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和汽车IPO背后浮现:“绑在一辆车上”的王氏家族
如何成为一个亿万富翁?
一般有两个答案:要么成为“创一代”,要么成为“富二代”。比如正和汽车创始人王泽洋、代学珍夫妇的女儿王环。父母早年间辛苦打拼,创下了一家年收入达13.51亿元的商用车车身制造企业。待到王环长大,就可以接过公司的指挥棒,继承家业。
即便是王泽洋、代学珍夫妇的兄弟姐妹,跟着这对夫妻,那也是实现了“一起发财”。其中部分人,不仅从事着正和汽车所涉及的相关生意,还持有着正和汽车的股份。如今,正和汽车正走到IPO的紧要关头,一旦上市成功,也能共享这“资本盛宴”。
“绑在一辆车上”的王氏家族
正和汽车科技(十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正和汽车”),由王泽洋和妻子代学珍于2001年4月创立。从公司名称中已经透露出两个信息,一、从事汽车相关业务;二、位于湖北十堰市。
湖北十堰市商用车制造业发达,是东风汽车公司的发祥地,是全国汽车产业链最完整、产业集群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相关从业人员数量庞大。
在十堰市,出于资金和资源互助的目的,以家族形式共同从事商用车制造业的情况较为常见。正和汽车也是如此。
以王泽洋、其妻子代学珍、女儿王环三人为核心,王氏家族的成员集结资源和力量,于汽车制造的各个环节进行布局,在十堰市建立起了一个牢固的“汽车王国”。
野马财经制图
首先来看王泽洋。王泽洋是家中老大,还有三个弟弟。三个弟弟加上各自的配偶、子女、亲属(不包括汪泽洋)在内,加入到正和汽车体系的人有11个,主要集中在制造前端,包括汽车零部件、汽车座椅、五金交电等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以及厂房租赁。另外还涉及到了餐饮及酒店业。
再来看代学珍。代学珍是家中老二,有一个哥哥和弟弟。哥哥和弟弟加上各自的配偶、子女、亲属(不包括代学珍)参与到正和汽车体系的人共有8个,主要集中在销售端,包括汽车零部件、电池、车身、机械设备、五金交电等的销售业务。另外还有人在当地开设了网吧。
最后来看王泽洋的女儿王环。王环与其前夫邓初民所涉及的业务,以各类咨询业务为主,还包括资产管理、投资管理和教育业务等。值得注意的是,两人已于2020年8月离婚。
以正和汽车为核心,王氏的各路亲戚“绑在了一辆车上”。
《招股书》显示,王泽洋的三个弟弟,以及三个弟弟的配偶、子女中,在正和汽车持股的人数最多,有七个人共计持有6.37%股份,王泽洋持有3.76%股份;代学珍的哥哥和弟弟这边,仅一人持有0.8%股份,代学珍本人持有27.07%股份;王泽洋的女儿王环,则单独持有正和汽车33.29%股份。
图源:《招股书》
八位亲属则跟王泽洋、代学珍、王环三人构成一致行动关系,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除此之外,王泽洋还曾将自己的女儿王环送往澳大利亚,据2017年新三板《招股书》显示,王环当时还拥有澳大利亚永久居留权。不过,最新《招股书》显示,王环已经变成了无境外永久居留权。
年入13.51亿元
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达6成
王氏家族的带头人,王泽洋、代学珍夫妇是怎么发家的?
高中毕业后,王泽洋先是在磷肥厂做了一段时间的工人,后来到汽车配件厂做行政科科长,再进入湖北汽车车身股份有限公司,当总经理助理、十堰办事处主任等。湖北汽车车身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为:汽车零部件及模具制造;金属材料、电器设备、建材销售。早年的工作经历,已经为王泽洋后来的创业方向埋下了伏笔。
王泽洋的妻子代学珍,则是在湖北汽车车身股份有限公司历任化验员兼会计,以及销售经理,相比于王泽洋的高中学历,代学珍也仅为专科学历。
从整体管理到具体销售,从产品到客户,身处于不同岗位的夫妻俩可谓把汽车零部件等业务摸的一清二楚,创业再做一家同类公司,也变得手到擒来。
相比于正和汽车这个名字,公司的曾用名十分简单直接,叫“十堰正和车身有限公司”,主要的业务围绕着车身,从车身设计、生产、销售到汽车零部件的加工、销售。另外,还会做一些钢材销售、货物进出口等业务。
在夫妻俩的共同经营下,正和汽车逐渐步入正轨。《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的营收分别为13.32亿元、14.73亿元、13.51亿元和7.3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979万元、1.33亿元、1.47亿元和9558万元。
公司的客户是什么级别?举几个例子,陕汽商用车、东风汽车、比亚迪、吉利商用车、大运汽车,都是知名的大型整车生产企业。
但这也成了正和汽车一个甜蜜的烦恼。正和汽车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在2018年至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占同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达80.77%、84.64%、88.37%和86.15%,其中第一大客户陕汽商用车就占到了49.02%、55.98%、62.37%和59.32%。
对单一客户的高度依赖,势必会对公司业务及盈利造成风险可能性,这一点正和汽车也十分清楚,“如主要客户其自身经营情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对公司产品需求下降,将导致主要客户减少对公司产品的采购,公司的业务发展和业绩表现将因客户集中度较高的情形,而受到不利影响。”
劳务派遣人员占比一度超标
由于主要从事汽车制造工作,正和汽车需要大量的一线工人。截至2021年6月30日,正和汽车生产人员为1162人,占总员工比例76.95%。员工受教育程度中,84.63%为高中及以下。
在过去几年中,正和汽车始终存在未为全体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的情况。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未足额缴纳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金额分别为 112.18万元、57.36万元、14.14万元和4.84万元,占各期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4%、0.37%、0.08%和0.04%。
除了自己招,正和汽车还有许多劳务派遣员工。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劳务派遣人数占用工总量的比例分别达到了27.66%、13.01%、9.87%和7.6%。而根据《劳务派遣暂行规定》要求,劳务派遣人员占用工总量的比例不得超过10%。
冒着违规风险接受劳务派遣人员,正和汽车图什么呢?
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以“正和汽车”为关键字,案由为“劳动争议、人事争议”的裁判文书有11篇。“未缴纳社会保险”和“劳务派遣”总是共同出现在这些裁判文书中。
其中6篇文书的大体内容均为:员工进入公司后,被安排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合同,后者不缴纳社会保险,员工在工作四到五年后,被告知没有活干了,得离开。
一线员工发生工伤事故的情况也有出现。
2018年11月,韩某以劳务派遣的形式,被派遣至正和汽车从事冲压工工作。2019年1月31日,韩某在在工作期间,左手腕被压力机设备压伤,被诊断为:左上肢挤压伤、左腕及左手毁损伤、左腕完全离断伤。因伤住院治疗19天。韩某住院期间,正和汽车安排一名护工进行护理,并支付韩某1000元。
韩某提起诉讼,要求劳务派遣公司合美人力资源公司和正和汽车科技公司连带支付韩某经济补偿金8680.5元;以及合美人力资源公司支付韩某工伤待遇53.44万元。
正和汽车表示,“治疗期间,正和汽车科技公司安排了1名护工护理。正和汽车科技公司与韩某无劳动合同关系,不应当承担工伤保险待遇连带赔偿责任。”
最终,法院判处,湖北合美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支付韩某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15.19万元、停工留薪期工资1.29万元、鉴定检查费100元。正和汽车承担连带责任。
“使用劳务工能够规避劳动纠纷,企业最怕就是常常遇到劳动纠纷,由于劳务工的劳动关系在人才派遣公司,劳务工与企业没有劳动合同关系,就算真的发生劳动纠纷也是劳务公司负责。”关于为什么大部分企业都喜欢采用劳务派遣工的问题,有企业曾如此阐释其中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