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先进编译技术,中科加禾完成数千万元种子轮融资
近日,国产人工智能软件基础设施中科加禾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种子轮融资,由BV百度风投领投,晨山资本、陆石投资、奇绩创坛、寒武纪、天创资本、光合基金跟投。本轮融资资金计划用于产品研发和公司运营。
中科加禾成立于2023年,聚焦编译技术,为跨越生态鸿沟实现国产算力及大模型的应用落地、使国产芯片服务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着力打造通用化、低成本、高性能的基础软件工具链。
专家团队领衔,曾主持多款头部芯片的编译器研发工作
中科加禾致力于打造AI2.0时代全栈国产基础软件工具链。领衔专家团队具备20年以上的编译器开发经验,以中科院计算所作为技术源头,主持或参与研发过包括龙芯、神威、寒武纪、华为昇腾等多款芯片的编译器。
中科加禾创始人崔慧敏博士是中科院计算所编译团队负责人。由于编译研究对芯片的依赖,导致国内编译技术人才培养团队稀少。得益于中科院计算所在芯片方向的长期部署和持续研发,计算所编译团队能够长期保有近百人,在编译方向形成了深厚的技术积累。
承袭中科院计算所传统技术优势和积淀,中科加禾打造国产芯片编译使能工具链,赋能人工智能产业
中科加禾以编译技术为核心,构建人工智能全栈工具链软件,涵盖编程框架、分布式计算、运行时系统、算法等方面。目前,公司已明确两条核心产品线:一是大模型推理优化工具,通过编译优化能力,在国产算力芯片上获得对标FasterTransformer的运行性能;二是CUDA兼容编译器,以编译虚拟指令集为底层核心,面向国产芯片解决包括算子自动翻译、对齐、优化等CUDA兼容难题,从而为各类型客户提供跨品牌、跨型号的标准化 AI 软件底座,以及连同硬件设备在内的一体化 AI 算力解决方案。
中科加禾专注的编译器开发领域,技术壁垒极高,工程量大、编译优化难,需精通体系结构、编译原理及操作系统等多领域知识,并具备完整的芯片编译器实践经验,才能实现产品化。而这正是中科加禾创始团队在中科院计算所长期积累的关键技术优势。中科加禾本轮投资方聚集了寒武纪、晨山资本、天创资本等中科系企业与其机构投资者。其中,天创资本是中科院计算所孵化的中科曙光的主要机构投资者;晨山资本作为中科系企业海光信息的天使投资人,其团队参与了海光信息从设立到发展的全过程。中科系生态的赋能,也进一步为中科加禾承袭并发展计算所传统技术优势,整合生态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此外,本轮融资领投方BV百度风投深耕人工智能领域投资多年,具备丰富的产业生态资源和强大的生态聚合优势,未来也将给予中科加禾全面的增长和发展助力。
同时,公司依托本轮投资者,以点带面,聚合关键芯片厂商、硬件集成商、云/数据中心厂商,快速形成技术生态。目前,中科加禾已和国内头部AI算力芯片和硬件设备厂商展开合作并开始产品研发。
差异化优势显著,中科加禾牢牢把握AI2.0时代结构性机遇
当前,人工智能软硬件生态全方位围绕英伟达构建,依赖性很强。在大算力时代+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强的今天,算力生态国产化及大模型落地均存在巨大挑战。算力硬件层面,国产算力碎片化及软件生态不完善,导致用户使用成本居高不下,芯片的可用性较低。AI应用层面,算力需求激增和垂直应用分化,对硬件侧性能迭代和软件的整体优化都提出了更迫切、更严苛的要求;同时,算子的碎片化、长尾化也暴露了芯片厂商在相应的支持能力方面存在短板。
人工智能产业从最早期的「make it work」时代,在大模型和大算力的加持下来到了「makeit perform」时代。如何降低综合落地成本,进入「makeitcheap」时代,是AI产业下一个结构性机遇。在我国AI环境下叠加的全国产化需求,更拓展了新一代AI工具链软件的想象空间。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国产基础软件自主可控与操作系统统一生态的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将“自主可控”列为制造强国战略的必要要求。在国家政策支持鼓励系统软件自主化的今天,中科加禾聚焦编译技术的算力解决方案,定位于通用化、低成本、高性能的基础软件工具链,在国产芯片产业生态体系中补齐重要一环。工具链不仅处于高速发展的潜力赛道,具有很高的技术门槛,而且相比模型、算力和上层AI应用相对激烈的竞争态势,其相对处于非红海状态。随着未来大模型和国产算力硬件的持续发展迭代,中科加禾的使能工具链方案,必将在降低模型落地成本和硬件应用难度方面,显现极高的稀缺价值,成为AI产业链中的关键卡位者。
猜你喜欢
亘存科技完成新一轮融资,打造“存储-计算-控制”一体化生态
本轮融资由聚辰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领投,优源资本、中冀投资和老股东BV百度风投等跟投。宇道生物(NUTSHELL)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
由北极光创投、BV百度风投共同领投,方圆资本、腾业创投跟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