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突破了一种宿命
进入7月以来,相信很多地方的的同学们有一个普遍感受:网约车不好叫了。
用车高峰期,以往需要3分钟搞定的事情,现在需要10分钟甚至更长。
不管什么原因,滴滴的上市并没有彻底消除网约车行业的用户痛点,打车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偶然事件和必然事件叠加在一起,导致的结果就是网约车江湖风云再起。
本周,美团打车App正式重启。作为滴滴在网约车赛道的“好基友”,美团就像嗅到了血腥味的鲨鱼,直接杀了个回马枪。
与美团比起来,高德更像一个从未离场的狩猎者,不管行业是洪水滔天还是风平浪静,做自己应该做的事,静待时机。
今年7月上旬,高德启动了“暑期免佣季”战役,7到9月将采用多种形式的免佣帮助司机增加收入,鼓励司机多出车,比如会在7月份历时半个月,奖励新手司机在领取新手免佣卡后,连续7天、每天前三单享受免佣。有数据显示,高德打车联合100家网约车平台成立的“免佣联盟”,已经为累计超百万司机提供免佣福利。
据媒体报道,高德打车靠聚合打车模式,目前的规模已经仅次于滴滴。
很难想象,一家做地图导航起家的公司,在经历了上市、被巨头赶超、再被阿里收购之后,又在新的赛道找到了位置。
更关键的是,高德摆脱了中国工具类App的宿命。
从PC互联网时代的杀毒软件、导航站、下载站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修图软件、天气软件、经期管理软件等等,几乎所有的工具类应用都无法解决两个问题:1、如何持续地流量并把它们留住;2、除了靠导流赚广告分成很难有其它变现模式。
第一个问题实质是无法从低频做到高频,工具只是工具,只能间隙性地满足用户的单一需求;第二个问题是工具类软件的通病,即眼里只有规模化的流量,而不是活生生的用户以及他们的延伸需求。
2014年被阿里收购的时候,高德地图的用户数已经被百度地图反超。当时的地图导航工具面临的最大机会是O2O大潮,而O2O又分为两个支流,一个是外卖+LBS的垂直路线,什么都自己做,以当时的百度为代表;另一个是导航赋能网约车的开放路线。
2014年左右,网约车的风口真正起来了,而以滴滴为代表的大部分公司,使用的都是高德地图,甚至包括美团。至于同门师弟饿了么,就更不用说了。
今天回过头来看,外卖+LBS垂直一体的路线等于是把地图绑在了外卖大战的战车上,即使百度地图一直也是对外开放,但当时团队的主要精力还是服务于怎么打赢外卖这一仗。从2014年到2017年,正是百度外卖节节败退的三年。虽然最后百度地图活下来了,但可能也错过了巩固优势的最好时机。
另一方,高德的开放路线既支撑了网约车,也成就了自己。当更多的司机、用户和平台来使用高德地图,用户的增长就变成指数级了。
俞永福从一开始就说高德不做O2O,但这里的“不做”是指高德不会撸起袖子直接送外卖、做网约车,而是把地图导航这个工具作为弹药输送给行业伙伴。所以说,O2O这个史诗级风口的意外受益者,应该是高德地图。通过开放,彻底打开了流量的闸口。
开放不仅仅是面向同行。在中国,导航地图既可以帮助交管部门,也可以从交管部门获得支持。目前高德地图已经与全国300多个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合作,共同在高德地图上推出了“交通号”,作为用户与交警的信息桥梁。
但仅仅开放还是不够的,工具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产品说话。
在反超百度地图的过程中,高德发现导航的声音是一个非常大的用户需求点。统一、标准的女生播报距离用户太远,因而用户体验也显得很冰冷。所以,高德地图先后签约林志玲、郭德纲、TFBOYS、于谦等当红明星,由他们录制语音包并与用户一路相随。
效果是明显的。仅仅林志玲,就在很短时间内为高德地图带来了用户下载量的6倍增速。
无论是开放还是在产品功能上的创新,都让高德地图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流量。流量来了之后怎么留住,才是工具类软件的大考。
2017年,高德地图上线了“易行平台”,正式进军网约车赛道。但与滴滴、美团不同的是,高德并没有直接招募司机做“B2C”模式,而是接入各家网约车平台,对方提供网约车服务,高德提供流量,在中间,则是高德地图的桥梁链接。这种聚合模式,算是高德的又一次开放。
高德地图与传统工具类软件的一种核心区别在于,它是有场景的工具。“我在哪”是一种需求,“怎么去”也是一种需求,导航也好,打车也好,都离不开这两种需求。
所以,从作为工具的高德到作为出行平台的高德,实际上是解决了前面提到的那个问题:工具类App如何留住用户,以及吸引更多的用户。
在高德上用导航的人越多,打车的人也就越多,反之亦然。这就产生了飞轮效应,也让高德彻底突破了传统工具的边界。地图变成了导航和出行服务的基础设施。工具属性在下潜,平台属性在上升。
2019年8月,高德总裁刘振飞宣布产品全面升级,将驾车、打车、公交、地铁、旅行等更多样的出行服务前置于产品首页,便于用户一键触达。这是高德从“出行平台”迈向“出门好生活开放服务平台”的重要一步,说白了就是把聚合网约车服务模式推向更多的生活服务领域。
一年后,即使当时国内各地还处于非常严格的疫情防控时期,高德地图的月活用户依然逆势上扬,证明了开放合作模式的成功。
用户的快速增长也让高德隐约看到了一条从没有人走过的路:第三类电商平台。最早的电商模式就是以淘宝为代表的实物交易平台,就是把传统商场里的有形商品送到用户家里;后来美团、饿了么的兴起,则是基于LBS把食物商品送到用户家里。这两条道路,分别催生了数家千亿美金以上的电商平台。
上周,俞永福正式宣布,高德地图向出门好生活开放服务平台”升级,则是解决用户“我去哪”消费的问题。用俞永福的话说,基于位置的生活服务分为上门服务和出门服务,高德地图将专注于出门之后的生活服务。
除了进一步夯实网约车板块,高德还将在酒店、门票、加油、充电等场景提供聚合服务;同时,国家电网、携程、飞猪、口碑等数十家合作伙伴先后选择与高德地图合作。
目前,高德在“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等跟消费相关的领域,几乎涵盖了出门服务的所有波段,核心就是解决用户“我去哪”花钱的问题。
至此,高德已经从双边工具,变成了一个多边平台;以前撮合的是用户和位置,现在撮合的是平台、商家和用户。这就突破了前面提到的另一个工具宿命:只能靠导流赚广告分成的钱。整个商业模式升级了。
作为一个工具,高德地图的崛起离不开用户的贡献,作为一个平台,更离不开用户的贡献。这次品牌升级之后,用户可以在高德地图搜索“我的指南”进入“哪儿都熟协会”招募活动专区,即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创建诸如“钓鱼”、“露营”、“停车”、“租房”等多维度兴趣指南。
俞永福说:“成立十九年,高德专注做好一张地图的初心不变,一直秉承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产品精神。但做好出门服务,不能只靠高德自己。如今高德打造出门好生活开放服务平台,希望专注出门之后的场景,用一张地图承载衣食住行;用一个平台聚合更多伙伴;根据过来人的真实选择,让用户帮助用户。”
出门好生活开放服务平台,或许就是俞永福在这个夏天打出的第一张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