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收获三个IPO,王田苗:专精特新大有可为,关注五大赛道

猎云网王非2022-08-18 16:37 大公司
随着外部局势的风云突变以及新冠疫情等“黑天鹅”的接踵而至,王田苗的孵化投资逻辑也在随之转变。

“时势造英雄”也好,抑或是“镁光灯效应”,的的确确让一类人在创投圈“炙手可热”,这类人就是科学家。尤其是硬科技、专精特新的高频曝光,以及科创板、北交所的先后设立,更是为科学家创业提供了一个“名利双收”的绝佳环境。

在这一场天时地利人和的自然造物中,与李泽湘并称中国机器人界“南湘北苗”的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王田苗教授,则以孵化投资的模式,成功培育出了多家硬科技优秀创业团队,并因此收获了大量的关注。

仅2020年一年,王田苗教授就在科创板收获了三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第一股天智航、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第一梯队企业埃夫特、中国境内上市企业中“VIE+CDR第一股”九号公司。不久前,对话式AI公司思必驰刚刚递交招股书,拟上市科创板,计划募资额为10.33亿元。而这也意味着,王田苗教授即将收获又一个重磅IPO。

一时间,类似“王田苗带出一个硬核学生创业军团”这样的话题开始不绝于耳。

然而,随着外部局势的风云突变以及新冠疫情等“黑天鹅”的接踵而至,科创生态以及投资环境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那么,在身兼“创业导师”身份的王田苗教授眼中,新时代下的孵化投资逻辑会有哪些变化?中国的创新创业者又该如何把握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呢?

2021年1月,由王田苗教授发起,同时凝聚清华、北大、上交大、哈工大、北理工、人大等全国顶级高校的15位科学家共同出资的智友科学家基金正式成立。据介绍,智友科学家基金首期共孵化投资17个硬科技项目,投资总额超过2亿元。

2022年7月29日,智友科学家基金首期已投项目中的8个代表性项目亮相《第一届专精特新技术创新大会暨科学家创新创业论坛》,伴随着这8个项目的路演亮相,王田苗教授以及智友科学家基金全新的投资逻辑也开始逐渐显现。

来源:智友科学家基金


聚焦由新经济、破解“卡脖子”难题支撑下的专精特新企业


在这8个路演项目中,如果以传统的行业领域划分,那么将包括聚焦医疗科技的未磁科技与真健康、聚焦航空发动机的中发天信、聚焦新能源电池AI检测的昇科能源、聚焦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智同科技、聚焦高端工业CT检测的锐威科技、聚焦超高压一体成型技术的航宇智造与聚焦数字经济底层技术的峰和科技,投资脉络广泛涵盖多个细分行业。

而倘若以国家战略视角划分,则会清晰地看到其背后由新经济与破解“卡脖子”难题两大战略支撑的专精特新属性。

在相对传统的汽车行业,在“三大件”相继迎来突破的前提下,整车轻量化与安全性也开始成为国产品牌与进口品牌相互角逐的新战场。据了解,在看似“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车身制造领域,西方曾凭借高压水成形技术一度领先中国20年,这使得中国汽车制造业在车身轻量化与高强度方面长期处于劣势。

航宇智造不仅凭借自主创新在超高压水成形领域实现了国产替代,还凭借超高压气体成形等技术走在了该细分领域的世界前列。而随着双碳政策与新能源战略的不断展开,航宇智造占据的很可能是一条价值超过千亿元的高频赛道。

在长期遭遇进口“卡脖子”难题的航空发动机领域,中发天信的突破更具典型性。据悉,航空发动机是一个进入门槛极高的行业,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典型的寡头垄断格局。美英法寡头企业包括其合资公司,占领了世界航空发动机市场的70%,在新机市场上的价值份额更高达90%。

作为国内稀缺的民营航空发动机创业公司,中发天信已成为成飞多款大型无人机的发动机供应商。而随着翼龙民用版的正式下线,广阔的民用市场也将为中发天信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智同科技、锐威科技也在各自的机器人与工业CT领域,上演着一个个挑战技术壁垒、破解“卡脖子”难题的精彩故事。

而在这几家团队不断破解“卡脖子”难题的同时,另外4家智友科学家基金已投企业也在通过技术创新成为新经济战略下重要的新生力量。

以新能源领域的昇科能源为例。8月15日,这家公司刚刚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智友科学家基金、麟阁创投、中信建投资本联合领投,京科新材智跟投,老股东蓝驰创投持续加持。

昇科能源通过构建电池智能化基础设施平台,以电池智能化数字网络为核心,聚焦智慧能源新基建和电池智能化检测回收两大应用场景。据悉,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快车道,电池安全早期防范与高效回收利用难题开始困扰整个新能源产业。昇科通过将AI能力应用于充电、储能、回收等落地场景,有效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并逐步形成电池智能化检测价值评估体系。

目前,昇科能源已与壳牌、道达尔、北汽新能源、孚能、普天新能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等100多家国际能源巨头、新能源主机厂、电池制造商、充电运营商、行业协会等合作伙伴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公司业务增长迅速,2022年上半年订单同比增加超过100%。

同样以新经济战略支撑技术创新发展的项目还包括未磁科技、真健康与峰和科技。不难看出,新经济战略与破解“卡脖子”难题两大思路几乎贯穿了智友科学家基金的已投项目。而这也折射出王田苗教授在专精特新领域全新的孵化投资逻辑。


专精特新创业是一场接力赛,要经过四个阶段价值考验


王田苗教授表示,当前全球正处在变革、动荡的时代,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与颠覆正在推动社会形态变革、产业重组、生活方式变化,另一方面债务危机、贫富差距、大国对抗、逆全球化、局部战争等因素也给未来带去许多不确定性,甚至经济发展有开始进入阶段性滞胀和衰退的可能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我们国家在迎接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的关键发展期,重新审视一个新时代底层基本逻辑的时候,会发现我们国家的主导产业必须自主可控,特别是在半导体、高端制造、军民融合等高端“卡脖子”领域,特别要注重高端价值的硬科技,要有我们自己的主导权。

第二,如果要弥补这一不足,必须要依赖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产学研融合不仅是解决卡脖子的重要手段,也是迎接能源革命、生物医学革命、交通革命以及数字经济的基础生态。

基于十数年的实践与经验,王田苗教授也对专精特新创业成长的规律总结出了四个阶段。

王田苗教授认为,第一个阶段就是赛道选择与优秀团队组建。“当你把赛道选对后,还需要把最优秀的人才聚集起来。比如说医工交叉,除了要选定大的医院IP,也要去配备优秀的学生,去市场上招募优秀的工程师。”

第二个阶段是痛点产品研发与落地场景,“我们认为是形成标准化,拿到许可证或者说资质,那它的目标是形成规模化。”

第三个阶段是商业批量化应用,“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就是小批量高成长,去进一步验证你的销售和管理水平。”

第四个阶段就是业务结构与高频垄断,同时寻找第二增长曲线,“这个阶段,企业的业务结构有张力,模式可复制,影响力可以传播。”

王田苗教授表示,这个四个阶段其实类似于接力赛。“硬科技创业涉及到设计、采购、装配、试销、打磨、迭代,包括面对客户的定制,那这就注定了,它没办法像模式创新那样,只要一个好团队,有一个好点子,靠堆资源,就可以跨越式发展,直接快速地找准那个模式。”

此外,王田苗教授还总结出了未来值得关注的5个拥有万亿市场规模的大赛道:数字经济与产业互联网,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与环保,医疗生物科技与健康服务,web 3与元宇宙服务,军民融合无人装备。

来源:智友科学家基金

当前,伴随硬科技投资概念的火热,王田苗教授也经常建议创业者,“一定要注意赛道的建设,打造成一纵一横的扇形。这样一来,伴随企业的不断迭代,或者说去寻求第二增长的时候,你也继续能打。”

王田苗教授表示,“如果泡沫化是一个无可避免的现象,那你就要尽量避免浮躁,要保持对未来发展的清楚判断,去努力成为一个有远见的人。盲目地堆放资源,既是浪费也终将造就风险。”


智友研究院+科学家基金,为创业者保驾护航


中国机器人界素有“南湘北苗”的说法,两人的发展路径也有相似之处,甚至于王田苗教授主导的智友种子基金,就是受李泽湘教授的清水湾基金的启发。

除了学术研究、产业发展的趋势判断、技术的升级之外,作为创业导师,王田苗教授也会与其他院校的教授去交流创业过程中的成功规律、有没有什么坑或者风险。“因为领域的不同,反而会从不一样的角度得到更多的收获。”

也正是在这样的深度交流中,王田苗教授早在2012年就了解到李泽湘教授所成立的清水湾基金。回京后不久,他便成立了智友种子基金,以不占太多股份的做法,区别于华尔街式的投资模式,为学生的早期创业项目营造安心的经济环境。

与此同时,王田苗教授还擅长借力优秀投资机构,来发挥1+1>2的作用。

比如,王田苗教授出任了真格基金首席科技顾问。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就曾公开表示:“王田苗教授已经是世界级的领袖,他的实验室也有着无数亟待转化为伟大公司的技术和产品。未来,我们真格基金将与王教授合作,一起打造以硬科技为主导的世界级硬科技公司。”

此外,王田苗教授还出任了种子天使创投服务平台雅瑞资本高级科技顾问。双方多次合作,造就了中关村智友研究院、中关村智友科学家基金的相继诞生,为创业者保驾护航。

其中,2018年8月成立的中关村智友研究院,作为高科技智库和早期硬科技及创投服务平台,以科学家为核心开展“成果转化+技术孵化+投资加速”的新型模式,深度聚焦机器人与先进制造的创新技术与成果,为硬科技“卡脖子”和中国新时代科技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撑。

而2021年成立的智友科学家基金,得到了北京市科创基金的认可,一期出资额占到40%。剩下的60%,则吸引了红杉资本,雅瑞资本、真格基金、百度风投、普华资本等知名机构的支持。

截至目前,一期基金已投资17家专精特新企业,涵盖智能制造、医疗科技、智能服务三大领域。

来源:智友科学家基金

其中,高空高速无人机航空发动机企业中发天信、软组织穿刺手术机器人企业真健康与可重构安全芯片企业无锡沐创的估值均已超20亿元。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博望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博望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