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融120亿清仓华融湘江银行

野马财经李逸明2022-04-20 09:52 大公司
剥离,继续剥离!

国内四大AMC(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国华融,“瘦身”仍在继续。

4月19日,中国华融公告,拟将其所持有的华融湘江银行40.53%股权公开转让,对应挂牌价格119.81亿元。

根据监管要求,中国华融于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北金所)发布华融湘江银行股权转让信息及有关材料。目前,评估结果已经财政部备案,挂牌公告期为自信息发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

华融湘江银行,是2010年初,华融在重组原株洲市商业银行、湘潭市商业银行、岳阳市商业银行、衡阳市商业银行和邵阳市城市信用社(一般简称“四行一社”)的基础上,以新设合并的方式设立。

在中国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全面商业化的进程中,资管公司通过重组方式进一步参与化解中小银行风险,对人员、业务和资源进行整合,并增加品牌背书。华融湘江银行,便是当时的典型案例之一。

时移世易,早年的激进扩张却为之后的发展埋下风险。2020年,中国华融亏损达1029.03亿元。在加速剥离非核心资产,化解自身风险的进程中,中国华融陆续将旗下公司进行转让。一系列举措成效初显,到2021年时,中国华融已经扭亏为盈。

但对于中国华融来说,“瘦身”这场战役,或许尚未到结束的时候。

华融120亿清仓华融湘江银行,金融版图“瘦身”进行时

华融“瘦身”,从“多元化”到“修剪枝蔓”

华融湘江银行将被中国华融剥离,已传出消息多时。早在去年11月,中国华融就公告称,拟将其持有华融湘江银行40.53%的股权、华融金融租赁79.92%的股权,全部对外公开转让。中国华融当时还表示,这一举动是应监管部门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逐步退出非主业的要求。

华融湘江银行最近一期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公司总资产达到4259.84亿元,总负债达到3929.08亿元。从经营业绩来看,华融湘江银行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17.87亿元,净利润30.75亿元。对比之下,2020年,华融湘江银行营业收入为104.61亿元,净利润28.69亿元,2021年实现“双增”。

评估机构北京天健兴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做出的评估结果显示,截至2021年底,华融湘江银行资产总计4098.32亿元,负债总计3829.24亿元,净资产(不含永续债)269.07亿元,转让标的对应评估值为119.81亿元。

华融120亿清仓华融湘江银行,金融版图“瘦身”进行时

事实上,中国华融的股权转让已经展开多时。去年8月,中国华融发布消息,拟将持有的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对外公开转让。到去年12月时,其披露拟受让方为宁波银行,转让价格10.91亿元。去年9月,中国华融公告,与银登中心签订《产权交易合同》,拟向对方转让华融交易中心79.6%股权,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进行公开挂牌出售。今年初,中国华融再度公告,将旗下华融证券71.99%的股权,以109.33亿元价格转让给国新资本。

这样的场景,在10多年前难以想象。自2009年起,华融开启迅速扩张,一步步从政策性金融机构转变为市场化全牌照大型金控集团。到2017年末,中国华融旗下已经拥有华融证券、华融金融租赁、华融湘江银行、华融信托、华融期货、华融消费金融等多家营运子公司,对外提供不良资产经营、资产经营管理、银行、证券、信托、金融租赁等多牌照、多功能、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但事实证明,这样狂飙突进不仅没有减少华融自身风险,反倒使其自身置于治理真空中。

中金分析称,“华融集团内的风险积累主要集中在华融汇通、华融实业和华融国际几家非金融子公司、以及持有金融牌照的华融证券、华融信托、华融金融租赁等,这些公司账面仍有大额信用风险敞口且杠杆高企,债务的偿还依赖金融资产的变现回收,资产质量问题值得关注。”

多元化未能增强综合实力反成业绩拖累,而主业稳定且突出,华融转让子公司全面回归主业,既是落实监管要求,也是为公司自身更好发展的必然选择。

华融120亿清仓华融湘江银行,金融版图“瘦身”进行时

目前,“瘦身”在业绩上的回报已经显现。年报显示,整个2021年,中国华融营业收入达到930.67亿元,同比增长23.4%;营业支出达到836.334亿元,同比减少52.7%;归母净利润达到3.78亿元。在2020年“千亿巨亏”之后,中国华融在2021年已经一举扭亏为盈。

同时,中国华融不良资产经营分部,实现收入517.48亿元,同比减少14.3%,实现税前利润72.06亿元,同比增长135.4%。

成就“宇宙第一大行”,市场占比一度达40%

2012年10月12日,财政部、中国人寿共同发起设立的国有大型非银行金融企业中国华融,其前身为成立于1999年的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应接收中国工商银行的不良资产。

完成股份制改造的华融,于2014年8月引入战略投资,中国人寿、美国华平集团、中信证券国际等八方共计投资145.43亿元。次年中国华融登陆香港联交所,代码2799。

这段时间,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也大致经历了政策性业务、商业化转型和全面商业化三个阶段发展;参与主体也日渐丰富,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逐渐扩展到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民营资产管理公司和外国投资机构等。

90年代末银行系统坏账形势十分严峻。1999年国务院相继批准成立了信达、华融、东方和长城四家全国性AMC,各由财政部出资100亿元全资控股,负责剥离处置四大行的不良资产。

据美林公司估计,1998年中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平均坏账比率为29%,J.P摩根银行的估计数为36%,当时国内保守观点估计的坏账率也在30%左右。作为对比,2020年底全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84%。

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分别对口中国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承接下总计1.4万亿元的巨额坏账。其中,华融化解工商银行4077亿元不良贷款。6年后,工商银行完成股改并上市,2020年12月工商银行总资产33万亿元,是1999年的10倍。成为如今“宇宙第一大行”。

华融120亿清仓华融湘江银行,金融版图“瘦身”进行时

全面商业化后,资产管理公司主要通过市场化手段批量收购银行不良贷款,加快金融体系风险出清。据银保监会公布数据,2020年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3.02万亿元。而据华融公布,其全年收购资产包规模超1800亿元,市场占比40%,可大致估算2020年资产管理公司共收购处置银行业不良资产4500亿元,约占银行业处置总额的15%,其中还不包括重组等手段处置的不良。

除了批量收购处置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以外,资管公司也通过重组方式进一步参与化解中小银行风险,对人员、业务和资源进行整合,并增加品牌背书。文章开头提到的华融湘江银行,即为此典型案例之一。

不良资产处置提速,地方AMC已增至59家

去年4月初,华融董秘、副总裁徐勇力就年报事件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华融近年来坚持聚焦主业、回归本源……加快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力度。

2020年疫情袭来,金融对实体企业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中国华融的问题企业重组业务新增投放保持增长,落地实施中国重汽、云南城投、“15华联债”收购重组等一批国企主辅业剥离、大型实体企业纾困、违约债券收购等创新业务;同时,中国华融对股权业务结构进行了优化,服务国家战略,全年实施市场化债转股项目35个,六成以上投向科技创新、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

中国华融的一系列主动举动,跟整个大环境也有一定关系。《中国地方资产管理行业白皮书(2020)》显示,截至2020年末,不良贷款余额已达3.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816亿元。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入局者也在增多。

华融120亿清仓华融湘江银行,金融版图“瘦身”进行时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份,地方AMC名单已达到59家,总资产超6000亿元。其中,近一半的机构总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这里面的“竞争者”,已经不限于“国家队”,部分民营机构也开始“掘金”不良资产市场,截至2020年底,已有5家民营背景地方AMC获批开业。

不良资产收购业务在当前环境下迎来春天。当前社会不良资产增多、AMC经营范围扩大、由对公不良贷款拓展至个人不良贷款的背景下,AMC公司作为能够提供长久期资金的实体,重要性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身为国内四大AMC之一,华融自身在整个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地位仍然不可小觑。

以不良资产经营为主业的资产管理公司,积极收购银行推出的不良资产包,同时也加快了不良资产处置的速度,正在积极探索运用投行化思维,借助综合手段处置不良资产。

有行业专家认为,选取适当的切入点,打造资本性投行模式,对于盘活资产管理公司存量资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当前,国企主辅业剥离、大中型民企并购重组、上市公司纾困、中小金融机构救助等都是资产管理公司实施投行技术的领域。行业人士分析表示,对于华融控股的金融及非金融子公司来说,在监管鼓励四大AMC回归主业及子公司资产质量对华融集团形成拖累的背景下,不排除有继续剥离重组的可能性。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博望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博望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