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长安突然“联姻”惊了谁?

市界韩 玲2023-05-12 10:31 大公司
前两天,两大自主品牌车企突然“联姻”的消息,让整个新能源车圈瞪大了眼睛。

前两天,两大自主品牌车企突然“联姻”的消息,让整个新能源车圈瞪大了眼睛。

5月9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控股”)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安汽车”)宣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且规格颇高的合作。签约仪式上,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和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各自带着手下的高管出席。

▲(签约仪式现场。图源/吉利控股官方微信)

根据两家车企的官方声明,双方将围绕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动力等产业生态展开战略合作。

具体来看,在新能源领域,双方将就电芯、充换电技术、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新能源产业布局进行合作;在智能化领域,双方将围绕芯片、操作系统、车机互联、高精地图、自动驾驶等展开合作。

此外,吉利控股和长安汽车还探讨了海外出行发展、出行生态合作以及动力技术等相关领域展开合作。

在李书福和朱华荣看来,这次合作是一次业内“强强联合”的典范。双方都强调要优势互补,共享资源,为用户创造更优质的出行体验。

从互掐到结盟


“联姻”的消息让业内颇感意外。

在过去长达几十年的燃油车时代,吉利控股和长安汽车互为竞争对手,彼此都在抢夺对方的市场份额。即便到了现在的新能源、电动化时期,这两家在国内极具代表性的头部车企也咬着劲儿竞争,难分伯仲。

2022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销量187.4万辆,吉利汽车卖了143.2万辆。在自主品牌乘用车中,二者的销量规模位列国内二、三位。

而且三个月前,两家车企刚因为“抄袭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今年2月,长安汽车委托律师事务所发给吉利发了一封律师函。文中称,吉利控股旗下中高端新能源产品系列——吉列“银河之光”原型车,存在大量与长安汽车概念车、量产车型雷同之处,涉嫌大量抄袭长安汽车已发布车型的外观,已经严重侵犯了长安汽车的相关知识产权。

因此长安汽车要求吉利停止相关行为,同时称将保留采取进一步法律手段的权利。

随后,吉利控股快速发布声明,斥责该律师函“内容严重失实、指责毫无根据,误导公众”。而吉利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在社交平台中表示:“不要内卷内讧;要转型发展,不要同室乱战,要团结一致,不要分裂抹黑。”

双方各执一词。目前,关于该事件的处理进展,两家车企未再发布任何声明。

就在外界以为这两大自主品牌车企之间的较量如火如荼时,市场却传来二者联盟的消息。

宣布合作的当晚,杨学良在微博发文称:“小风波不影响大格局大方向,前面因为双方工作层面沟通不及时产生误解,经过网络放大后给业界带来误导,凸显了充分沟通与互动的重要性。未来双方将加强紧密沟通,实现优势互补、共赢未来。”

言外之意,在大方向的合作框架下,双方或已就抄袭事件化干戈为玉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告诉「市界」,双方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体制机制、产品研发、资源共享及市场拓展等方面强强联手、交融互补。“作为企业的一种战略发展,其实就是各取所需,今天可以和长安合作,之后也可能与其他车企合作。”

1+1能大于2吗?


谈及如此大体量的两家车企“联姻”,有行业人士指出,从这次合作的重点看,他们在新能源、电动化转型上遇到的问题极为相似。

数据显示,2022年吉利汽车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2.8万辆,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为28.4万辆。今年4月,吉利新能源卖出接近3万辆,前4个月累计销量9.2万辆,而长安汽车4月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为2.2万辆,4个月累计销量10万辆。

▲(2023上海车展,吉利智能电动原型车银河之光。图源/视觉中国)

这些数字是什么概念?与放弃燃油车,全力进攻新能源的比亚迪相比,后者2022年新能源销量180万辆,今年4月单月销量超过21万辆,前4个月累计销量达到65.1万辆。

即便是吉利控股和长安汽车前4个月的新能源销量加在一起,也难匹敌。而且综合其他车企数据,这两家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低于目前行业平均水平。

销量的差距进一步体现在各自的净利润上。2022年,比亚迪归母净利润达到166.2亿元,长安汽车为77.98亿元,吉利汽车为52.6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两家企业抱团取暖,或是为了减轻单打独斗的压力。

前不久,在2022年业绩沟通会上,朱华荣谈到,国内车企目前正在经历一场大洗牌。“过去三年,已关停并转的汽车品牌达75个,未来两到三年,保守预计有60%~70%的品牌将面临关停并转。”

他认为,只有产品好、技术强、规模大、产出快的头部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而车企之间展开合作,无疑可以分摊研发成本、减缓资金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转型效果。颜景辉认为,吉利控股和长安汽车,一个是民企,一个是央企,他们合作能够最大程度的在机制上取长补短,无论是在采购还是技术研发上都能共享资源。

两家车企的共同目标一致,即加快新能源转型。根据双方规划,2023年吉利销量目标为165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超过60万辆。长安汽车则是2023年实现产销汽车超过253万辆,全年计划投放新能源产品10余款,到2025年将推出27款全新新能源产品。

▲(2023上海车展,长安汽车展台。图源/视觉中国)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提醒,这种1+1大于2的合作,也难免暗藏风险。

从全球来看,车企之间以及车企与供应商深度绑定的案例不在少数。这些年,国内也不乏有整车厂选择结盟,但遗憾的是,大多数都草草收尾。

2012年,广汽和奇瑞宣布签署合作协议,在整车开发、动力总成、零部件出口等领域展开合作;2017年,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长安汽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技术、出海、商业模式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2019年,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开发核心业务、产业链资源、新商业模式和海外市场等领域展开合作。

然而上述合作最终都未取得明显成果。

国内车企大多数都是竞争大于合作,各家的长板业务趋同,短板也非常相似。这就是为何很多传统车企会选择与百度、华为这类科技公司合作,以此提升新能源产品智能化属性的原因。

此次,吉利控股和长安汽车的合作被外界视为强强联合,但现阶段,双方都未披露合作模式、资金投入等更为具体的细节信息。

“联姻”的最终结果是昙花一现还是做大做强?业内认为,双方的利益诉求能否取得平衡,将成为影响合作的重要因素。市场也在等待双方能尽快有更坚实的合作成果落地。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博望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博望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