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放牛被海底捞起诉,面临百万赔偿
11月24日消息,从天眼查App获悉,近日,河北小放牛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小放牛”)被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底捞”)告上法庭。
11月24日消息,从天眼查App获悉,近日,河北小放牛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小放牛”)被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底捞”)告上法庭。
案件起诉书称,被告河北小放牛在店铺宣传活动使用的“炒菜界的‘海底捞’”标志中“海底捞”三字与原告注册商标组成文字完全相同,目的是以“海底捞”来比拟自身商标,借助“海底捞”品牌的影响力吸引消费者。并且在消费者对小放牛服务产生负面评价时,同时也会对海底捞的声誉造成影响。起诉书还显示,小放牛将面临100万元赔偿,并且海底捞还要求其在位置连续刊登声明至少30天,就其侵权行为消除影响。
近日,小放牛相关负责人对新京报记者解释,并未想过“攀附”海底捞,只是提炼出顾客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传播点,并表示海底捞一直是行业学习的榜样,“我们愿意追随海底捞,为顾客提供暖心的服务,给顾客提供美好的就餐体验。”
据悉,海底捞自2020年5月起,先后通过公函和律师函沟通交涉,希望该公司停止侵权,均未获得解决。海底捞方面表示,“我们欢迎同行之间的交流,相信互相借鉴能够推动行业的进步。但所有的商业行为应该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
二级市场上,海底捞的股价也一路走跌。从年初新高的85.80港元/股一度跌至年内新低的17.82港元/股,离跌破发行价还差0.02元,目前市值仅1035.65亿港元。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博望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博望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
年货市场新风向:多元化需求驱动品牌策略深度转型
春节临近,年货市场繁忙,线上线下融合,品质消费成主流,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碰撞展现新活力,商家需创新优化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年关将至食品消费再迎高峰,我国食品相关企业超127.2万家
年关将至,食品消费市场升温,企业扩产备货加强推广。电商平台推年货节,健康食品受热捧。全国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稳。我国超127.2万家食品企业,山东最多,涉司法案件企业占2.11%。“千金难买我高兴”成为新消费理念,年轻人热衷为情绪买单
年轻人“花钱买快乐”成新趋势,追求物质与心理满足。《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近三成受访者为情绪价值消费。潮流生活相关企业超3.4万家,近五年增长显著,广东最多,涉及司法案件企业占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