄准正在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并以远低于正常售价的价格进行倾销,这给万华化学造成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万华化学一方面向国家经贸委申请反倾销立案进行反击,另外一方面努力提高产能。因为从长期来看,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降低,才是应对跨国巨头的根本。
2002年,万华化学在宁波建设了年产16万吨的MDI项目。2010年,万华化学投资205亿元建设烟台的万华工业园,其中132亿元用于MDI一体化项目。2011年,万华化学第五代MDI技术开发成功,掌握了世界上单套规模最大为40万吨/年的MDI成套技术,相比同类技术节能30%以上。
产能扩大与技术改进带来的双重成本下降,让万华化学不再惧怕任何跨国巨头的价格战,其不仅抵御住了跨国巨头在中国市场的竞争,还不断蚕食它们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第三个是勇于全球化。
很多在中国市场表现不错的中国企业,对于海外市场却心生恐惧。但要想实现新的进阶,全球化便是任何一家优秀企业避不开的道路。
在国内市场打赢跨国巨头的倾销战争后,万华化学掌门人丁建生敏锐地意识到,如果只是安居国内市场,在面对全球化运营的巴斯夫、拜耳等巨头时,万华化学依然会处于劣势,于是在2004年提出了“国际化战略”。
区别于很多企业都是以低价作为核心武器参与国际化竞争,万华化学凭借丝毫不逊于海外巨头的产品质量,坚持不卖低价,甚至比竞争对手产品的定价更高。这种策略,让万华化学在实现国际化的同时也实现了品牌化。
除了依靠内生增长,丁建生还借鉴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的并购战略,即抓住经济周期的波动,在波谷期敢于大胆收购一些大幅贬值的优质资产。
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全球经济不景气,MDI全球市场需求也受到影响。丁建生借此机会,于2011年、2012年分两次累计投资16亿欧元,拿下宝思德公司96%的股权,成为该公司实际控制人。这也是当年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外,中国企业在欧洲最大的一笔投资。
宝思德公司是当时全球第八大聚氨酯企业、中东欧最大的MDI生产商。凭借此次收购,万华化学不仅在海外有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也借此机会一举打入欧洲这个重要的战略级市场,同时大大提高了万华化学的全球化运营能力。
第四个是万华化学的传承机制。
万华化学前身是烟台合成革总厂,1985年刘永桢任该厂厂长,也是万华化学的第一代掌门人。刘永祯从事化工领域多年,曾担任化工部直属企业总工程师。
刘永桢执任10年后,1995年,42岁的李建奎成为万华化学第二代掌门人。李建奎在企业的早期战略布局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公开选聘比自己小两岁的丁建生为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任董事长。
丁建生作为万华化学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届掌门人,其在任成绩不用多说。在2016年10月,1954年出生的丁建生卸任万华化学的董事长时,又力荐了1963年出生的廖增太接任。
廖增太从1983年大学毕业就进入万华,从设计员做起,相继做到设备副科长、技术组长与总工程师。在接任董事长后,其很好地传承了万华化学之前几任掌门人“敢想敢干、锲而不舍”的精神,推动万华向石化、精细化学与新材料等全产业链领域进化。在新冠疫情爆发的2020年,万华化学还实现了山东省首套百万吨乙烯等一批重点项目的顺利建成投产。
目前,万华化学已经发展成为收入结构均衡的全球化化工巨头。例如,2022年,其石化业务板块营业收入696.35亿元,聚氨酯业务营业收入628.96亿元,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系列收入为201.24亿元。其中,石化业务收入占比达到42.05%,已经超过聚氨酯业务的营收占比。
3
在中国还有一些在商业成就上不逊于万华化学的企业,但总结这些企业的共性特征,它们多诞生于北上广深等核心城市,处于信息通讯、汽车、消费电子等新兴产业前沿,兼具天时、地利与人和,这类企业的成功很难复制。
但对于万华化学这样一家生于边缘城市,处于跨国巨头占据巨大先发优势产业的企业来说,其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实现企业立足,通过扩大产能与全球化实现战略跃迁,通过出色的企业传承实现基业长青,堪称一个杰出企业的完美典范,任何产业中的任何企业都可以从其身上收获启发。
猜你喜欢
刘学辉:学习万华化学,我们到底应该学习什么?
千亿级营收,百亿级净利润,3000亿市值,这样的企业放眼中国整个商业界也屈指可数。而作为地处山东烟台这样一个地方小城,身处化工这样一个传统产业的万华化学,是如何做到的呢?万华化学发一季报!成本上升致净利降18%,却派发78亿“红包”
公开资料显示,万华化学成立于1998年,2001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数年间逐渐发展成为聚氨酯行业龙头企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MDI供应商和全球第三大TDI供应商。万华化学上新项目,斥231亿元新建工业园,有望增加股东回报
4月8日消息,万华化学披露公告称,拟通过控股子公司万华化学(蓬莱)有限公司,在万华化学蓬莱工业园建设高性能新材料一体化及配套项目。基金10亿大举增持,券商一哥看好,“万华化学”仍大跌超7%
4月12日消息,号称“化工茅”的万华化学(600309.SH)今日股价大跌,盘中一度跌超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