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手机厂商们都去做金融了?

博望财经小魔丸2022-07-13 15:54 大公司
广阔空间之下,机遇与挑战并行,合规化任重而道远。

OPPO、vivo开始正式进军金融开展小贷业务。

日前,重庆隆携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为“隆携小贷”)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增加至50亿元。自此,隆携小贷成为业内第十家注册资本达50亿元规模的网络小贷公司,而隆携小贷的实际控制人是智能手机厂商OPPO和vivo。

从小米、苹果再到oppo、vivo,全球手机厂商都陆续加码小贷生意,跨界金融的背后,是手机主营业务的焦虑,更是攻城略地成为金融巨头的野心。可是,面对越来越强的监管和竞争红海,又如何逆势跨界,虎口夺食呢?

01

手机厂商的跨界尽头


在血色的金融市场切下一块儿蛋糕,已经成为所有手机厂商心照不宣的共识。

日前,在今年的WWDC开发者大会上,苹果推出Apple Pay Later,由此宣布正式进军“先买后付”市场。 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苹果CEO库克曾公开表示:因担心公司声誉受影响,并不打算涉足金融贷款业务,但是,终究言不由衷、难抵诱惑。

除苹果外,作为手机厂商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小米亦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存在。

2015年初,小米上线首款金融产品“小米钱包”,一场关于金融蛋糕的争夺战拉开序幕。2017年1月,雷军放出豪言壮语,把互联网金融列入小米的核心战略。到2019年,小米的半年报和三季报中披露的金融业务收入已经超过了当期的游戏收入,为互联网第二大收入,并且增速分别达到60%及90%以上,小米金融的业务已呈现爆炸式增长。据不完全统计,从15年开始到2021年底,小美的金融科技(主要是消费贷)收入已经达到100亿左右。

而OPPO、vivo此次加码小贷业务,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发展模式或将参考小米。

从进程来看,从始至终,小米对于趋势把握的敏感度是要比OV高的。或因忧患意识的预见,无论是布局金融、赶上loT风口,还是入局跨界造车,小米总是领先一步。而OPPO、vivo除手机之外,至今难以看到新的增长曲线。而此次价码小贷生意,或许只是一种被动的自救尝试,能否突破瓶颈依然是个问号。

02

为何手机厂商纷纷抢滩金融?


在《博望财经》看来,无外乎两种原因。

一种是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式微肉眼可见。

据Canalys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Q1,OPPO和vivo手机的出货量分别为1390万台和1220万台,出货量同比下跌34%和44%。横向来看,市场研究机构GFK预测,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已回到10年前水平。目光拉到全球来看,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手机出货量下滑约10%,全年降幅或将更大。

正如高通CEO安蒙所说,智能手机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红利消退之下,OPPO和vivo剑指高端,试图冲击高端市场以获取更多的利润,然而,在苹果的强势压力下,也并没有溅起多大的水花。

一边是需求端的乏力,另一端便是血色金融的超级诱惑力。

收益当期、风险后置的金融,从来不缺红着眼睛进去All in的。

早前各大金融机构肆意放款、收取高额利息,现金贷产品利率甚至超过36%。2017年12月1日,随着央行、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不良平台被强制清退,P2P网贷机构相继停业,市场收缩,未被满足的需求却在扩大。于是,2017年以后,一场金融市场份额的抢夺战争拉开了序幕。

需求端未被满足外,更直接的原因是需要流量变现。放眼手机巨头,用户群体都是数以亿计,有从业人士表示:手握庞大流量而不做互联网金融,就如捧着聚宝盆要饭。值得一提的是,掌握精准大数据的手机巨头们,做金融还有着天然的优势。用户的搜索习惯、兴趣爱好、收入水平、年龄等等都在大数据测算之内,掌握精准需求,通过推送消费信息刺激和引导用户超前消费,将用户牢牢绑定在平台,开始消费-借贷-还款-借贷的循环链条。

最后,更重要的还是高毛利率的短期暴利。据第三方不完全数据统计,除房地之外,金融行业的毛利率远远高于广告、电商、游戏等行业。互联网金融在降本增效的升级下,成为效率更快的商业化变现手段。据蚂蚁集团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开始,蚂蚁集团微贷业务已贡献蚂蚁近40%的营收,暴利营收不言而喻。

吊诡的是,暴利之下,互金行业的目标客户们更多的是来自二三线的低收入群体,而且目前持续还在下沉,所有的资本盯上他们,只是为了请他们不停的借钱-还钱-再借钱,可能,巨头们深知,五环外才是真正的中国,穷人的钱也更好赚。

03

乱象之下的挑战


暴利之下,乱象横生也成为一种必然。

营销层面,金融江湖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内容却一直趋同。去年7月,京东金融因不良广告被罚40万冲上微博热搜。广告具体内容为“一位农民工因母亲晕机向空姐提更换座位,空姐向其推销升舱服务。但农民工因余额不足放弃了升舱,而后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子随手帮他在京东金融申请了15万元的“备用金”,称“如果你以后急用钱,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了。”

可笑的是,这类广告并非京东金融首创。如果你细心就会发现,在花呗的系列广告中,学生借钱环球旅行,情侣借钱买家具,“社畜”借钱请吃饭随处可见。在“360借条”广告中,屌丝男士提着五花肉声称会让空姐过上好日子,空姐表示怀疑,让男子当场开通360借条,见其获批15万元额度后欣然应允。在“微博借钱”广告中,中年男女去酒店开房,男人付款时发现余额不足,灵机一动开通了微博备用金…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黄震认为:“此类广告呈现的价值观扭曲,容易造成较大的社会危害。”不仅如此,网贷纠纷矛盾还在加速激化。在黑猫投诉平台,截止发稿,美团借款投诉量3746条、京东白条16651条、分期乐甚至达到了55872条,投诉多为暴力催收、电话恐吓、泄露隐私、违规高利贷,仅成立2年的小米消金最近也因暴力催收深陷投诉风波,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进行搜索,相关投诉量达812条,这些数据还在快速增加。

我们不得不承认,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突破了地域限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用户体验,但是,它也带了众多不可挽回的社会负面,合规化依旧任重而道远。

首先,在各种由网贷造成的悲剧中,无节制的消费只是内因,各种借贷平台毫无社会责任感的恶性诱导消费者超前消费更是需要严格整治的监管问题。这两年,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越发收紧,一方面,蚂蚁暂停上市后,银保监会同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起草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整个互联网信贷市场结束野蛮生长的时代,慢慢走向正规。

但是这远远不够,由于疫情带来的收入锐减、失业危机、生活窘迫、生意萧条等情况还在加剧,网贷无法按期清还,被迫以贷养贷,欠款越来愈多开始逾期,而后面临的就是暴力催收、威胁恐吓,失信人生活和心理承受高压,甚至工作也不保,最终更是难以还款,平台借贷不良率也不断蹿升,甚至导致现金流断裂面临倒闭,就这样,一条双方惨败、恶性循环的借贷链条就这样形成了。

据中国人行2021年数据显示:中国负债杠杆率达到272%,个债达到64万亿左右,平均每个人负债4万以上。经济学家陈志武曾评价:金融产品是一项伟大发明,借贷为自由社会中的自由人提供了工具,把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的收入进行重新配置,让人提前安排未来方方面面各种不同的风险,但他的预设,是自由社会中理性的人。而现实中的人心并没有那么理性,欲望就像雪球,一旦开始滚起来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END

目前来看,手机厂商进入金融领域已经成为趋势,消费金融市场预计2025年底市场规模将增至28万亿人名币,未来十万亿市场的想象力巨大,而手机品牌凭借丰富的消费场景和大量活跃用户的优势,进军金融无疑有先天优势。但是广阔空间之下,机遇与挑战并行,合规化任重而道远。

从未来发展的角度讲,一场业务端、模式端、市场端的迭代升级势在必行,OV能否在这场升级中做到不被淘汰还很难说。而从其本身模式来讲,它真的算是一门好的生意吗?这场以鼓励消费主义为目的的贷款热潮,到底创造了什么价值呢?答案只有一个,装饰了你未来的梦。

【本文为博望财经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博望财经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并注明来源博望财经及作者名字。如不遵守,博望财经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