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四期美元基金首关:认缴近5.5亿美元,AUM或超690亿元
10月8日,华兴新经济基金宣布完成四期美元基金首关,认缴金额近5.5亿美元。据悉,本期基金预计规模约为12亿美元。
老规矩,先翻译一下披露信息。
最直观也最抢眼的是规模。虽只是“首关”,但也披露了12亿美元的预计规模。这意味着华兴基本预定了“10亿美元俱乐部”的一席。
对于华兴,这一数字的意义至少两层。一是客观上稀缺,盘一盘国内投资机构,单期募资超过10亿美元的就那么多;二是主观上重要,人们之前会拿华兴当投行,当上市公司,当一个综合体,而一旦华兴的投资基金跻身10亿美元俱乐部,一定会大大地强化华兴的投资属性。
如果用募资能力定义一家机构的实力,华兴已经是当仁不让的“主流玩家”。
其次,用时短,LP忠诚度高。从披露的信息来看,本期基金5.5亿美元募集“仅用四个月完成,创下纪录”,吸引了欧洲、新加坡、日本和美国的知名投资者,超7成老LP持续加码——70%这个比例说不上非常高,但肯定不低。
再来,资金投向紧跟大方向。早在今年一季度,华兴开始对外频繁传递一个信息点:“智能经济时代已经加速到来”。华兴本期美元基金采取边募边投的动作,“针对中国智能化趋势进行资产配置”,重点关注先进工业、科技、医疗保健以及智能消费几个方向。
经此一役,几个结论如下:
第一,华兴在坚决上规模,坚定做多中国;
第二,美元基金募资没问题(这条最值得关注);
第三,华兴投资上桌了,不论案例还是规模,已算得上国内最主流的基金梯队;
第四,新经济投行转型投资少有成功范本,华兴打出“样”了。
私募市场的信心节点
除了募资本身,当下这一时点也尤其值得细品。
如果过几年回头来看,华兴新一期美元基金首关官宣的这个时间点,很有可能成为一个节点性事件。
这话从何说起?不远,就从几个月前中概股困局说起。
先是滴滴IPO之后被审查下架,之后好未来高途新东方各种腰斩,随后,我开始在市面上听到“软银准备退出中国”的传闻,8月份孙正义在财报会上说要对中国市场静观其变,此后又冒出SEC暂停中国公司用壳公司赴美IPO的消息。
现在呢?滴滴股价止跌,孙正义又回到中国连续出手,可以说市场情绪正在恢复的过程中,但我不止听到一个投资人说,多家美元基金的投资节奏在放缓,核心因素也很好理解,就是不确定性。
这里你要注意的是,华兴新经济基金此次披露的“4个月内”完成首关的说法,按时间推一推就知道,这只基金募资开始的时间是6月份。我去翻了微信记录,第一次听到“孙正义退出”这条传言的时间点是7月27号,那也是基金行业情绪最紧绷的时刻。也就是说,华兴募资起步一个月就碰上了这摊子事。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元LP们仍然用钱给包凡投票了,“首关吸引了来自欧洲、新加坡、日本和美国等知名机构投资者,大约三分之一金额来自新投资者,包括世界上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国际银行和家族办公室,超过70% 的老机构LP继续加码。”
你就知道,这只华兴的新基金是近期一系列事件之后,第一个大基金的募资关闭,这显然对市场的不确定情绪是一个制衡。所以我才认为,长远来看,这次募资可能会成为近年私募投资市场的系列节点之一。
依我说,华兴这次基金首关的消息,本身也是带着强烈的“头部玩家”的信号:各位心存疑虑是吧?我先站出来表个态,继续看好中国市场,继续坚决上规模。
从发牌到上桌,步速凶猛
这些年大家都看得到华兴从“发牌”到“上桌”,但具体到步速,细看一下着实惊人。
华兴2013年发力投资业务,从规模来看,募资曲线十分陡峭。先看美元,节奏大概三年一募,2013年美元一期6200万美元,2015年美元二期1.79亿美元,2018年美元三期直接来到6.02亿美元,如今的四期维持继续翻倍,直指12亿美元十分可观。
人民币募资发力稍晚但规模更大,显然是华兴的募资主场。2015年分别完成约10亿元人民币一期和52亿元二期,2017年完成人民币三期65亿元。
听闻华兴正在进行新一期人民币基金的募集,按照过往节奏,本期恐怕也会到大几十亿甚至可能上百亿的规模。
步速凶猛,华兴已经悄然成长为一家大体量基金。根据华兴2021年上半年年报,投资管理业务的AUM已达到617亿元,加上本期12美元,粗略计算目前AUM或已超690亿元。
华兴的aum持续走高,一方面说明华兴自身正在处于上升期,扛住了市场不确定兴的风险,在募资上展现出了强大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华兴Long China的真实动作。
华兴的种种成果有迹可循,早在几年之前,其业务重心早已向投资转移。接近华兴的信源告诉我,自2019年起,包凡开始亲自下场带队投资,力图把投资打造为集团的核心业务之一,鲜少公开露面。
投资团队规模也在逐步拓展。截止目前,华兴新经济基金团队规模近100人,deal team规模35人,基本等同国内主流大VC/PE 的投资团队规模。
目前,投资业务已经成为华兴第一大业务。华兴集团2021年上半年年报显示,投资管理业务收入达到13.21亿元,同比增长105%,并已超过投行、证券等业务,成为集团最大营收来源,占到总营收的54%。2020年报披露的这一数字还是50%。
与此同时,华兴的打法也开始形成鲜明风格。FA起家做投资,最初大都“跟着喝汤”,华兴最初的投资也是跟投为主,早年几个大案子均是类似“团购”画风。但自包凡2019年亲自下场后,华兴的打法越发鲜明和强势——拿下领投的案子越来越多,出手也愈发重仓和集中。
包凡在一次采访表示,华兴的ticket size大约1500万到5000万美元,但小于2000万美元大概率不会投。根据相关统计,截止目前,华兴新经济基金的portfolio数量不到200,但投资过亿的项目数量已经超过60家。
这是典型的PE往前延伸的投法,很可能也跟华兴的能力路径有关,投行的价值取向本来就是“大”,大案子的价值比小案子更高,华兴做投资的价值理念、人才能力甚至包凡个人的思维方式,肯定都会靠“后”。
更深一层来看,从投行延伸出来投资业务,在什么案例、什么时间点上从跟投进化到领投很关键。2019年是我观察到的关键时点,这一年开始华兴明显加大出手速度和分量,“领投”、“独家投资”的比例逐渐增多。
从表面上看,华兴往前迈的这一步是受行业形势所推动,但其实对包凡来说,要做好投资,这就是最好的转型节点,在最头部的案例上,选择非共识的策略,一举拿下。
此外,泡泡玛特这个造成大基金集体错失的案例,华兴也证明了,他们看得准,投得进。
根据华兴半年报显示,华兴基金整体的IRR大约在50%左右。
投资这个行业,数字最能说明问题,华兴本次交出了亮眼的募资成绩单,相信再没有人可以忽视它。从规模维度审视,这家基于投行业务优势起家的基金,已经算得上国内最主流的基金梯队了。国内市场上,新经济投行转型投资此前鲜有很成功的案例,华兴终于打出了个“成功”的样,在包凡下场之后,他们在投资这条路上已经跑得很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