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生堂中医馆:三年半亏了近10亿 ,旗下多家门诊抽检不合
继今年6月递交招股书后,固生堂的上市进程又有了新进展。11月16日,据港交所官网披露,固生堂控股有限公司通过了上市聆讯,有望冲刺“中医馆第一股”。
作为主打新中医OMO模式的中医连锁独角兽,固生堂备受资本追捧,自2014年以来,共获得了四轮融资,吸引了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在内的投资机构。
有了资本助力,固生堂从一家北京地方中医馆发展成全国连锁的中医馆,逐步向线上转型,还推出了让中医参股的”中医合伙人”计划。那么,这家充满资本色彩的中医馆业绩表现究竟怎样呢?
中医药馆第一股要来了?
据了解,固生堂的创始人是体检连锁集团爱康国宾的创始人涂志亮。26岁时,涂志亮加入了爱康团队,出任销售总监,随后任广东区总经理,华东区副总、总裁助理等职位。
2007年的一天,涂志亮因超负荷的工作血糖不断升高,身为中医的岳父李政木给他开了几副中药饮片,他的血糖指标很快恢复正常。从此,涂洪亮也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开始研究起中医医理来,很快涂洪亮有了创业灵感。
不久,涂志亮找来自己的恩师——曾任500强公司亚太区总裁的王荣光,以及岳父李政木一起组建创业团队,成立了中国家首家涉外中医医院——北京固生堂中医医院,即固生堂集团的前身。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计,我国中医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在2030将达到3万亿元,2019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3%。中医药大健康行业市场规模巨大,且玩家集中度较低。
而现阶段我国社会上的中医馆根据规模和功能可以细分为4类,包括大型综合性中医馆、健康会所型中医馆、中型专科型中医馆、诊所药店型中医馆。作为大型综合性中医馆的典型代表,固生堂很快吸引了社会资本的注意,从2014年开始至今,固生堂已经先后完成了四轮超过17亿元的融资,吸引了包括长岭资本、恩颐投资、中国人寿等投资机构和企业。
有了资本的保驾护航,固生堂开始从一个北京的地域性中医馆逐步向全国市场扩张,并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迅速壮大规模。据其招股书显示,固生堂自2012年起至2021年6月30日,曾以总价约6.45亿元收购了32间线下医疗机构。
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20年底,在中国所有同时具备在线和线下医疗服务网络的中医医疗健康提供商中,固生堂拥有最多中医师,拥有最多并覆盖最多城市的线下医疗机构。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0年固生堂在中国私营新中医医院健康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八。
近几年时间,这家老中医馆尝试向线上医疗健康平台和线下医疗机构相结合的商业模式转型。2018年开始,固生堂在微信官方账号推出线上预约、随访咨询及诊断和处方服务。为了进一步巩固“新中医OMO”平台的定位,固生堂还在2020年收购了中医互联网诊疗企业——白露中医和万家中医平台,以进一步提升线上业务。
在拿到融资后,固生堂还推出了“中医合伙人”计划,支持中医师们在固生堂开办中医馆。具体来说,固生堂以单店的形式让医生参股,固生堂占股70%,医生占股30%,其中固生堂负责运营管理,医生负责出诊。医生可以享有诊金分成、股权分红以及股权增值。
处于快速扩张阶段的固生堂,近年来表现出对资本市场的兴趣。今年6月10日固生堂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计划在主板挂牌上市。固生堂表示,本次赴港上市,固生堂拟将募资净额用于:拓展线上线下业务,加强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加强研发能力,包括院内制剂以及中医解决方案包的研发等。
三年半亏了近10亿元,多家子公司抽检不合格
作为一家以诊疗为主的中医馆,固生堂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和销售医疗健康产品两部分,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即看诊、理疗、药物治疗等,此外,固生堂还靠销售各类贵细药材获利,例如阿胶、冬虫夏草、燕窝、西洋参,以及养生茶、即食花胶、蜂蜜、即食燕窝等营养品。
近年来,固生堂的收入逐年增长,但却陷入了赚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怪圈之中。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固生堂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2亿元、8.96亿元、9.25亿元,录得亏损分别为1.74亿元、1.48亿元、2.55亿元。截至2021年上半年,固生堂实现的收益为5.98亿元,去年同期为3.36亿元,同比增长77.98%,录得亏损3.5亿元,去年同期亏损为1.79亿元,亏损同比扩大将近一倍。
固生堂表示,业绩波动主要是由于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和可转换债券的公允价值亏损。同时近年来由于线下医疗机构快速扩张,使得公司营运开支增加。
业绩持续亏损的同时,固生堂旗下多家门诊频繁受到监管处罚,还有部分门诊抽检过程中不合格,存在一定医疗安全隐患。
据企查查显示,固生堂投资的上海万嘉中医门诊有限公司曾三度抽检不合格,此外,上海金悦门诊有限公司、深圳固生堂园博门诊部也曾抽检不合格。值得注意的是,固生堂在宁波、上海、广州、佛山、珠海、福州等地的多个门诊部都曾被监管机构罚款,目前固生堂关联企业的行政处罚合计有3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