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业全面发力全球化,谁能成为最大赢家?

《财经天下》周刊周享玥2022-08-31 16:03 大公司
近日,蒙牛发布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蒙牛实现收入477.2亿元,同比增长4%;归母净利润37.5亿元,同比增长27.3%,在常温、鲜奶、冰品、奶酪等多个品类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在中国乳业上半年受疫情和国际局势等短期冲击的大背景下,蒙牛依旧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近日,蒙牛发布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蒙牛实现收入477.2亿元,同比增长4%;归母净利润37.5亿元,同比增长27.3%,在常温、鲜奶、冰品、奶酪等多个品类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业绩逆势增长、全面跑赢行业的同时,蒙牛在国际化和全球化上的成绩也进一步提升。

(图/有机牧场DeBondt Farm)

其不仅在荷兰合作银行公布的“2022年全球乳业20强”中连升两名,位列第七,品牌价值也持续增长,在“2022年凯度品牌榜”中走出了一个高居中国乳业第一的品牌价值同比增速,高达15%。在国际乳品联合会(IDF)、全球乳业论坛组织(GDP)等多个国际组织中,蒙牛也拿下了“唯一来自中国的董事”等多个“唯一”称号。

除了地位的提升,蒙牛也从国际化中获得了真金白银的收入。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蒙牛来自海外地区的收入达到了17.01亿元,而上年同期只有9.76亿元,仅一年时间就同比增长了超74%。

事实上,这也是一众中国乳企们一直在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过去多年间,中国乳企在行业内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并购潮,其中最大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走向国际化。


中国乳业并购潮迭起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乳业发展缓慢,一直到1978年,全国奶牛数量才堪堪增长到48万头,年产奶量和乳制品产量分别为97万吨、4.7万吨,但这却已经分别是1949年的约4倍、5倍和47倍。

1979年以后,随着国家允许私人养殖奶畜政策的出台,中国奶业的生产力才得以释放。尤其是到90年代,随着奶类第一次被列入中国居民食谱中,以及超高温灭菌技术引进后鲜牛奶保质期的延长,“北奶南调”开始成为现实,再叠加乳企玩家们不断拓宽的渠道和持续的电视广告宣传,液态奶的需求和产量纷纷出现大爆发,中国乳业也随之进入快速发展期。

蒙牛等全国最早一批液态奶乳制品品牌正是在这一时期诞生并快速发展起来的。2009年,成立仅10年的蒙牛更是首次进入了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全球乳业20强”榜单,位列第19名。这也是中国乳业首次进入20强,次年,这一数字进一步增至2家。

但中国乳业的崛起并不是一帆风顺。就在蒙牛等中国乳企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的前夕,中国才刚刚经历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奶粉危机事件,一度让中国乳企的声誉跌倒谷底。

这期间,大量的国外乳企和产品开始加速“走进来”,蒙牛、光明、贝因美、澳优等一众中国乳企则开始在政策的支持下,大踏步“走出去”,远赴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等海外牧场,寻求并收购优质奶源,同时对内也在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提高品牌集中度,降低行业内耗。

“中国乳业的第一轮并购潮出现在2011年到2014年间,当时并购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身市场需求,实现走出去的目标。”乳业分析师宋亮不止一次分析称。第二轮并购潮则从2018年开始涌现,并购目的是满足供应链体系,建立更有竞争优势的体系。他认为,前一轮主要解决的是“有无”问题,第二轮则主要聚焦于“做大做强”。

(图/蒙牛印尼YoyiC工厂)

事实的确如此,长期以来,对比国外乳业发达国家,我国奶牛养殖在饲草、牧场等方面的资源并不占优势,进而导致奶源有限且价格较高,难以与与日俱增的市场需求达成平衡。在稀奶油、乳清粉、乳蛋白、乳糖等原料型产品上,也因为主要需要依赖进口,导致我国乳业发展还存在着不少“卡脖子”问题。

尤其是最近一两年受大宗物料价格涨势凶猛、全球疫情常态化、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影响,挑战正在进一步加剧。显然,对于乳企来说,能否在世界范围内有效进行资源布局,已经成为了一件关乎生存的大事。

更何况,为了解决其中的缺口问题,政策层面也在不断给予支持。2018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就曾印发一份《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提出要全面部署加快奶业振兴,到2020年,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奶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奶源自给率保持在70%以上。

多重因素作用下,中国乳企的确在过去十年间在国际化上和全球化产业链布局上多有动作。但不同于早期主要以布局海外资源和技术合作为驱动,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后,中国乳企的国际化战略最近几年已经开始有所变化,多了些竞争因素,逐渐从海外资源布局转向海外市场扩张,更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中国乳企的新战场


细数可口可乐、百事、宝马、奥迪等一众在全球范围内地位维稳已久的国际大品牌,无一不是在全球化上做得比较好的企业。而其中,战略投资和并购无疑是这些公司全球化战略中的最重要手段。

中国乳业的发展也不例外,且由于种种客观因素,国际化和全球化的重要性对于一众中国乳企来说,或许要比其他行业的企业还要大得多。当然,这其中,全球战略投资和并购的正确与否,也显得更为重要,正确的战略投资和并购,往往能有效推动公司业务的增量发展,反之,则容易成为拖累。

纵观中国多家乳企的全球化战略和布局,蒙牛算是其中做得比较早和发展较好的一个。

作为“走出去”的典型企业之一,蒙牛成为国际化的乳业品牌这个目标最早可以追溯到蒙牛成立之初。公开资料显示,蒙牛创始的第一天,就已经提出了内蒙牛、中国牛、世界牛的大目标。

而蒙牛真正开始在这一目标上全面发力是在2009年。这一年,蒙牛正式入选了“全球乳业20强”,而更重要的是,“国际化”正在成为这家公司新形象的主打元素——蒙牛在半年内从澳、新两地合共引进了4724头“洋奶牛”,正式开始参与乳业全球化资源配置。

(图/蒙牛乳业(印度尼西亚)有限公司实验室成为印尼境内首家荣获KAN认可的乳制品公司)

此后多年间,蒙牛在国内外动作频频,对内先后拿下君乐宝、雅士利、现代牧业、圣牧等多家公司,布局“全产业链”,对外则以欧美区域作为高端研发与技术合作方,以大洋洲等区域作为优质奶源供应地,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完善的全产业链布局,以破解中国乳业资源与市场不平衡的难题。

例如在奶粉领域,早在2013年8月,蒙牛就拿下了雅士利89.82%的股份。经此,蒙牛不仅补足了奶粉业务上的短板,还迅速拿到了一张国际化的“入场券”——进入蒙牛体系不足一月,雅士利从半年多前开始谋划在新西兰建厂的计划就已经正式获批。两年多后,该工厂正式投产,成为蒙牛调整奶粉业务布局的重要节点,同时也开创了中国乳业海外100%自主建厂的先河。

2019年下半年,蒙牛又对澳大利亚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制造商贝拉米发起进攻,拿下了贝拉米全部股份。贝拉米的进入,不仅成功补足了蒙牛婴幼儿奶粉品类中超高端奶粉系列,让蒙牛得以成为第一家产品线覆盖高端有机奶粉和辅食的中国乳企,同时也极大程度完善了蒙牛的全球供应链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被蒙牛收购两年多后的2022年6月27日,贝拉米有机婴儿配方奶粉还首次获得了堪称“世界上最权威的食品与药品监管机构之一”的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注册许可,同时也是首家获得FDA批准进口的澳洲纯有机婴儿配方奶粉品牌。这意味着,贝拉米的销售范围将进一步拓宽,在未来几个月内,其将有约69.6万罐(约2100万顿次)有机婴儿配方奶粉能够销往美国市场。

不仅仅是奶粉领域,蒙牛同样通过并购在奶酪市场布局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早在2018年,蒙牛就已经设立奶酪事业部,开始布局奶酪产品线。2019年,蒙牛又与欧洲最大乳品企业Arla Foods合作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爱氏晨曦,专注于生产多种奶酪产品。2021年7月,蒙牛更是拿下了国内奶酪龙头企业妙可蓝多,大力发展奶酪业务。

(图/蒙牛奶酪产品)

“蒙牛做并购是战略驱动的,是为了我们未来3年、5年的大发展,不会为了追求规模而去做并购。”蒙牛总裁卢敏放曾解释称,蒙牛投资奶酪(妙可蓝多),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个行业“可能在5年之内会有一个飞跃式的发展”,所以才在这个方面做前瞻性布局。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与一些企业在布局海外时,主要专注于产能扩张或企业合作的模式不同,蒙牛在全球化布局上往往还看重国际品质和国际标准的对标和引入,而非单向的资本输出。卢敏放曾指出,蒙牛国际化核心之一就是实行国际化的标准,用国际化的标准来衡量蒙牛的产品和品质。


蒙牛全球化的成绩


出于各种客观和主观原因,国际化俨然已经成为中国乳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在这片新战场上,能尽早找到稳定且行之有效的国际化战略和步伐的乳企,必然也将夺得更多的先机。

靠着颇具前瞻性的提前布局,蒙牛在国际化战场的上半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进入下半场,蒙牛则将自己的全球化目标和战略构想进行了进一步升级。

2017年8月,一场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年会上,蒙牛总裁卢敏放首提“全球乳业共同体”概念。次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这一概念被进一步升级为一项战略构想,成为蒙牛国际化战略的主要奋斗目标之一。

卢敏放表示,海外各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乳业优势是互补的,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要促进“从牧草到奶杯”的产业链各环节共同分享发展红利,通过构建“全球乳业共同体”,推进全球乳业实现共治、共享、共赢的包容性、可持续发展。

目前来看,在新的战略构想下,蒙牛也已经在国际化战场的下半场中取得了不少的进展。

在资源端,通过多起并购和投资,蒙牛目前已经完成了多层次优质奶源地布局,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产能。半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蒙牛于全国共设有生产基地41个,并分别于印度尼西亚、澳洲及新西兰设有2个、2个及1个生产基地,年产能合共为1274万吨,仅半年时间,就较2021年12月底的1166万吨产能提升了超9%。

无独有偶,在生产端,蒙牛也已经通过各种国际合作和并购,引入了不少先进的乳品技术和经验在国内快速落地。如在国内苜蓿草自给率不足50%且质量较低的“卡脖子”问题上,蒙牛自2018年与呼和浩特市合作,开始承担“呼和浩特市优质牧草技术攻关项目”至今,就已经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而在先进管理经验上,蒙牛也已经获得ISO9001、GMP、IFS等七大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性100%。

(图/2021年11月,蒙牛YoyiC品牌在新加坡荣获超级品牌(Superbrands)认证)

更明显的变化体现在业绩上。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在保持核心业务稳中有升的前提下,蒙牛继续延伸了乳品业务边界,在冰品、奶酪、奶粉等增量业务上表现出高成长性,有望成为未来业绩新的增长极。

具体来看,以奶酪业务为主的“其他产品”板块在2022年上半年共实现了22.59亿元的营收,较上年同期同比上涨149%,营收贡献也从2021年上半年的2%增加至了最新的4.7%。蒙牛旗下的奶酪品牌妙可蓝多业绩上涨同样明显。其不仅在并入蒙牛不久后就首次超越法国品牌百吉福成为了中国奶酪市场老大,今年上半年,还分别实现了25.94亿元、1.32亿元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上涨25.48%、18.03%。

奶粉业务上,蒙牛上半年收入18.94亿元,主要由雅士利和贝拉米所贡献。而随着贝拉米在今年6月获得FDA批准,成为首个进军美国市场的中国奶粉品牌,该品牌所产生的营收或将进一步提升。

实际上,蒙牛在国际化上的探索不仅促进了蒙牛自身的发展,同样也极大程度地促进了中国乳业地振兴发展。在蒙牛等乳企的影响下,我国目前已经有20多家乳企陆续走出国门,大幅推动着中国乳业整体国际化程度的提升。或许全球数十亿消费者才是这场乳业全球化中的最后最大赢家!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博望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博望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