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高瓴领投毫末智行
12月22日,毫末智行宣布,公司获得近10亿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美团、高瓴创投、高通创投、首程控股、九智资本等,募得资金将主要用于自动驾驶研发投入和人才体系建设。
这已经是今年毫末智行获得的第三轮融资,今年2月10日,毫末智行获得长城汽车一笔融资,具体金额并未公布。十几天后,毫末智行又再次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首钢、美团、高瓴资本等。
本轮融资后,毫末智行估值预计超过10亿美元,从业务上看,该公司成为国内为数不多实现规模量产的自动驾驶公司;从体量上看,毫末智行已是领域内的“独角兽”。
然而,唯一问题是,毫末智行的客户“只有”长城汽车。
毫末智行旗下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已经陆续搭载在包括魏牌摩卡、坦克300城市版、魏牌拿铁、魏牌玛奇朵、哈弗神兽等在内的诸多车型中。而这些品牌、产品,均属于长城汽车旗下。
事实上,毫末智行成立于2019年,从公司成立之初,便是从长城汽车技术中心智能驾驶前瞻分部独立而来。团队成员大部分来自老东家长城,另一部分则是从自动驾驶百度Apollo团队和华为等企业挖来的自动驾驶人才。团队内的两大核心人物:董事长张凯和CEO顾维灏。前者在长城有超过20年的汽车工程研发经验,后者顾维灏此前一直在百度任职,曾负责百度L3级自动驾驶、车联网、地图等多项业务。
该公司透露,预计到2022年底,毫末辅助驾驶系统将搭载至34款长城乘用车型,未来三年搭载乘用车数量预计超过100万台。
张凯透露,明年毫末智行乘用车辅助驾驶项目预计扩大7倍,无人物流车项目预计扩大3倍。项目扩充的背后,意味着毫末智行需要筹集更多资金来应对相关技术研发。
实际上,持续不断的融资几乎是所有自动驾驶公司,尤其是初创企业活下去的必须手段。现阶段,整个自动驾驶行业还未迎来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应用,自动驾驶行业投资的热度却并非降低分毫。
今年9月,通用汽车向Momenta投资3亿美元,希望借此为未来中国市场的车型加快研发下一代自动驾驶技术。3月份,上汽集团、丰田、博世等领投MomentaC轮。去年2月,丰田投了小马智行4亿美元,同年12月底,宇通集团以2亿美元战略领投文远知行B轮融资,成为中国主机厂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最大单笔投资。
然而,资本狂热的投资不仅还没产出丰硕的成果,甚至个别自动驾驶公司还因长期无法寻找到可落地的商业场景模式,导致团队内部分崩离析。上个月,有媒体报道,明星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小马智行的乘用车“造车”计划趋于停滞,位于上海嘉定的十余人造车团队也将面临调整。知情人士表示,该团队部分成员已经离开,加盟其他新造车势力公司。
为了筹集到更多的的资金,小马智行目前仍在寻求港股、A 股的上市可能,为此收缩卡车业务、造车项目停滞,这些都表明小马智行迫切的寻求可落地的商业场景。
当下,对于L4以上的无人驾驶场景落地非常困难,而自动驾驶企业为了能尽早摆脱无限制的烧钱,低阶的辅助驾驶系统成为他们现在花费大量时间金钱投入的业务板块。
此情况下,有车企背书,成为自动驾驶领域资本看重,判断能否商业化的重要一点。然而,在一家车企之外开拓更多客户,仍是自动驾驶创业者难以打开的僵局。
即便毫末智行目前聚焦于乘用车的辅助驾驶研发上,短时间内依然无法实现自我造血。此前,当媒体问到盈亏平衡点等问题时,顾维灏均表示无法给出准确答案。
猜你喜欢
中国汽车商品出口“一带一路”国家增长显著,新能源汽车成亮点
在汽车整车出口方面,中国向“一带一路”国家出口了442.7万辆汽车,同比增长29.1%,占汽车整车出口总量的69.1%。比亚迪才是一次真正的“国运级”突破
在全球所有产业中,汽车产业都称得上是规模最大,对一国经济影响最深远的产业之一。是比亚迪助力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夺回了国内市场的主导权,并有望助力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汽车工业中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新能源车辆总数突破3000万大关,驶入高速发展快车道
2024年末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年度新注册1125万辆,增幅51.49%。市场快速增长得益于技术突破、基础设施完善及消费者环保意识提升。现存相关企业超138.2万家,2024年新增33.5万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