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人”董明珠历时5年终如愿! 格力电器18亿控股珠海银隆
2021年8月31日,格力电器(000651,SZ)发布公告,公司通过参与司法拍卖拍得珠海银隆新能源30.47%的股权,成交价格为18.28亿元。另外,董明珠将其个人持有的银隆新能源 17.46%股权的表决权委托给格力电器。由此,格力电器合计控制银隆新能源5.29亿股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占总股本的47.93%,银隆新能源将成为格力电器的控股子公司。
上一次,董明珠力主格力电器收购银隆新能源,资本市场反应剧烈,遭到一众中小股东反对。而这一回格力电器真的将银隆收入囊中,资本市场却未见波澜。然而,此次格力电器豪掷18.28亿元控股银隆新能源,外界还是敏锐地嗅到,坐在主驾驶位、现年67岁的“强人”董明珠,正在调整格力电器的发展方向。
个性董明珠:五年坚持终成事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格力电器控股银隆新能源,是通过司法收购的方式,该项措施不涉及重大资产重组,所以不需要召开股东会,甚至事前毫无消息流出。这也意味着中小股东这次只有知情权、讨论权,没有表决(反对)的机会。
为了拿下银隆新能源,董明珠早已压上了全部身家与声望,甚至还一度为此和上市公司格力电器中小股东“闹翻”。
2016年8月,董明珠曾力主格力以130亿元的价格收购银隆100%股权。但配套融资的提案最终在当年11月的股东大会上被中小股东联合机构否决。自从2012年开始担任格力电器董事长以来,这是董明珠第一次在股东大会上遭遇重大挫折。
据媒体报道称,在该次股东大会上,怨气难平的董明珠当场“发飙”称:“格力没有亏待你们!我讲这个话一点都不过分。”“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
董明珠快人快语的个性,几乎是尽人皆知。投下反对票的中小股东们都以为,遭受了挫折的董明珠,发泄完了心中怨气也就算了,收购银隆新能源的事也就放下了。不料,个性刚强的董明珠,旋即做出惊人之举:以个人身份投资银隆。
2016年12月,董明珠高调宣布个人出资10亿元投资银隆。她还拉上万达王健林、京东刘强东、中集集团等大佬和企业,总共向投资银隆30亿元,进而获得珠海银隆22.388%的股权。谈到这笔投资,出资5亿元的王健林,后来接受采访时候坦言自己没有做调研,相信董明珠的眼光。
这一轮投资之后,董明珠又在2017年连续两次增资银隆。对此,董明珠曾表示,为了投资银隆已压上了全部身家,甚至还不惜举债。天眼查APP显示,截至2017年3月,董明珠个人在银隆的持股比例已经上升至17.46%。
期间,董明珠这笔个人投资又横生波折。2018年1月,银隆背后的问题和骗局被新任高层挖出。原董事长魏银仓及原总裁孙国华等通过关联交易侵占公司利益,涉及金额超过10亿元。其后,作为股东的董明珠采取雷霆手段接管了公司,并公开举报魏银仓等人。
在此前后,银隆拖欠供应商货款,以及产能过剩、工厂停工、员工离职等问题相继曝出,其IPO计划也只能搁浅。
2019年4月25日,银隆原总裁孙国华等6人被刑拘,但创始人魏银仓却早已经远走美国,逍遥法外。董明珠损失高达26亿元。
与5年前相比,格力电器少花112亿元达成控股银隆之目的,银隆本身估值腰斩,被“深套”的董明珠亦扬眉吐气。
董明珠“造车”?雷董角力或添新战场
前后五年,董明珠力主格力电器控股银隆新能源,绝不仅仅是为了彰显自己独特个性那么简单,她是在下一盘大棋。这盘大棋当然与“新能源”相关,不排除近期董明珠或将宣布格力造车的可能。
对于入主银隆新能源的目标,格力电器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交易是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落实“立足家电行业,稳步拓展多元化新兴业务”发展思路的重要举措。
近日,格力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财报。表面上看,继2020年的低迷之后,格力在2021年上半年扭转了颓势,实现营收911亿元,同比增长31%;净利润95亿元,同比增长49%。然而,在家电业务已经见顶的大趋势下,董明珠正在为格力电器正在苦苦寻找新的增长点。
那么,格力电器要拓展的新兴业务在哪儿呢?“双碳”目标也好,新能源也好,最终总要落到产品上来。银隆新能源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有自己的技术积累,磷酸铁锂电池恰是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
而此前董明珠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表示,“新能源汽车我一定要做”。谈到国产车的粗制滥造,董明珠甚至还曾理直气壮地与长城、东风的老总公开互怼。这样看来,格力造车,只待董明珠一次官宣。
产业观察人士刘步尘认为,董明珠执着于让格力电器收购银隆新能源,可能和董明珠被 “深套”有关,他说,造车需要持续不断的大量资金支持,而银隆新能源并不具备自我造血功能,进入格力电器体系之后,银隆新能源有可能获得格力电器输血。
来源:官网
根据银隆官网资料,综合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和媒体数据,新能源7米以上客车销量榜单中,银隆新能源7月销售量为420辆,位居行业第三,在宇通客车和中车电动之后。1-7月累计销售量位居行业第四。
有意思的是,就在今年4月,董明珠的“老对手”雷军官宣小米造车,2013年的“10亿赌约”之后,雷军和董明珠也一直在尝试进入对方熟悉擅长的领地:小米布局智能家居,格力也曾制造手机,两人如今在新能源车领域相遇,豪赌未来。
对投资者来说,新能源车固然能为格力讲出新故事,但并表之后带来的财务压力也无法忽视。2020年银隆亏损近7亿元,2021年1月至7月,银隆继续亏损7.63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
公司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格力已成为银隆第一大股东,将会以提高产能和控制成本为重心。
格力如何处置银隆这块烫手山芋,必将成为业界关注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董明珠还在2019年提出造“芯”计划,先后参股芯片公司闻泰科技和三安光电,合计投入50亿元。
2020年格力电器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同比下滑10%。芯片和新能源车是公认的高投入行业,搏未来的同时,格力电器的业绩或许会受影响。
格力混改:董明珠控制力不降反升
纵使与中小股东关系不佳,纵使自身饱受争议,但董明珠为格力的付出还是肉眼可见的。
她亲自上阵代言,冲在一线直播带货,还在公司员工宿舍楼录制热播职场综艺节目。在大众眼中,“格力电器等于董明珠,董明珠等于格力电器”,她个人的重要性远超一般职业经理人。
不比寻常上市公司,格力电器有着复杂微妙的管理决策体制。格力电器背后是控股股东珠海国企格力集团,格力电器内部则有大中小股东、管理层以及员工。作为职业经理人,董明珠需要平衡好各方关系。
董明珠在上市公司直接持股比例并不高仅为0.74%。而公司章程规定,持股3%的股东才可以提名一个董事。
一边是复杂微妙的管理决策环境,一边是极低的持股比例,要做到掌控主导权就是难上加难。除了此番控股银隆新能源,从两件事上可以反映出董明珠对格力电器强大的把控能力:一个是格力电器混改,一个是格力电器员工持股改革。
2019年,国企格力电器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当年12月,高瓴资本从珠海国资委手中受让格力电器15%股权,完成这笔交易高瓴资本斥资416.6亿元。出人意料的是,大股东高瓴资本并没有依照惯例向格力电器派驻董事。这一度引发猜测,高瓴迟迟无法派出董事,是不是与格力的管理层之间存在问题?
2021年,董明珠回顾这一事件时表示:“这不是约定,也不是安排,而是因为实战当中,这种方式最好。原来他们也要派董事,(后来)他们认为没有必要派董事。我们不会因为没有董事,就与高瓴资本没有沟通,相互之间的默契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张磊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会尊重企业家精神,并坚持让企业家坐在C位。
经济学家叶檀认为,混改完成后,董明珠为首的管理层在格力电器的经营管理决策中权重得以提升,此次时隔五年后格力电器成功控股银隆新能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的。
董明珠全力推进的股权激励同样在争议中完成。
2020年4月以来,格力电器先后推出三轮回购。第一、二期回购已经完成,合计耗资约120亿元。第三期回购规模预计为75亿至150亿元。
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中,董明珠作为董事长认购3000万股,浮盈约8亿,引发外界争议,有声音说这是董明珠变相给自己“发红包”。
董明珠曾对投资者回应,让员工终身持有公司股票,是为了让员工跟随企业一起发展。而其后格力电器第二期回购也把用途由员工激励调整为注销股票。目前,第三期回购仍在进行,回购股份占比有望达到1.78%至3.56%。这意味着三期回购结束时,用于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份可能超过混改之时约定的4%。
股权激励改革无疑有助于留住核心员工和人才,在这一过程中,董明珠对格力电器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控力也得到增强。董明珠早前表示,2022年她不会退休。即使退休,也不会卖股票,要为格力电器的长期发展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