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缺“芯”,有经销商囤货涨价40倍,监管部门出手!
自去年底开始,芯片“荒”席卷全球,各大车企也纷纷下调产能或停产的同时,炒“芯”、哄抬市场价格等乱象层出不穷。
今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称,针对汽车芯片市场哄抬炒作、价格高企等突出问题,市场监管总局将根据价格监测和举报线索,对涉嫌哄抬价格的汽车芯片经销企业立案调查。
9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三家汽车芯片经销企业哄抬汽车芯片价格行为共处250万元人民币罚款。
经查,上海锲特、上海诚胜、深圳誉畅3家经销企业大幅加价销售部分汽车芯片,如进价不到10元的芯片,以400多元的高价销售,涨幅达40倍。而在供需平衡交易条件下,汽车芯片贸易商的加价率一般为7%-10%。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芯片领域价格秩序,强化价格监测,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此次被处罚的三家企业,也颇受关注。天眼查信息显示,上海锲特和上海诚盛为两家小微企业,经营范围包括电子元器件等。深圳誉畅则出现了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身影。
天眼查显示,深圳誉畅是湖北东峻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而湖北东峻的大股东是湖北亿咖通科技有限公司,后者持股51%,湖北亿咖通则与李书福有着直接关系,李书福为深圳市誉畅科技有限公司的疑似实际控制人。
针对此事,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回应称,该公司与深圳市誉畅科技有限公司无投资关系。亿咖通科技方面回应称,与深圳誉畅无直接投资关系。深圳誉畅的母公司湖北东峻是湖北亿咖通和湖北东峻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合资公司,但湖北亿咖通不直接参与湖北东峻的日常经营管理,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及总经理均非湖北亿咖通的派遣人员。
汽车缺“芯”,部分经销商囤货抬价
经销商囤价抬货背后,是汽车的“芯”片荒现状。今年上半年,受全球半导体行业整体开工不足、日本地震、美国德州暴雪等事件叠加影响,汽车芯片供给严重不足。
从需求侧来看,我国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大,对芯片需求明显增加,加之5G技术发展迅速,电子领域对芯片的需求快速增加,挤占了部分汽车芯片的产能,导致国内汽车芯片供需失衡。
今年以来,滴滴、小米、360等互联网企业也先后加入造车行业,自动驾驶的火爆,也直接促进了自动驾驶级别芯片的市场火爆。
汽车芯片是汽车制造业重要元件,一辆普通汽车需要芯片200多颗,新能源汽车则至少需要500颗。汽车芯片短缺导致我国汽车产销明显下降,我国6月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55.5万辆和156.9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8%和4.7%。
据悉,微控制器(MCU)是目前汽车芯片的主要缺货品种。随着汽车的智能化程度不断加强。MCU在汽车行业的需求日益广泛,越来越多的MCU在汽车底盘、车身、娱乐系统、动力系统中使用。
据第一财经报道,芯片的供应链较长,也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整车厂不是向芯片原厂直接购买,而是向二三级供应商购买。原厂芯片的出货渠道往往通过代理商和贸易商或者是独立分销商等几种。但在“缺芯”的大环境下,原厂和部分代理商的关系也愈发脆弱,诉讼、通报批评轮番上演,也在催化芯片原厂代理商洗牌进程。
随着缺芯荒的蔓延,国内有个别不法商贩、游资集团恶意抢购芯片,囤积居奇、哄抬价格,造成部分汽车芯片价格持续上涨,有的上涨3-10倍,个别上涨达30-40倍,严重影响了我国汽车行业有序生产和健康发展。
在猎云网过往报道的《被“芯片慌”催热的新兴芯片市场》文章中,一家专注于ADAS及自动驾驶完整商业落地方案商创始人房雷曾表示,一些二级代理商已经将手中剩余的芯片囤起来了,并以上浮30%的价格出售。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内部人士曾表示,尽管在芯片短缺的情况下,这些二级代理商手中的资源也并不多,还是足以让他们选择了在短时间的囤货。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在上述案件中,三家经销企业就是利用我国汽车芯片供需失衡,在采购价格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大幅加价销售汽车芯片。下游汽车零配件企业因无芯片可用,面临断供违约赔偿的风险,不得不接受当事人高额报价。经销企业这种大幅加价行为,不仅不能增加产品供应,缓解供需矛盾,反而制造紧张情绪,致使零配件制造商、车企等各环节恐慌性备货,进一步加剧供需失衡,推动价格过快、过高上涨,扰乱了市场价格秩序。
芯片荒重创汽车产业,车企老总朋友圈找芯
汽车芯片短缺导致汽车产销明显下降。
据AutoForecastSolutions统计,截至8月9日,全球范围因芯片短缺导致的汽车减产已达585万辆。预计2021年全球汽车减产或超过700万辆。
近日,通用汽车公司宣布,由于芯片短缺,公司15座北美装配厂中的8座将在接下来两周内暂停生产。
福特汽车公司也宣布,未来两周将暂停在堪萨斯城装配厂生产皮卡,密歇根和肯塔基州两家卡车工厂将削减轮班班次。
路透社报道指出,丰田汽车周五将年度生产目标下调30万辆,因受新冠疫情打击,越南和马来西亚的零部件工厂产量放缓,叠加全球汽车芯片短缺之苦。
此外,福特、大众和戴姆勒等汽车制造商的高管近日在接受CNBC、彭博等媒体采访中,都对芯片短缺问题表示了担忧,并认为短期之内难以看到该问题得以改善。
全球知名咨询公司AlixPartners表示,受全球芯片短缺冲击,可能会将使全球汽车制造商今年损失1100亿美元的收入。
国内市场方面,蔚来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导致蔚来个别零部件供应严重受限,生产端受到制约,影响了当月交付量。目前芯片供应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供应链团队正与博世和意法半导体沟通解决芯片供应问题,同时继续寻求芯片资源,进行战略备货。
据蔚来测算,8月份疫情影响了蔚来约2000辆至3000辆的产量。蔚来将第三季度的交付量预期从23000辆-25000辆下调至22500辆-23500辆。
更有汽车企业高管亲自下场找“芯”。8月13日,广汽乘用车老总张跃赛发布朋友圈称,“各位圈里的大神们:大量求购ST芯片,有资源的可随时联络”。
之后,该车型技术中心及区域工作人员也纷纷在朋友圈转发了这条寻“芯”信息。
广汽乘用车的一位高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真的就是这么缺。我们老总已经号召公司上上下下利用各种资源和渠道寻芯片了,我也转了这条微信,效果确实有。昨天晚上就有一个师兄联系我,我把这条信息转给了公司采购部。”
此外,京东破产拍卖平台信息显示,近期计划登陆创业板的比亚迪半导体参与了半导体制造企业德淮半导体有限公司整体资产的竞拍,这一动作也引起了外界对于车企在芯片行业开启收购动作的猜测。
而杭州一些4S点的热门车型已出现了车源短缺、价格上涨的情况。比如宝马3系,经销商连展厅里的展车都卖掉了,现在已经两个星期没有展车,宝马X3也是一辆现货都没有,这个月每家经销商才分到了三四辆现车资源,订车客户估计要等到9月中下旬。
缺芯难题何解?
今年6月以来,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也连续出台措施,缓解芯片短缺问题。工信部发布了2021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强调汽车电子领域要深入开展车用芯片、车用存储器、车用传感器等核心半导体和元器件标准研究,芯片要实现自主可控,就要对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完善,推动芯片行业、零部件行业融合发展。
9月3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实施《公告》便企服务临时措施的通知》,针对近期芯片短缺给汽车生产企业在履行《公告》管理中带来的实际困难,经研究,工信部决定实施两项便企服务措施。
一是实行容缺受理、先办后补。2022年6月30日前,对于《公告》内产品所搭载电子控制部件相关参数变更扩展的事项,允许企业备案时暂不报送相关检测报告,实行容缺受理、先办后补。企业应确保产品经过安全性能测试验证,提交验证测试结果和承诺书,承诺相应备案发布后三个月内补充提交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合格报告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企业可通过“道路机动车辆产品准入许可系统”在线提交相关材料。
二是压缩审核时间、增加发布频次。2022年6月30日前,针对车辆生产企业更换车辆电子控制部件、变更部件供应商等迫切需求,我中心将加快受理企业相关产品变更扩展申请,压缩《公告》变更扩展技术审查时间,视情况及时申请增加《公告》发布批次。
工信部此举旨在通过增加车企在电子部件相关参数变更扩展事务中的灵活度,让车企在芯片短缺的情况下可以尽快找到适合的替代品。
信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预计,9月中上旬行业仍有一定的排产压力,但中下旬起行业排产有望恢复至较理想的水平。预计第三季度乘用车销量环比下滑7%左右,但为全年最差表现,第四季度起将逐月改善。当前终端需求旺盛,库存维持低位,看好终端需求释放带来的行业性机会。
对于如何解决芯片短缺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近日表示,补齐产业短板,提升全产业链水平,实施强链补链行动。加快车用芯片、操作系统等研发和产业化,引导企业优化供应链布局,提高产业链稳定安全水平和竞争力。
与此同时,关于国产芯片崛起的呼声越来越高。域驰智能方曾在接受猎云网采访时表示,国产芯片一直没发展起来,是因为无人敢用,没有应用场景就没办法去发现问题去改进,“但其实中国人还是很善于改进自己的缺点的。这次芯片短缺使大家的目光聚集到国产芯片上,是一次很好的大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