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跑不通,“掉队”的轻松筹还能逆袭吗?
“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卖假药的张长林曾说过这样一句很扎心的话,虽然残酷却无比现实。
在大病面前,普通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弱,一张病危通知书的背后是层层叠叠的高额治疗费用,可以顷刻间摧毁一个普通家庭。
而此时此刻,大病众筹就成为不少身患重病却家境贫寒的患者最后的希望。乘着互联网的红利,以轻松筹为代表的网络互助平台兴起,不仅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流量,还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但巨大的流量曝光和市场期待背后,轻松筹也面临着诸多难言之隐。比如,商业和公益的天秤,轻松筹始终难以平衡。
与此同时,暴力裁员、高管离职、融资停滞也在无时无刻困扰着轻松筹。
01
首创线上大病众筹模式,轻松筹站稳下沉市场
保险是人类文明所创造的独有契约模式,但我国的保险行业发展并不充分,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野蛮生长期。
在传统保险市场上,存在着用户流程体验差、信息不对等、营销太生硬等痛点,这导致在全球第二大的保险市场上,我国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GDP的比例)在2020年只达到5%,还不到英法等国的一半。
可“互联网+”模式的出现,完美击中了传统保险市场上用户的痛点,互联网保险行业也迎来了向阳发展。
成立于2014年的轻松筹率先凭借线上大病众筹模式跑了出来。大病众筹模式是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亲友验证信息、社交传播筹款的创新路径,帮助以三四线城市为主的大病患者第一时间解决医疗资金问题。
仅2015年,轻松筹医疗救助版块就上线2.3万多个项目,筹款金额1.8亿元,共有380多万人次参与捐款。
2019年,轻松筹更名为轻松集团,旗下有5大业务板块,分别是轻松保、轻松互助、轻松筹、轻松公益和轻松健康。目前轻松筹的累计筹款金额达到了360亿元,注册用户6亿人,且深度布局上下游健康产业。
资本市场也对轻松筹抛来了橄榄枝。企查查数据显示,自2014年成立以来,轻松筹已经进行了4轮融资,合计融资金额为5900万美元,按照最新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4.17亿元。投资方包括腾讯投资和IDG资本。
近几年来,在疫情的阴影下,大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对健康险的需求也出现陡增,叠加网络互助受到政策利好,轻松筹牢牢地占据了下沉市场,只要提到大病众筹,大众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轻松筹。
02
商业模式造人诟病,轻松筹纯靠“卖保险”?
虽然做的是公益,但商业的本质还是赚钱。可谈到盈利这一块上,轻松筹却显得黯然失色。
大病众筹和网络互助虽然能聚集人流,却贡献不了太多营收。拿轻松筹来说,在大病众筹业务上不收取用户的任何费用,并全额补助筹款过程中产生的服务费用、审核费用等,仅是为了维持财务健康向筹资人收取2%的手续费,声称用以支付资金通道费用。
而轻松筹的“老对头”水滴筹为了迅速赢得了用户的好感与口碑,更是直接开启了0手续费时代。
所以,对于轻松筹和其他互助平台来说,大病互助只是用来吸引流量,而营收则不约而同地寄希望于保险业务。
2016年8月,轻松筹拿到保险经纪牌照,上线了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轻松e保”,整体定位从社交众筹转变为健康保障服务。次年,水滴筹也正式获得了保险经纪牌照,同月上线了保险销售平台水滴保。
明明是众筹平台,却依然要靠“卖保险”来获得收入,这样的商业模式不仅造人诟病,还经常使轻松筹陷入公益与商业的艰难平衡。
为了发展旗下保险业务,轻松保一直以“免费”为卖点诱导消费者。比如,广告上说的是“免费领65000元重疾保障金”,但实际生成的保单是800元;“免费领取保险”的背后,是首月支付一元,次月起就自动扣款142元。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类似的投诉案例已经高达近千条,投诉集中在无端扣费、诱导投保、退保难、理赔难等方面。
轻松保发布虚假广告,和消费者玩文字游戏的行为也引起了银保监会的不满。早在2019年,银保监会就曝光了轻松保的“欺骗投保人”问题。
银保监会指出,轻松保“首月0.1元”“首月3元”“会员日补贴”等内容,实际是将全年应交保费扣除首月0.1元或3元的保费后,将剩余保费均摊至后11个月,消费者并未得到保费优惠,上述行为属于虚假宣传、欺骗投保人。
而最糟糕的是,轻松集团其他业务发展并不顺利。旗下轻松互助宣布正式关停。根据最新一期均摊公示显示,轻松互助的均摊人数高达1734.8万。与此同时,轻松e保也并未取得理想的业绩表现。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到了轻松筹近年来的融资停滞上。根据企查查显示,轻松筹的融资脚步停在了2017年,近几年未有新资金进入,而轻松筹的估值却急剧降低,从最高点的20亿美元下滑到传闻中的10亿美元。
轻松筹的融资脚步停在了2017年,但作为最大竞争对手的水滴筹却已在资本市场成功上岸。与此同时,核心高管的相继离职也让轻松筹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2020年10月26日,刚入职满一年的轻松集团CEO张科因个人原因提出离职;两个月后,联席CEO钟诚也被曝离职……公司核心高管离职,或多或少都说明公司的经营存在问题。
03
审查机制成痛点,轻松筹面临内忧外患
除了商业模式不合理之外,大病众筹平台的审核机制也是行业痛点。
自大病众筹诞生以来,时不时就会发生筹款失信事件。比如,德云社相声演员吴鹤臣事件、罗一笑事件、女大学生轻松筹骗人圈钱事件等,让用户对大病众筹平台增添了众多质疑。
而之所以此类事件频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企业没有资格强制审核用户个人信息,所以只能通过其他办法进行核实。
水滴筹创始人沈鹏曾表示:“我们会有三重审核,第一层自己审核,第二层由外部保险公司或调查联盟公司进行调查,第三层是通过相关会员公示,让全民参与做风控。”
但很显然,在急切的商业化心理下,轻松筹等众筹平台并没有加强风控,做到深度审核。毕竟做信息核实的成本太高,而且审核严格不利于公司做大,也难以做出更好看的数据,不利于获得更高的融资,与自身商业利益相悖。
由于大病众筹链条存在漏洞,也滋生了一些灰产行业。有一些“灰产”从业者以帮助病人筹款为名收取高额佣金,有的甚至拿走捐款的70%作为“服务费”,只给病人剩下点零头。
想要实现良性发展,轻松筹等众筹平台需要先解决审核监管漏洞和先集资后审核的机制问题。
9月14日,媒体人伟子在社交媒体发文称,13日“轻松筹突然暴力辞退几千员工,工资没发,赔偿没谈,连个辞退原因都没说清”,并配上了大量相关截图。
但幸运的是,互联网保险的盘子够大。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互联网保险中介服务平台Top10》和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互联网保险的市场占比份额已达整个保险行业的30%左右。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已经进场控制。2020年9月,银保监会发表了《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文中指出,“最近一段时期野蛮生长的网络互助平台,本质上具有商业保险的特征,但目前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和监管标准,处于无人监管的尴尬境地。”
文中还直接点名部分平台:“相互宝、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会员数量庞大,属于非持牌经营,涉众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可以见得,未来行业会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加强患者背景调查,完善合理的服务机制,修复行业信任,此时轻松筹的当务之急。
如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不仅有水滴筹这样的劲敌,还有支付宝、滴滴、苏宁等巨头相继入局,后来者如斑马社、夸克联盟、人人互助等一大批网络互助平台都对这块市场虎视眈眈,作为曾经的行业先行者,轻松筹要想继续守住自己的地盘,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