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的后招
2月24日晚,阿里巴巴发布了2022财年第三季度业绩。其中,阿里云单季总收入264.31亿元,抵销跨分部交易后收入为195.39亿元,同比增长20%。这已经阿里云连续实现盈利的第5个季度。
稳步增长的阿里云,堪称是整个阿里巴巴集团的一枚“定海神针”。
了解云业务的人都知道,云业务是一个投入浩大,见效缓慢的“不等比工程”。对所有云企业而言,能够顺利实现盈利,是一个不可企及的目标。现如今,随着阿里云持续进入盈利阶段,这意味着其云业务真正跑通规模化盈利的“分水岭”。
作为全球第三、亚太第一的云厂商,阿里云与亚马逊AWS、微软Azure形成全球3A格局,收获云服务市场发展红利,在全球各界积极加大对云计算、人工智能新技术的投入时,驱动数字化转型。财报显示,在过去三年间,阿里云的海外市场规模增长了10倍以上,海外市场的高速增长也成为阿里云的新推动力。
随着云计算转向实体经济成为大势,阿里云52%营收来自非互联网企业。云业务稳健增长,金融和电信行业需求增长强劲,部分抵消了互联网行业整体需求放缓的影响。
而早在2021年9月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就曾表示,要利用数字技术扎扎实实服务好实体经济。财报中,阿里云更是明确了实体产业势必是云计算的下一个增长市场,深入实体经济不仅是一个口号。
那么,云计算如何深入实体经济、抢占新市场?作为行业龙头,阿里云又将做出哪些动作?
云钉一体:加速服务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
当前,以云为核心的智能化速度正在加快,让云服务变得越来越主流,作为基础设施无处不在,主导全球IT格局。
而作为国家经济的命脉所在,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关键要依靠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以“端-边-云-网-智”为代表的“新IT”,将推动数字化时代基础设施的代际革命。
据Gartner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很多个性化企业级应用场景,为了满足所有业务场景的需求,需要开发至少5亿个新的APP,花费4年时间。报告指出,近九成企业都面临应用开发的挑战,预估到2024年,全球约有65%的应用程序都将涉及低代码开发。
为通过云计算加速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阿里云的打法便是“云钉一体”策略,为实体经济提供了一个更为易用的云基础设施。
自2020年起,钉钉和阿里云完成了“云钉一体”的整合,阿里云的客户以大企业为主,有完善的客户服务,钉钉以中小企业为主,有根据客户需求灵活快速的响应能力。“云钉一体”后,钉钉无疑为阿里云拓展了向上和向下延伸的价值,同时也是阿里云向实体企业延伸的抓手,形成了更加完整和全方位的数字化服务能力。
从2022年第三季度来看,通过 “云钉一体”策略打通阿里云和钉钉,制造、零售、物流等实体经济行业的用云门槛大大降低,这些企业的数字化效率大大提高。企业无需掌握专业的IT技术,业务人员用低代码就能自己开发应用。
以制造业为例,从实体经济范畴内的细分行业来看,数据显示,目前其作为上云队伍的旗手,渗透率达到29.0%,高于整体行业及实体经济行业上云渗透率。
为给制造业提供了一套可适配、易拓展的数字生产力工具,1月钉钉召开主题为“数字新生”的2022制造业钉峰会,正式发布制造行业解决方案2.0。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制造类企业在钉钉上的自建应用同比增长近300%,此外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有超过50%正在使用钉钉进行数字化创新。
其中,2020年柳钢集团冷轧厂率先将100%的业务搬上钉钉,并使用低代码平台开发了上百个应用,任何设备异常可以自动通知到人,所有钢卷的产品信息都可以扫码获得,实现了“透明工厂”的全链路数字化。
如今,阿里云和柳钢集团的合作进一步加深,阿里云将为柳钢集团在企业数字化方面提供顶层设计和技术支持。而“云钉一体”模式在柳钢集团的逐步落地,更是有望在钢铁行业、制造业形成示范。
随着制造业成为钉钉在政务、教育之外的第三大行业战场,制造业发展了钉钉。大量的中国制造企业自发涌上钉钉,正在加速这一场数字化转型浪潮。
软硬一体:自研技术构建绝对壁垒
在庞大营收规模面前,阿里云依旧保持稳健增长态势,除了扎实服务实体经济,以及海外市场的高速增长外,更多的是其技术创新实力的支撑。
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就是阿里云技术实力的最新诠释。
在这史上第一届“云上奥运”中,阿里云支撑赛事运营所需的核心系统100%迁移上云,并通过“奥运转播云”实现史上首次在云上传输高清电视及网络直播信号,转播超6000小时内容,将奥运实况无碍传送给全球数十亿观众,在全球累积吸引超过27亿人参与冬奥会讨论。
而让赛事转播安全稳定运行的背后,离不开阿里云在软硬一体、自研核心技术的深耕。
云计算作为一个长周期的行业,厂商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需要有很强的实力,特别是在AI时代,软硬一体化的重要性更加突显,结合得也更为紧密。阿里云作为头部企业,自然要保证自己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在2021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旗下半导体公司平头哥,发布了首颗自研云原生处理器芯片——倚天710。云是高性能服务器芯片最大的应用场景,作为一款为云而生的芯片,倚天710针对云场景的高并发、高性能和高能效需求而设计,性能超过业界标杆20%,能效比提升50%以上,被认为是业界性能最强的Arm服务器芯片。
作为阿里云推进“一云多芯”策略的重要一步,倚天710将在阿里云数据中心部署应用。目前,阿里云已全面兼容x86、ARM、RISC-V等主流芯片架构,自研倚天710进一步丰富了阿里云的底层技术架构,并与阿里云国内唯一自研云操作系统飞天协同,为云上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云服务。
同时,阿里云还发布、升级了多款自研云技术和产品,包括磐久自研服务器、神龙4.0架构、龙蜥服务器操作系统以及PolarDB自研数据库等产品。
通过不断对“软硬一体”的探索,阿里云近年来持续做深基础,以软件定义硬件,自研更适合云端使用的芯片、服务器、交换机等硬件产品,构建出软硬一体的技术体系。凭借着强大的核心技术实力,在云厂商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在这场行业长跑里获得显著优势。
据去年12月《GartnerSolutionScorecard2021》报告显示,在全面评估全球顶级云厂商整体能力中,阿里云IaaS基础设施能力拿下全球第一,在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四项核心评比中均斩获最高分,这也是中国云厂商首次超越亚马逊、微软、谷歌等国际厂商。
可见,阿里云软硬件一体的自研核心技术已为其构建绝对的竞争壁垒,将重构底层基础硬件和软件,成为提供差异化服务,保持领导力的关键。
云计算迈入新“黄金十年”,阿里云未来可期
互联网的下半场,传统企业上云、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不断上升。
根据权威调研机构Synergy Research机构最新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企业在云基础设施服务包括 IaaS、PaaS 和托管私有云服务)上的支出达1780亿美元。
但即便如此,实体企业上云依然处于初期阶段。在“2021数字经济论坛”上,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闻库表示,根据中国信通院组织机构的不完全统计,我国企业的上云率仅达到30%,工业、交通、能源、传统行业的上云率更低,大约在20%左右。
从数据来看,不论是实体经济行业还是整体行业,企业上云渗透率均不高。
挑战即机遇。已有数据显示,从部署计划或目前正在测试、使用的数据来看,有35.3%的实体经济企业在一年内有首次部署云计算的计划,这一比例高于整体行业的30.7%,意味着实体企业上云的趋势已经愈发明显。
根据2020年IDC数据,在互联网市场中,视频、电商、游戏贡献了绝大部分市场,而其他互联网细分行业增速更快。在非互联网市场中,制造业、金融云、占据了45.5%的规模。在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未来非互联网市场有望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
而国家政策风向已经证实了这一点,1月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重点提到了农业、 工业、数字商务、物流、金融、能源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并预计未来非互联网行业的传统企业将是上云的重点方向。
随着数字经济在城市赋能、金融、医疗、工业互联网、电商等生态链的应用场景开发上不断成熟,数字融合传统产业模式已是趋势。而云计算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云厂商在传统行业的机会不言而喻。
在市场和政策双向加持下,云计算基础设施迈入新“黄金十年”。而阿里云作为国内最早进入云计算领域的云服务商,唯一一家具备自研云操作系统、大数据、数据库等全套产品的云服务商,成为很多企业上云和数字化转型时的首选。在这场实体企业拥抱云计算的浪潮下,领先优势明显。
去年10月,张建锋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阿里云最大的挑战在于,就是去定义未来是什么样的,去引领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在这个进程里面提供有竞争力的,有差异化的能力和产品。
而现在,可以预见实体经济就是阿里云希望引领的又一未来。在连接界面“云钉一体”和技术壁垒“软硬一体”的加持下,阿里云以数字技术服务实体经济,已经在云计算行业打造出了出色的范例,譬如助力广东南海打造城市大脑、为全国100座垃圾焚烧炉装上阿里云工业大脑......但绝不止于此。
正如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所言,产业数字化的进程才刚刚开始,阿里云将长期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于各行各业的产业数字化进程。
云计算的黄金十年已来,而阿里云的后招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