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物业不能再强制安装人脸识别门禁了,最高法作出解释明确红线
7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司法解释,对人脸识别进行规范。一位安防人士对AI财经社说:“政策趋紧趋严了。”
宾馆商场小区物业用人脸信息有限制
这两年,人脸识别被滥用的情况持续引发公众担忧。
7月28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新闻发布会,并回答提问。
根据发布的信息,为规范信息处理活动和保护人脸识别技术的合法应用,最高法明确规定了可以使用人脸识别的“五类情形”:
同时,最高法也对经营场所、公共场所、小区物业、以及应用程序在内的人脸识别应用场景进行规制。此外,对未成年人群体着重加强了人脸信息保护。
根据最高法的解释,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人脸验证、辨识或者分析,应当认定属于侵害自然人人格权益的行为”。
小区物业必须依法征得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的同意,才能对人脸信息进行采集。小区物业不得违反“告知同意”原则,不能以智能化管理为由侵害居民人格权益。
对于应用程序强制性的索取信息权限行为,最高法表示,应用程序信息处理者在征得个人同意时,“必须就人脸信息处理活动单独取得个人的同意,而不能通过一揽子告知同意等方式征得个人的同意”。
未成年人人脸信息保护方面,新规明确信息处理者处理未成年人人脸信息的,必须征得其监护人的单独同意。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未成年人的年龄界定为不满14周岁。
人脸识别技术滥用事件引发消费者抗争
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滥用事件频发,引发了消费者抗争。
今年3·15晚会,央视曝光多地存在有商户在未告知并没有征得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偷偷安装人脸识别系统获取客户的人脸识别信息的行为。
图/视觉中国
去年下半年,南京有一位看房者戴着头盔进入售楼处引发了网络热议。实际上,房地产公司“滥用”人脸识别技术只是大众人脸隐私被侵犯的冰山一角。从商业经营者的角度出发,依靠人脸识别系统,将客户进行身份识别并分类,可以有效提高销售精准度和效率。
2020年6月,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郭兵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法庭。起因也为“强制性的人脸识别”,扫脸才能入园,不激活人脸识别系统甚至也无法退卡退费。该案一审判决显示郭兵胜诉,商家无权强制消费者配合人脸识别管理。
同样也是在去年年中,微软、亚马逊和IBM美国三大科技公司相继暂停了人脸数据的服务。其中,IBM还全面停止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开发。
技术的滥用导致大量人脸数据流入黑产。根据央视此前的报道,在黑产的地下交易市场,2元就可买上千张照片。而这些照片极易被应用于精准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据《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30%受访者已因人脸信息泄露而蒙受隐私或财产损失。
今年7月,“人脸识别一定要穿上衣服”词条登上热搜,有科技数码博主警告人们在使用手机App的人脸识别功能时,需要穿好衣服防止隐私泄漏。
为保证人脸数据安全,去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就对公共场所人脸识别设备的铺设作出专门规定和明确的要求。
此后,国内各地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进行规范。最高法最新的司法解释,则进一步为人脸识别等个人信息采集明确了“红线”。
猜你喜欢
交行人脸识别被骗子破解,6用户被盗刷超百万,法院却判其无过失
据凤凰网科技报道,交通银行的人脸识别系统已被6名用户起诉,因人脸识别漏洞,用户被盗刷存款已超百万元。小区物业不能再强制安装人脸识别门禁了,最高法作出解释明确红线
7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司法解释,对人脸识别进行规范。一位安防人士对AI财经社说:“政策趋紧趋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