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大战重启?滴滴下架,美团加班

AI财经社黎雨辰 王欣2021-07-14 10:27 大公司
滴滴“出事”之后,网约车江湖又重新热闹起来。

网约车江湖重起波澜


滴滴“出事”之后,网约车江湖又重新热闹起来。

7月7日,滴滴出行官网正式下架“滴滴出行”App。7月9日,因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在各大应用平台,25款滴滴“全家桶”全部不见踪影。

为了平衡可能遇到的风险,许多网约车司机都再次安装了别的平台,在石家庄的王卓就是其中之一。“虽然现在还算稳定,但谁能保证未来不会出事?”他告诉AI财经社,原来很多只在滴滴接单的车主,现在又多入驻了好几个平台,每天几个软件一起挂着。

或许正是抓住了王卓这样的司机的心理,美团、高德、曹操等一系列网约车“二线平台”摩拳擦掌,从司机到用户,全面展开了一场市场花式争夺战。

抢夺用户最直接方式是,在司机和乘客两端同时扩大补贴。经常在北京市海淀区拉活儿的网约车司机李岳,过去只专注在滴滴上接单,但前不久在拉了个美团的预约单后,尝到了甜头,他也隐隐窥到了美团拓展业务的决心:自己在平台活动的各种加成下,拿到了标准车费的近1.3倍。

而李岳在和乘客闲聊时发现,对方这一单的最终付款金额只有0.1元,这意味着中间的差价,全是平台在贴钱。

美团的确是在用重金拉新。7月8日,美团打车公众号发布信息,宣布在34城招募司机。7月9日美团打车App重新上线,而与之一同而来的,便是平台面向司机的大量限时福利。不仅在用户端发新人优惠券,还极力拉拢新司机入驻。

王卓发现,在美团刚上线的这两天,车主如果一天跑满29单,可以得到100多元的奖励。而在新司机注册首周3天时间里,平台则会依据司机到账车费,每单再加赠收益的20%。

更多用户则是和车主一样,被广告和优惠吸引到除滴滴以外的平台上。顾成是首汽出行的忠实用户,只不过他觉得首汽太贵,平时只是在带孩子出门时才叫。但滴滴出事之后,首汽突然连续两天给他打电话,接通之后,他才发现原来是首汽提醒他的账户里有一张八折打车券,让他赶紧用。

司机和乘客感受的背后,是各大平台的摩拳擦掌。根据AppGorwing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周中,T3出行、百度地图、花小猪、高德地图、如祺出行、哈罗出行、车况宝、掌上公交等都在微信、抖音等加大了投放力度,其中T3出行的广告投放力度在行业中最高,抢夺市场份额的意味十分明显。

脉脉上流出的一则公司内部记录显示,T3出行准备进入“战斗模式”大干一场。这家由一汽、东风、长安三家汽车公司牵头组建的平台,被视作网约车“国家队”,这份记录透露,T3出行“本月内要连开15城,日均单量突破百万,牢固树立中国网约车地位”,当然它给用户的优惠也毫不含糊。据了解,T3出行在7月6日推出的新100元礼包,与老款100元礼包相比,优惠券数量从7张增加至10张,折扣类型更多。

滴滴也并非等闲视之,只是活动力度相对较弱。“主要是晚上17-20点,跑够六单奖励24元之类的小活动。”王卓告诉AI财经社,这些活动在疫情前其实常有,只是如今重新回归,吸引力不如其他平台大。而且就算补贴力度相同,和美团18%的抽佣相比,滴滴20%的抽佣费比例差别也不大。

网约车格局难改


当滴滴的事情还未尘埃落定之时,其他平台一哄而上,这会真的改变网约车的格局吗?答案,当然没有那么简单。

一个原因是,网约车司机们目前并不能真正放下滴滴。

“美团是奖励得多,但一天别说29单了,能接到一两单就不错。”王卓说,空车的时候,他的两部手机同时挂着美团和滴滴,但由于总是滴滴先相应,而乘客上车后,自己又只能把美团的自动接单暂时关掉,因此从中午出门跑到晚上十一二点,一天算下来,他真正从美团拿到的单数寥寥无几。

对拥有滴滴app的核心打车群体而言,他们也不会轻易放弃滴滴。滴滴软件在应用商店的下架并不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使用。即便是不固定打车的用户,只要在微信等小程序中注册过滴滴平台,也同样还能再次顺利进入。

早晚高峰期时,由于滴滴排队时间较久,一些用户会转而考虑起其他平台,但在平峰期,滴滴还是大部分人近乎本能的首选。“石家庄有两万个司机,但一天可能五万个订单里,四万八都是滴滴的。”对此,王卓很是无奈,“你说两千个订单能养活十倍的人吗?”

当前,“接不到单”成为了腰部网约车平台的最大难题。除此之外,这些平台本身的系统还存在一些问题。

网约车司机洪明山的一个朋友前两天用美团接单,走到半路,“前头还有一堵墙呢,导航就让他过去。”他自己有一次使用曹操出行的时候,也遇到过被导航带到了禁行护栏面前的“乌龙事件”。

7月12日,北京下暴雨的晚高峰里,各平台的打车用户络绎不绝,但洪明山最后还是选择了老老实实用滴滴接单。他感慨:“滴滴还是大公司,你不得不服。”

从数据上也能看出,腰部网约车的增长空间已然不大。

根据7月13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2020年,我国网络出行市场交易规模约为2886亿元,市场规模巨大;但与此同时,网络出行的增幅已开始遭遇瓶颈,据统计,2020年市场交易规模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滑约15.7%。

在此情况下,网约车行业的竞争,更像是一场“存量”竞赛。

“过去共享经济和平台经济的概念如今已经不再实行,很多投资人更多的是看平台经营表现和业绩,这种情况下,投资人未必愿意来进行烧钱。所以没有充足弹药,出行大战很难打起来,现在平台花钱还是都比较谨慎,目前的活动都是一些司机和新人的导流活动。”一位投资人告诉AI财经社。

北方工业大学教授纪雪洪对AI财经社表示,由于网约车渗透率已处于高位,在一二线城市空间有限;寻找空白市场的机会越来越少,三四线城市私家车、公交车资源并不稀缺,对网约车出行的替代效应强,三线以下城市需求并不旺盛,市场容量不大。

一位网约车平台高层也觉得,现在二线平台纷纷打广告来刷存在感,只是为了争抢新增车主和新增用户,新增的规模能不能支撑其他平台做起来,还是个问号。

网约车是生意,也是公共服务


这些腰部网约车平台当然明白,留给它们的时间并不多。

T3出行在内部动员中表示,“市场留给我们的窗口期只有40天”,该公司的部分部门,甚至已经拿出了“007”的觉悟。

“要认清网约车的本质,抓住适当机遇,网约车生意才有壮大的可能。”一位网约车平台的高层告诉AI财经社,即便滴滴的行业地位难以撼动,但把握住窗口期还是可以形成优势。

其中最佳案例,就是嘀嗒。根据嘀嗒出行此前披露的招股书,在此前滴滴顺风车业务下架的几年中,该公司收益从2017年的0.49亿元上升至2019年的5.81亿元,并在同年实现盈利,按搭乘次数计算,嘀嗒2019年在顺风车市场的占有率为66.5%。

“网约车难点在于市场的用户心智逐渐成立,用户的选择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很多平台的服务体验也在不断提升,监管也在加强,对合规车辆的要求也会更高。”上述投资人向AI财经社表示。

事实上,在滴滴之外,“合规”是网约车全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根据2017年出台的“网约车新政”,要求网约车平台、司机、车辆需持证合规运营。但交通运输部7月10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214家网约车平台取得经营许可,共发放289万本网约车驾驶员证和112万本车辆运输证。

交通运输部透露,“新政”施行四年,网约车平台中无一家实现全合规运营,在订单量超过30万单的网约车平台中,按订单合规率从高到低的分别是如祺出行、享道出行、T3出行、神州专车、阳光出行、曹操出行、首汽约车、帮邦行、滴滴出行、万顺叫车、美团打车、花小猪出行、方舟行。

对于平台而言,网约车是生意,但对于社会而言,也是公共基础服务,因此监管之手必不可少。在业内人士看来,监管层已经在释放信号,网约车平台需正视不合规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交通运输部拟修改《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两个部门规章。

与现有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相比,修改后的条款对未取得双证的情形,处罚额度有所降低。按照现行网约车管理暂行办法,未取得车辆许可证、网约车驾驶员证的司机,将面临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修改后处罚额度分别降至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同时,修改后的版本删除了关于未携带相关证件、甩客或者故意绕道行驶、违规收费等方面处罚的表述。对相关违规行为,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的决定》(交通运输部令2016第63号)执行。这意味着,若网约车驾驶员有甩客、绕道等行为,相关处罚会加重。

在部分行业人士看来,这意味着针对合规的严格执法,或许将成为常态。

纪雪洪表示,由于网约车运营车辆的保险费用接近私家车的两倍,报废年限也比私家车短,因此司机取得双证成本较高,“出于公交出行优先原则,网约车的发展会受到制约,但增长是循序渐进的,出行规模不会瞬间暴增。”

群雄逐鹿之际,网约车用户的习惯总会出现松动,并向各个平台发生过渡。

但无论结局是滴滴会在休整后扳回一城,还是会有第二个滴滴趁机站上华山之巅,可以预料的是,整个网约车行业都要开始“加班”了。

(文中李岳、王卓、洪明山、顾成为化名)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博望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博望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