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CPU第一股将募35亿,已卖出261万颗芯片,年营收10亿元

AI财经社郑亚红2021-07-01 14:22 大公司
近日,上交所正式受理了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的科创板IPO申请。

近日,上交所正式受理了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芯中科”)的科创板IPO申请。一同披露的招股书显示,龙芯中科拟在科创板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4100万股,且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本次发行不涉及股东公开发售,拟募集资金总额为35亿元。

龙芯中科公开的招股书中披露了近年来其营收、利润、研发投入,还公布了其主要营收来自哪些业务。作为国产CPU第一股,龙芯中科比想象中规模更小,尽管成立19年,其员工数仅有600余人,还只是一家初创公司的规模。

尽管目前桌面和服务器领域CPU为其贡献了主要的营收,占比超过73%,但面对汹汹到来的国产替代市场竞争,龙芯中科面临的挑战不小。对于它来说,上市并不是终途,漫长的生态之路才刚刚开始,这是所有国产CPU都要面对的现实。

政府补助比例有所下降,三年研发投入超3亿

招股书显示,龙芯中科在报告期内,即2018年、2019年、2020年三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93亿元、4.86亿元和10.82亿元,而这三年的净利润则分别为775.31万元、1.92亿元、7223.74万元。可以看到,龙芯中科在2018年开始赚钱后,很快在2019年利润破亿,净赚近2亿元,但2020年利润又出现大幅降落。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外界一直以来对龙芯中科依赖政府补助颇有争议。此前龙芯中科董事长胡伟武曾表示,做了20年CPU,前10年龙芯中科一直靠着国家给的4亿元经费,直到2010年成立公司走市场化的路线。

实际上,根据披露的招股书中显示,近年政府补助并没有因为龙芯中科市场化的推进而暂停。报告期内,公司计入当期收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 605.58 万元、9186.26 万元、2884.63 万元,合计近1.27亿元,分别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 85.83%、44.95%、29.76%。招股书中称:“如果公司未来不能持续获得政府补助或政府补助显著降低,则可能会对公司盈利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龙芯中科的研发投入也在招股书中有所披露,三年来分别投入7455.46 万元、7821.39 万元、2.08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约为19%、16%、39%。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研发投入形成了开发支出,进而转入无形资产。这意味着这部分的研发还处于早期研究上,产品还没成型,市场销售意向也不很清晰。根据IPO文件,2018 年末、2019 年末和2020 年末,公司开发支出余额分别为1875.05 万元、686.66 万元、5139.33万元。

不过,芯片,尤其是CPU处理器行业研发投入巨大。根据公开数据,龙芯的同行——英特尔2017年到2019年的总研发投入在260亿元左右,同期AMD的研发投入为46亿元。龙芯的规模和体量远远不及这两家芯片巨头。以员工数为例,截至到2020年12月31日,龙芯中科有员工647人,其中研发人员为419人。而英特尔员工数量在2019年时就已经超过了11万人,AMD的员工数也超过了1.1万人。

通用CPU业务已是支柱,三年累计卖出261.42万颗芯片

IPO文件披露,龙芯中科的主营业务主要分为三类,工控类芯片、信息化类芯片和解决方案。根据招股书,自2019年开始,信息化类芯片成为龙芯中科的主要营收来源,占比开始超过一半,2020年这部分业务更是达到73.12%,成为名副其实支柱业务。

根据IPO文件,2018年到2020年,龙芯中科三年累计卖出达到261.42万颗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配套芯片。

根据招股书中的解释,在龙芯研制的几个芯片中,龙芯1号系列、龙芯2号系列主要面向工控类芯片,应用场景面向工业控制与终端等领域,如网络设备、行业终端、智能制造等。龙芯3号系列为通用处理器,应用场景面向桌面和服务器等信息化领域。也就是说,信息化类芯片业务主要指的是桌面和服务器领域的通用处理器。

这与此前AI财经社了解到的实际情况较为吻合。有服务器行业资深人士曾对AI财经社表示,在2019年前国家信创项目的两批试点中,龙芯和飞腾拔得头筹,其中尤其龙芯斩获颇丰。它不仅拿到了大部分桌面CPU市场,还包揽了服务器CPU市场的80%,留下剩下的20%给飞腾和兆芯。

不过,随着国产CPU几个势力的崛起,比如天津海光、华为鲲鹏,龙芯中科要面对的是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电信公布的2020年采购项目中,华为鲲鹏和海光就首次中标。

保持领先地位意味着要加大研发投入、扩大规模,而这都需要钱。招股书显示,此次龙芯中科募集的资金主要有三种用途,分别是12.58亿元用于先进制程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10.54亿元用在高性能通用图形处理器芯片(GPU)及系统研发项目,以及12亿元用作补充流动资金。这意味着,除了通用处理器CPU以外,龙芯也要加码GPU。目前,全球最大的GPU公司是美国英伟达,其产品在人工智能、挖矿等行业供不应求。

上市不是终点,国产CPU建生态不易

对于龙芯中科来说,上市并不是终途,漫长的生态之路才刚刚开始,这是所有国产CPU都要面对的现实。

长期以来,全球通用处理器领域被两个生态体系主导着,它们分别是英特尔与微软形成的WIntel生态,以及Arm与谷歌形成的AA生态。随着近年来信息安全、地缘政治带来的挑战,国内也正在掀起一场IT领域的自主浪潮,以可能替代两大生态。

2002年夏天诞生在中科院计算所的龙芯,成立至今已有19年。与其他几个国产CPU包括飞腾、海光、兆芯、申威和鲲鹏一样,近年随着国产化替代步伐的加快,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

AI财经社了解到,2020年国产CPU非常抢手,市场上都在抢货。公开资料显示,国家已调整2021年和2022年的国产替换比例,力争在2022年6月前完成工程实施。对于国产CPU来说,这是一大利好。

多位行业人士曾总结国产CPU六大家族的,龙芯、申威因为参与国家关键性项目,已经成为“不可或缺”;华为鲲鹏的大投入、系统性打法,将给市场格局和生态带来较大影响,今年在华为鲲鹏的出货中,有将近一半是来自非信创的订单;海光和兆芯则被认为在商业和资本运作上更有意义。

对国产CPU来说,共同的难题还是建立生态。能否让更多的软件跑在自己的CPU平台上,生长出丰富的应用才是决定国产CPU究竟好不好用的关键。除了海光和兆芯通过间接方式获得了x86的授权外,飞腾和鲲鹏用的是Arm架构,龙芯和申威则分别在MIPS和Alpha指令集基础上进行扩展。而现实是90%的软件都跑在x86架构上,也就是说除了海光和兆芯,其他四家都需要适配软件,建立自己的生态,而这是一件浩大而漫长的工程。

尽管龙芯中科在招股书中强调,2020年公司推出全新的自主指令系统,即LoongArch(龙芯架构)。它在招股书中如此描述:“ LoongArch 是一款充分考虑兼容需求的自主指令系统……将通过“指令系统创新+二进制翻译”的方式,高效运行 MIPS、X86、ARM 等平台上的二进制应用程序,从而达到融合生态的目的。”但能否顺利迁移,融合生态还有待实践的检验。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博望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博望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