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禁止自带菜,6年半开店上千家,挑战不断
2月23日,海底捞再次登上热搜,这次不是顾客吐槽菜品分量少、生日社死、创始人新加坡籍等,而是禁止自带菜。
海底捞相关客服表示,“出于对食材管理和安全用餐的考虑,2月21日起严格执行谢绝自带食材,如有特别喜欢的食物,可建议上新”。此前,海底捞的部分门店允许少量自带食材,不过需要签署相关免责协议,并进行留样。
对于海底捞的这一做法,不少网友表示可以理解,“主要是为避免自带菜有问题,责任不好划分,而且不是有网红去教大家如何白嫖吗,这个结局也是意料之中”、“自带菜为啥还要出去吃,不如在家”、“如果说是不让自带酒水,那还值得讨论,开饭店主要卖的不就是食材吗,又不是什么卖服务的高级饭店”。
实际上,作为火锅界的“扛把子”,海底捞最近几年也没少因“服务变差”与“价格变贵”而登上热搜。而根据以往报道,海底捞的门店不仅存在“菜品分量减少”、“乌鸡卷吃出硬质塑料片”、“检测不达标,筷子被检出大肠菌群”等,令其口碑一度严重受损。
短短几年时间,海底捞的门店数量就从2015年的146家,跃升到2022年中的1435家,但在“疯狂”开店扩大营收的同时,如何照顾好消费者的情绪与诉求,也应该是海底捞同样需要考虑的问题。
实际上,近几年多重原因影响之下,海底捞依靠开店,2021年以前营收还是有所增长,但单店收入却在减少。
不过,东财Choice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海底捞实现营收167亿元,同比下滑16.57%,其中餐厅业务的营收占比近95%,依旧是其最重要的营收来源,外卖业务的占比接近3%,而调味品及食材销售的业务占比只有2%。净利润方面,海底捞在交出2021年巨亏41.6亿元的成绩单后,也在上半年同比下滑了376.94%,再度亏损2.67亿元,暂时未能扭亏为盈。
猜你喜欢
年货市场新风向:多元化需求驱动品牌策略深度转型
春节临近,年货市场繁忙,线上线下融合,品质消费成主流,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碰撞展现新活力,商家需创新优化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年关将至食品消费再迎高峰,我国食品相关企业超127.2万家
年关将至,食品消费市场升温,企业扩产备货加强推广。电商平台推年货节,健康食品受热捧。全国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稳。我国超127.2万家食品企业,山东最多,涉司法案件企业占2.11%。“千金难买我高兴”成为新消费理念,年轻人热衷为情绪买单
年轻人“花钱买快乐”成新趋势,追求物质与心理满足。《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近三成受访者为情绪价值消费。潮流生活相关企业超3.4万家,近五年增长显著,广东最多,涉及司法案件企业占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