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伤奥运冠军背后:李宁上半年收入101亿元,研发占比只有1.8%

AI财经社陈畅2021-09-14 10:23 大公司
李宁陷入了“质量门”。

图源:视频截图

李宁的球鞋在全运会羽毛球比赛上“掉链子”了。

9月9日进行的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羽毛球比赛女团小组赛中,奥运冠军陈雨菲因右脚脚趾受伤,申请医疗暂停。赛后陈雨菲在微博上透露伤情称,比赛过程中,她所穿的运动鞋右脚的鞋头开了,她的大脚趾被割伤,只能换鞋继续比赛。

根据官方信息显示,今年浙江羽毛球队参加全运会的“战袍”由李宁品牌赞助。从陈雨菲微博发布的伤势图来看,她的脚趾被割开、皮肉翻起、血染袜子,伤势确实比较严重。

球迷们在对运动员伤势进行担忧的同时,也对其所穿的李宁运动鞋质量提出了质疑。9月10日晚,李宁羽毛球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已在第一时间与浙江羽毛球队及陈雨菲本人取得了联系,将进一步了解伤势和情况。截至目前,李宁官方没有就此事件做出进一步解释说明。

李宁运动鞋曾在赛场上“被拒”

有媒体报道称,经网友对事件所涉运动鞋外观判断,应该是今年李宁出的新款“鹘鹰Ⅳ女子羽毛球专业比赛鞋AYAR006-2”。在电商平台上,该款球鞋的产品介绍中称,其使用了一种名为“TUFF TIP”的鞋头耐磨材料,应用于鞋面脚趾处,可以防止鞋面过早磨损,从而延长鞋的使用寿命。这款鞋官网售价为1099元。

目前李宁官网和电商旗舰店中都已搜索不到该款运动鞋。询问客服,则被告知该产品“已全部下架,且没有库存”。但对具体下架原因,客服表示“尚不清楚具体情况”。

图:电商平台及李宁官网截图

而陈雨菲这次因为鞋子造成脚趾受伤,被迫换鞋继续比赛,不禁让人联想到2016年引发争议的“易建联脱鞋门”。当年,在2016-2017赛季CBA联赛第二轮中,易建联在场上突然将联赛赞助商提供的球鞋脱掉,换上了其他品牌的球鞋上场。事后,易建联在微博上道歉,称换鞋理由是当时他的脚十分不适和疼痛。

而当时易建联换下的,正是李宁球鞋。据央广网报道,2011年李宁以5年20亿元的天价成为“CBA联赛官方战略合作伙伴”,该赛季是李宁这一赞助合同的最后一年。2016年7月,CBA各队就收到中国篮协下发的通知,要求所有球员必须穿李宁球鞋参赛。事后,中国篮协举行了新闻通气会,给予易建联通报批评、停赛1场的处罚,并核减广东宏远俱乐部联赛经费5万元。

对于CBA的这场风波,创始人李宁当时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他深知运动员的伤病和不容易,但也不得不维护自身利益,“我们尊重运动员,但也希望运动员能尊重规则。而且很高兴的是,之后所有的比赛,没有运动员因为穿了李宁球鞋而受伤。”

此外,2016-2017年CBA联赛首轮比赛中,福建浔兴俱乐部31号球员王哲林将李宁鞋logo包覆;新疆广汇俱乐部9号球员周琦因穿竞品球鞋被拒登场,在穿上联赛赞助商球鞋后才获得了比赛资格。赛后,周琦和王哲林都发微博称,认为篮协和李宁品牌方不该限制自己穿什么球鞋,并提出“受伤了谁来负这个责任?”“需要一双合适的球鞋去保护我”等言论。

对此,篮协相关负责人曾给出回应称,联赛绝大多数球员穿李宁鞋参赛都有健康方面的良好记录,对于个别球员还进行了个人鞋型的定制,因此不存在穿李宁的球鞋会增加受伤风险的说法。

而现在,陈雨菲受伤后,一位微博网友表示,前几次事件还只是运动鞋有可能给运动员带来不适或受伤风险,这次则是“鞋直接造成了受伤,甚至对重要的比赛产生直接影响,虽然陈雨菲最终赢得了比赛,但李宁如果不对事件彻查和做出解释,相信其羽球专业产品线、乃至更重要的篮球赞助产品线,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则向AI财经社表示,李宁被卷入这次的事件中,也说明企业在内部品控管理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该事件对李宁品牌的负面影响较大,也是企业对内部管理作出反思的一个契机。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李宁鞋子的质量问题,可以发现不少相关投诉。一位用户8月25日在黑猫平台上投诉称,其在京东李宁官方旗舰店花了299元买的鞋子,一个多月内穿了不到二十天,右脚内侧鞋帮即开胶。该用户联系客服人员后,客服称这属于正常磨损。

另有用户6月投诉称,其在天猫李宁官方旗舰店买了一双鞋子被磨破脚就医后,向店方要求退货、退款,并根据法律要求赔偿医疗费,但店方只答应退货退款,不肯赔偿医疗费。

上半年研发占比只有1.8%

今年8月,李宁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财报。在上半年,李宁实现了收入101.97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净利润19.62亿元,同比增长187%。

从2018年“中国李宁”亮相纽约秋冬时装周开始,李宁开始向潮流时尚品牌转变,并乘着“国潮”的东风,收获了一批年轻用户。

李宁在宣传营销上,也尽力向“国潮风”靠拢。“中国李宁”品牌特意采用了繁体字体和印章式的中国风设计;李宁放弃了英文广告语“make the change”,重启“一切皆有可能”的广告语;其产品设计和门店装修中,也将大量的山、水、墨、印等中国风元素融入进去。

2021年3月,李宁官宣流量明星肖战为运动潮流代言人,并赞助了CBA联赛、青岛马拉松赛事等。这一系列营销打法,很大程度上提振了公司的业绩和股价。

李宁主营业务包括鞋类、服装、器材及配件等,根据财报,公司在2020年实现营收144.57亿元,鞋类收入63.38亿元,占比43.8%。2021年上半年的101.97亿元营收中,鞋类收入45.94亿元,占比45.1%。

业绩增长背后,李宁的广告及市场推广开支不菲。2017年-2021上半年,这部分费用支出在整体收入中占比分别为11.1%、10.4%、9.6%、8.9%和7.3%。伍岱麒称:“在资讯泛滥、品牌繁多的年代,没有出色的营销能力,国货品牌很难在竞争中胜出,也无法获得品牌的高溢价。”

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李宁的研发及产品开发开支占比从未超过3%,2017年-2020年的研发开支在总收入中占比分别为1.9%、2.2%、2.6%、2.2%。2021年上半年该比例为1.8%,比去年同期甚至还下降了0.4个百分点。

8月31日公布的最新业绩报告中,李宁称,自己的产品采用了独特技术,并利用供应商的资源优势进行功能性材料研发;李宁的篮球鞋和跑步鞋得到了广大球迷的认可,帮助运动员拿到冠军。报告中提道,李宁的“音速IX”专业篮球鞋,通过CBA全明星赛得到了充分曝光,带动了产品销量;韦德系列“全城9”在实战性能上得到了广大球迷的认可。同时,飞电系列跑鞋也助力了大量选手成功打破个人最佳成绩。

但报告发布后不久,陈雨菲受伤事件发生,李宁也无异于对自己“打脸”了。

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表示,目前国内运动品牌在设计以及科技创新上的投入占比还没有超过5%的。虽然近年来,包括安踏、李宁、特步、匹克等国产运动品牌在研发上也在发力,但在产品研发、品牌传播创意、科技创新、新材料应用、运动功能等方面,和很多国际品牌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所以也不难理解在国内运动消费市场中,中高档市场还是以国际运动品牌为主导,而本土运动品牌只占据了大众化的中低市场。

“买不起”的李宁,曾陷炒鞋风波

随着业绩的上涨,李宁产品的价格也开始“飘”了。

2021年4月,李宁经历了一起天价“炒鞋”事件,并一度上了微博热搜。根据得物平台的数据显示,在今年4月3日,一双李宁韦德之道4全明星银白款球鞋,竟挂出了高达48889元的售价,而该鞋的参考发售价仅为1499元,涨幅达到了31倍。此外,在平台上,李宁韦德之道魔术贴拖鞋镭射款的最高售价也达到了899元,比发售价299元上涨了超过2倍。

之后,得物平台对此作出回应称,平台不参与鞋款定价,个别鞋款已做下架处理,并对3名涉嫌恶意影响商品标价波动的卖家采取了封禁措施。

该事件还引起了官媒关注。人民网发表评论表示,鞋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新华社则发表时评称,如果因为“炒鞋”导致球鞋爱好者买不到想要的球鞋,进而让国产品牌失去消费者的信任,无异于竭泽而渔,自断国产品牌升级之路。

但“炒鞋”现象的出现也引起了外界对李宁品牌的议论。百联智库创始人庄帅向媒体表示:“在炒鞋产业链上,有品牌商家、消费者、黄牛、平台四个角色。但其中球鞋的‘稀缺性’,却是品牌方制造出来的。”

李宁当时作出回应表示,线上、线下门店销售采取IP地址核对和身份证核实方式,防止有人利用外挂软件抢购限量鞋,并对“饥饿营销”予以否认。

但李宁在潮鞋根据地虎扑社区也“遇冷”了,被质疑“隐形涨价”。今年4月,有网友发布截图称,李宁部分比较畅销的实战鞋款以及今年第二季度的产品,已经取消了会员权益以及内购活动折扣,这也就意味着消费者不能使用折扣购买这些李宁的产品;有球鞋迷在虎扑上发出了“官网价格没涨,优惠券都没了,算涨么”的疑问,也有用户称,李宁没有认清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李宁定位于中高档运动品牌,背靠“国潮”风潮,但营销的流量只是一时,只有产品过硬,才能支撑品牌走得长远。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博望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博望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