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锂都”卷起环保风暴,锂业龙头ESG信披受监管质疑
日前,在收到深交所关注函9天后,永兴材料发布了回复公告。
此前,在11月30日下发的关注函中,深交所质疑永兴材料在前期定期报告及临时报告中,可能没有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公司生产经营涉及的环保排污信息,以及可能有受到环保部门处罚但未披露的情况。
对此,永兴材料回复称,公司不存在上述应披露而未披露的情况。其全资子公司江西永兴特钢新能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永兴新能源”)为配合排查处置工作,并结合常规性设备检修予以临时停产;目前,完善措施已落实,设备检修已完成,公司已于2022年12月9月恢复生产。此次临时停产,与常规性设备检修相结合,没有影响公司碳酸锂总产量。
即便永兴材料进行了回应,但突然的临时停产还是引起了业内对碳酸锂行业的环保问题的重视。
11月29日,在永兴材料发布临时停产公告当天,公司股价盘中跌停,收报102.28元/股。截至12月14日,公司收盘价101.70元/股,跌幅1.15%。
在这次停产事件中,永兴新能源曾因涉嫌逃避监管排污遭当地政府通报。据12月6日宜春市政府发布的公告,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在对锦江干流饮用水水源地全指标监测分析中发现铊浓度异常。此次事件主要污染源来自再生铅企业齐劲材料,但在排查中,相关部门发现齐劲材料和永兴新能源涉嫌以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为配合环保调查,永兴新能源对碳酸锂冶炼生产线予以临时停产。
宜春位于江西西部,因坐拥全球最大的多金属伴生锂云母矿,而有“亚洲锂都”之称。早在2009年,宜春就开始规划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永兴新能源则是当地生产碳酸锂的龙头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永兴新能源成立于2017年,以从事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为主,是永兴材料的全资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永兴材料也是在近几年转入碳酸锂行业的。据悉,永兴材料成立于2000年,全名永兴特种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永兴特种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早些年,永兴材料是国内不锈钢长材的龙头企业,主营生产和研发不锈钢棒、线材及特殊合金材料,而自2019年更名后,永兴材料开始发展锂电材料业务,形成双主业发展。
从财报来看,短短3年时间,锂电新能源业务已经成了永兴材料的利润支柱。今年前三季度,永兴材料净利润为42.71亿元,其锂电新能源业务实现净利润40.32亿元,占比近95%。反观公司特钢产品,则因为疫情影响,出现了销售同比下滑。
近年来锂资源价格走高,永兴材料的股价也迎来上涨。据Wind数据显示,12月7日国产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为56.45万元/吨,从2020年10月13日的低点4万元/吨一路上涨,两年涨幅超过13倍。随着锂价疯涨,在2020年11月后,永兴材料股价也开始拉升,不到两年增长约10倍,在今年7月底还创下了175.99元/股的峰值。
不过,对于搭上新能源快车的永兴材料来说,其环保问题也一直备受关注。
今年3月初,就有投资者询问公司是否因尾渣污染过重,将被取消采矿证。当时,永兴材料回复称:公司副产品和尾渣均正常销售、合规处置,监管部门未对公司采取任何处罚措施;目前,公司选矿端副产品长石应用于玻陶等行业,能为公司创造效益,冶炼端浸出渣应用于水泥等行业,系一般固废,不属于含重金属的危废。
这也暴露出,永兴材料对ESG的风险预防上还有需要进一步加强之处。在ESG理念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经常被共同提起。
在永兴材料此前发布的《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中提到,公司建立了环境、能源管理手册,以及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能源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等程序文件及一系列环境保护、能源管理的相关制度,以实现污染防治、环境改善,进行资源有效利用;并列出了重点排污单位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对于环境影响监测和管理方面,提到公司设置了突发环境事件紧急预案,以及环境自行监测方案等,但篇幅较少,并未提出明确目标与解决方案。
而这次事件,或也将为锂电产业重视风险管理以及ESG信披带来警示作用。据第一财经报道,尽管表面平静,宜春碳酸锂行业环保调查风暴已经悄然展开。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ESG信披是公司长远发展的保障;对投资者来说,ESG信披是其了解公司整体经营情况的窗口。从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ESG得分较高的企业一般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更好的可投资性。”
猜你喜欢
“亚洲锂都”卷起环保风暴,锂业龙头ESG信披受监管质疑
在收到深交所关注函9天后,永兴材料发布了回复公告。此前,在11月30日下发的关注函中,深交所质疑永兴材料在前期定期报告及临时报告中,可能没有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公司生产经营涉及的环保排污信息等。锂电池龙头“永兴材料”2021年净利大增650%,金牛基金经理郑泽鸿大赚150%
3月16日盘后,永兴材料发布公告显示,2022年1至2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5.8亿元,同比增长约9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4.9亿元,同比增长约650%。机构最新调研曝光:“抱团股”分歧明显,有基金经理提前调仓
每逢市场分歧显现、风格切换隐约出现时,机构投资者、尤其是明星公募基金和私募大佬的调研情况,便会引发市场的格外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