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VC/PE抢份额,张坤、蔡嵩松争当股东的公司破发了
10月22日在科创板上市的中自科技,首日大跌6.87%,这是2021年首家上市当天即破发的公司。中自科技的新股中签率只有0.03%,理论上是一股难求才对,结果上市当天就破发,这一幕堪称魔幻。
最近一段时间,新股表现已经让打新者有些心惊胆战,暴跌往往来的猝不及防。10月21日上市的德昌股份,在上市次日即一字跌停。10月15日上市的丽臣实业,上市才六个交易日,其中仅第一天涨停,但接下来五天均是下跌,还包括三次跌停。再之前,星华反光也是仅首日涨停,在第三个交易日即宣告破发,目前破发幅度已达10%。
10月份以来,新股的首日涨停像是全凭着一股子强弩之末的惯性,一夜之间就会从涨停切换到跌停。中自科技上市首日暴跌,更是连这股惯性都消失殆尽了,这会预示一个新的时代要来了吗?
十余家VC/PE抢份额,张坤、蔡嵩松争当股东
中自科技是顶着“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第一股”的光环上市的,其主要从事环保催化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我国移动污染源(机动车、非道路机械、船舶等)尾气处理催化剂领域的少数主要国产厂商之一。
在上市前,中自科技是VC/PE的宠儿,完成过三轮融资,融资额超过两亿元,投资份额要靠抢,最终挤进去十余家投资机构。在2020年5月的C轮融资后,其投后估值超过了14亿元人民币。
在新股发行的过程中,中自科技也非常有牌面,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低至0.025%。大批所谓“顶流”的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也来参与“打新”,张坤、蔡嵩松、刘格菘、刘彦春等人悉数在列。意料之外的首日破发,让这些机构投资者进行新股申购时“盲买”的模式也宣告破产。
中自科技是典型的细分市场“隐形冠军”,又沾上了新能源概念,无怪乎一二级市场机构投资者纷纷追捧。2019年7月1日,中国开始执行重型天然气车国六排放标准,给做尾气处理催化剂产品的中自科技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2018年中自科技营业收入还只有区区3.37亿元,到2020年已经增长至25.77亿元,三年增长7倍之多,从而鲤鱼跃龙门,踏上了上市之路。2020年12月30日,中自科技的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十个月后顺利上市。
问题来了,这样一家各路资本看好、高速增长的公司,为何成为了2021年上市首日破发第一股?
业绩突然变脸净利暴跌80%
很多分析将原因归结为政策变化。9月18日,创业板、科创板修订了新股发行的询价机制,将高价剔除比例从不低于10%调整为不超过3%,此举被认为加强了新股定价的市场化。在此之前,新股发行中机构抱团报低价的现象引发了诸多争议。改革之后,发行价更能反映市场真实的市场博弈结果,破发的概率增加,首日破发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但具体到中自科技这家公司,首日破发跟业绩变脸也有很大关系。
实际上,2021年中自科技的业绩却出现了180度的大反转。招股书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自科技营收入仅为6.2亿元,同比下滑54.6%;净利润2909万元,同比下滑81.6%。
中自科技主攻天然气重型卡车这一细分市场,市占率高达48.55%,占据着半壁江山。国内重卡龙头之一中国重汽集团是中自科技最重要的客户,2020年向中自科技采购了14.7亿元的天然气催化剂产品,占后者总收入的57%。
近年来,天然气卡车凭借清洁环保、经济性好、运营成本低等优势,受到市场青睐,尤其在一些中长途运输中,占有率逐步提升,这也是中自科技过去业绩增长的基础。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天然气重卡市场的依赖,让中自科技的业绩持续性奇差。
但2021年以来国际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天然气卡车的经济性大打折扣,市场需求急剧下降。数据显示,自2021年3月以来,我国天然气重卡销量连续7个月下滑。刚刚过去的9月份,国内天然气重卡仅实销1160辆,同比暴跌89.3%。于是,中自科技的销售额也应声暴跌。
放眼未来,天然气价格仍难回落。国泰君安研报认为,预计2022年LNG供给仍然偏紧张,价格易涨难跌。这种情况下,天然气重卡市场估计还要继续冰封下去。并且随着纯电卡车、甲醇卡车的兴起,天然气卡车是否会被取代也是目前业内热议的话题。
一位资深券商人士向投中网表示,按过去的标准,这种上市前夕业绩骤降的公司基本上100%会被否,中自成功上市,说明注册制之后上市审核的确更加包容了。这也意味着市场要有更强的定价能力,投资者要有更强的风险识别能力。
再次分化小市值公司易破发
把时间拉长一点,实际上今年以来破发一直都有逐渐增多的趋势。9月份上市匠心家居破发,鸿富瀚盘中破发。此外还有丽臣实业、显盈科技、上海港湾等公司距离破发线不足10%。8月上市新股中,中国电信、山水比德等已经破发,还有安联锐视、绿岛风、双枪科技等公司濒临破发。汇总2021年新上市的公司,已有40余家公司陆续破发,其中尤安设计、东贝集团、四方新材、神农集团、山水比德、奥泰生物、太和水等均破发超20%。
自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以来,市场对破发潮担忧一直没有停止过。上一次较为密集的出现新股破发是2020年8、9月份,当时一个月内有6家公司破发。这一次新股破发潮规模来的更大一些。注册制落地两年之后,时代终究要变了吗?
从港股、美股等注册制较为成熟的情况来看,A股的破发率还有很大上升空间。从8月1日至10月20日,港股市场共有11家企业敲钟上市。目前,跌破发行价的企业有8家,破发率高达72.7%。
考察A股最近破发的新股,除了中国电信以外,主要由市值不足百亿的小盘股构成,中自科技市值仅56亿元,匠心家居市值55亿元,丽臣实业市值41亿元。相比之下,最近一年涨幅居前的新股基本都是市值数百亿元的龙头股,涨幅前三名分别是:涨了7倍的德业股份(市值400亿元)、涨了五倍的泰坦科技(市值150亿元)、涨了四倍的联泓新科(市值700亿元)。这样的分化,进一步印证了注册制改革以来很多VC/PE提出的押注龙头公司、大市值的策略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