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盘大跌的海底捞还“捞”得起来吗?业绩扭亏却仍不及预期
海底捞开始扭亏转盈了,但业绩仍然远逊于市场预期,“火锅第一股”还能重返神话吗?
7月25日海底捞发布最新业绩预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底捞收入将达约200亿元,同比增长104%;净利润将实现8000万元至1亿元,而去年同期净亏损约9.65亿元。
海底捞表示,与2020年上半年相比,公司在2021年上半年由亏转盈,但该业绩并未达到公司管理层的预期,这反映出公司内部管理、运营需要努力改正和改善。此外,公司将实施积极措施控制租金及其他运营成本,严谨管理运营资金并运用信贷融资手段,确保现金流稳健及现金状况良好。
在过去的半年里,海底捞经历了股价的快速跌落和市值的大幅缩水,同时,菜品涨价、门店暂停营业等消息也频频将海底捞送上热搜。
截至发稿时,海底捞最新每股报价35港元,涨幅-16.45%,总市值为1900亿港元,与2月最高位相比,市值蒸发逾2600亿港元。
海底捞的颓势早已显现。数据显示,2020年海底捞全年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长7.8%;年度净利润为3.09亿元,同比2019年下降86.8%;海底捞餐厅收入274.3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95.9%,与2019年相比下降0.4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低谷期,海底捞门店数不降反升,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根据海底捞财报,2020年海底捞的门店数量达到了1298间,差不多是2019年的两倍。但疯狂“抄底”,期待市场回暖、业绩反弹的海底捞失算了。由于整体门店扩张速度过快,单个门店翻台率开始下降,同时人员储备和内部管理难以跟上,拉长了新店爬坡期,业绩进一步下滑。
今年6月,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在投资者交流会上坦言,“2020年6月我进一步作出扩店的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信。当我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已经是今年1月份,而等我做出反应的时候已经是3月份了。”对于目前预盈利不及预期,海底捞也在回应中提到,因新开门店过多,导致相关支出增加,并且新门店达到首次盈亏平衡并实现现金投资回报的时间要长于往期。
市场调查机构Frost&Sullivan报告显示,预计在2019-2022年国内餐饮行业复合年均增长率为9.6%,到2022年火锅餐饮市场规模将达到7077亿元。而目前中国火锅市场的行业集中度CR5仅为5.5%,作为“火锅一哥”的海底捞也只占据了2.2%的市场份额。
面对越发“内卷”的火锅赛道,除了直接扩张门店规模外,海底捞也开始孵化第二增长品牌,对应当前热门的中式快餐、小吃和茶饮等,例如捞派有面儿、十八汆、佰麸私房面、制茶乐园等。但根据海底捞2020年财报显示,现阶段所有副品牌贡献的营收还不及200万元。可见,当下的海底捞还没有跑出更有影响力的品牌。
张勇曾对之前舆论曾对海底捞“神化”表示反感,“‘进一步,退半步’在海底捞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是常态,在今后依然是常态。如果这次我侥幸过关,我能把这些店重新整合好,未来类似的困难还会发生。因为当我整合好这1000多家店之后,我还会继续扩张。不会因为现在的情况而对管理上进行大的调整。”
猜你喜欢
年货市场新风向:多元化需求驱动品牌策略深度转型
春节临近,年货市场繁忙,线上线下融合,品质消费成主流,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碰撞展现新活力,商家需创新优化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年关将至食品消费再迎高峰,我国食品相关企业超127.2万家
年关将至,食品消费市场升温,企业扩产备货加强推广。电商平台推年货节,健康食品受热捧。全国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稳。我国超127.2万家食品企业,山东最多,涉司法案件企业占2.11%。“千金难买我高兴”成为新消费理念,年轻人热衷为情绪买单
年轻人“花钱买快乐”成新趋势,追求物质与心理满足。《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近三成受访者为情绪价值消费。潮流生活相关企业超3.4万家,近五年增长显著,广东最多,涉及司法案件企业占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