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给高瓴做LP,掏了3个亿

投中网陶辉东2021-07-28 16:00 大公司
一面是万亿市值的新能源龙头,一面是中国管理规模最大的PE,这起强强联姻自然引起了巨大关注。

2021年7月27日,宁德时代宣布将向高瓴旗下基金北京高瓴裕润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高瓴裕润基金)出资3亿元。

一面是万亿市值的新能源龙头,一面是中国管理规模最大的PE,这起强强联姻自然引起了巨大关注。于宁德时代而言,这意味着投资版图的进一步扩大。而对高瓴来说,在当了一年“定增收割机”之后,开始把这些产业巨头变成LP了,这是生态圈的进一步升级。

宁德时代挑GP,只做熟人投资

话分两头,首先说说宁德时代。

此次投资高瓴裕润基金,并不是宁德时代第一次当LP,也不是出资数额最大的一次。宁德时代自上市以来,已经参与设立了五只股权投资基金(包括高瓴裕润在内),总出资额22.49亿元。这些基金全部设立于最近半年之内。

图片

半年掏出22.49亿元,对万亿市值的宁德时代而言当然不算什么。但考虑到宁德时代2020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也不过55.8亿元,宁德时代相当于拿出了半年净利润做LP,力度也不可谓不大。

宁德时代合作的基金中,既有头部机构,也有新能源赛道的专业型机构,也有与整车厂合作的产业型基金,布局相当全面。在阶段上则以PE基金为主,规模均较大。最小的山东绿色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规模也有14.5亿元。投资阶段偏后,意味着投资的项目战略价值更大,更有利于与宁德时代的业务产生协同。可以看出,宁德时代做LP绝非玩玩而已,而是体系化的投资,目的依然是服务于主业。

宁德时代选择GP还非常看“关系”,选的都是GP都与宁德时代关系匪浅。高瓴是宁德时代2020年的197亿大定增中最大的投资者,一家独揽了106亿元的份额。此次宁德时代又反过来向高瓴的基金出资,有人调侃是“梯云纵”,但106亿换3亿,怕是“纵”不起来。

名单中的其它几家GP,晨道资本也是宁德时代的老朋友了,早在2018年,宁德时代就曾与天华超净、晨道资本、天原集团等公司合作成立宜宾市天宜锂业科创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电池级氢氧化锂生产线。上汽恒旭就更不用说了,这是上汽集团的关联投资平台。上汽既是宁德时代的客户,也是宁德时代2020年定增的投资方。博裕资本和中金资本都是宁德时代上市前的投资者。

可见,对于GP而言,要拿到宁德时代的出资非常不容易,围绕宁德时代的GP圈子已经基本上封闭了。

宁德时代除了做财务投资人,也在试水自己做GP。在福建时代闽东新能源产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这只基金中,宁德时代的全资子公司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问鼎投资有限公司也出任双GP之一,参与投委会组建。众所周知,作为一家产业巨头,宁德时代对投资这条腿一贯非常重视,此前拿出190亿元的自有资金做投资引发了巨大争议。未来,宁德时代通过子公司拿下私募管理人牌照,发行VC或PE基金,撬动外部资金做产业链布局,恐怕也不会令人意外。

高瓴“钞能力”,杀进硬科技

对高瓴而言,宁德时代的出资也有战略意义。在宁德时代3亿元出资背后,是一个在硬科技赛道进击的高瓴。

在TMT、消费等领域,高瓴通过腾讯、京东等案例建立起了很高的声望,在百丽一役之后,高瓴的科技赋能已无人不晓。但在硬科技赛道,高瓴并不是一位老玩家。张磊称半导体、新能源等赛道迎来了历史性的窗口期。而要抓住这个窗口期,高瓴需要在很短时间内建立起自己的硬科技生态,绑定宁德时代这样的产业龙头是最好的办法。

此次拟设立的高瓴裕润基金,主要投资于前沿科技、芯片、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智能驾驶、AI 技术、智能终端等科技产业领域。查询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这是高瓴第一只专为投硬科技而设的基金。硬科技赛道的战火,无疑将再一次升级。高瓴裕润基金的存续期长达十年,意味着投资阶段可以延伸至A轮前,早期投资也不再是中小机构的避风港。目标规模35亿元,可以扩大至60亿元,规模在硬科技赛道也是top级别的。

高瓴在硬科技赛道的后来居上,生动诠释了“钞能力”的确是管用的。

2020年7月,106亿元参与宁德时代定增;2020年12月,158亿元入股隆基股份;2021年2月,斥资2亿美元参与比亚迪的定增……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定增之后,高瓴一年之内就全面布局了这些中国最大的行业龙头们。就在大家还在争论高瓴是不是高位接盘的时候,高瓴又宣布一年投出去100个VC项目,其中80个是硬科技。

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高瓴不但硬生生挤上了硬科技这条船,还抢过了硬科技投资的游戏规则制定权。

无论是中小机构还是老牌机构,都能感受到高瓴带来的压力。同行们谈到高瓴,大多只能无可奈何的叹气。一位看了快十年硬科技的投资人向投中网感叹,过去估值比较高的项目,领投的机构一般希望多找些同行进来一起投,但高瓴的做法经常是不看估值、份额全都要。这就让一般的机构连上车的机会都没有了,彻底沦为“气氛组”。

在高瓴的高举高打之下,跟还是不跟?要怎么跟?成了其他机构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博望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博望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