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饮料被多名体育明星排斥,C罗动下手,可口可乐蒸发40亿美元,
被“挪走”的40亿美元
葡萄牙足球巨星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简称“C罗”)大概不会想到,自己这只“看得见的手”,也能一下“挪走”可口可乐40亿美元的市值。
欧洲杯足球赛激战正酣。然而,在6月15日葡萄牙同匈牙利的赛前发布会上,C罗“拒绝和可乐同框”的视频意外走红。视频中,C罗单手抓起桌上“标准红盖”和“无糖黑盖”两瓶可口可乐,将其逐个移到镜头之外后,又举起矿泉水,对着镜头建议:“大家多喝水。”
微小的举动在名人加持下,引发了巨大的蝴蝶效应。在发布会结束半小时后,可口可乐股价下跌了1.6%。公司总市值从2420亿美元跌到2380亿美元,瞬间蒸发40亿美元,约合256亿元人民币。
由于可口可乐是本届欧洲杯的官方赞助饮料,有外媒认为,C罗很可能会因此被警告或者被罚款。西班牙媒体《马卡报》甚至表示,C罗现在成为了“可口可乐的主要敌人”,他的行为会让公司品牌蒙受较大的损失。
葡萄牙足球巨星的这一做法让这个全球最大的饮料品牌陷入了尴尬,而可口可乐在事后的官方回应中也流露出息事宁人的态度。“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饮料,而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口味和需求。”公司在回应中表示,“在新闻发布会上,除了可口可乐和无糖可乐,我们也还提供了水。”
作为世界顶级品牌,虽然遭遇尴尬,但可口可乐依然坚挺,展现了强韧的反弹能力。在当日收市前,在美股市场,公司股价又回升到了55.44美元,将单日的跌幅控制在了0.2%,相比较来看,上周收盘时的跌幅为1.2%。
事后,绝大多数人只是将C罗的举动当作一个滑稽的小插曲。在网友们看来,大明星的做法似乎并无恶意,只不过是单纯从健康的生活习惯角度出发,想呼吁人们“多喝白水”罢了。
但这一举动很快得到了其他球员“玩笑般”的效仿。法国1-0战胜德国后,当选了“全场最佳”的法国球星博格巴同样学起C罗的“绝技”。在慕尼黑安联球场的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这位中场巨星从桌上拿起一瓶喜力啤酒,一本正经地将其放在了镜头之外。
运动员适合喝“快乐水”吗?
时间倒退15年,彼时的C罗对可乐并非那么“不待见”。在2006年世界杯期间,他甚至还一度担任过可口可乐的形象代言人。
当年的一则视频广告,成为许多国内球迷对C罗津津乐道的发端:几位被“印在可乐罐上”的明星,正在冰箱中完成一场激烈的角逐,最终,21岁的C罗飞起一脚华丽射门,旁白则大喊起来:“球进啦!小小罗!”
先前已经在曼联扬名的C罗,足以让自己和红白相间的可乐借着世界杯声名大噪。但在世界杯之后,他并没有继续与可口可乐续约。为了达成“踢到40岁”并维持世界顶尖水准的愿望,他严格控制饮食,基本不会碰碳酸饮料和加工食品,其高度自律的作风甚至在职业球员之中被尊为楷模。
在许多采访中,C罗也表达过自己不喜欢可乐:“有时我的儿子会喝可乐或者其他饮料,吃薯片,但他知道我不喜欢他那样。”无独有偶,和C罗并称“绝代双骄”的阿根廷足球巨星梅西,也曾出现在百事可乐的广告里。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观念的变化,两个人都在个人生活中远离了碳酸饮料。
体育明星的规避和嫌弃,并不影响可口可乐公司对体育的热爱。事实上,可口可乐对体育明星代言钟情多时,其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1928年的荷兰奥运会。一直以来,支持、赞助体育赛事与运动员,都是可口可乐重要的营销策略。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可口可乐更是将全球市场费用的60%投入中国,一举签下了刘翔、姚明等中国体育大腕。此后,郭晶晶、易建联、孙杨、张继科、中国女排等体育明星,也都相继出现在代言榜中。
不过,运动员代言的反馈并非一帆风顺。刘翔代言期间,上海新民网一篇名为“刘翔代言可口可乐遭质疑”的文章,一度在媒体和社会上引发了大规模的讨论。感受到体育赛事与碳酸饮料的“绑定”,和日常生活游泳教练对饮用碳酸饮料的劝阻,一个孩子向媒体提出疑问,究竟运动员是否能喝可乐。其家人也表示,“如果这些运动员自己都不喝可乐,那么我们希望他们不要再做这些广告了。”
质疑发生后,可口可乐公司曾在回应中否定了“运动员不能喝可乐”的说法,表示在长时间高强度运动过后,运动员也需要摄取充足的水分和能量,而公司的各类产品能够帮助其满足需要。但这一回应并不能解决广告最初带来的质疑——在“大量运动”之外的时段,“快乐水”的摄取始终不会在运动员群体中被提倡。
据了解,人体在进行运动后,会有大量的酸在体内产生、堆积,而可乐中的磷酸和糖分含量均较高,在运动后饮用并不利于运动员身体的恢复。
但由于运动赛事观看者的年龄段和性格特征,与可口可乐的价值观有高度的重合性,体育运动始终是碳酸饮料企业争相抢夺的舞台。对于这些追求个性和自我展现,却也易于模仿消费和趋从消费的年轻人来说,当碳酸气泡在英姿飒爽的体育明星手中翻腾时,广告中传递出的时尚、张扬、激情的信号,多少消解了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思考。
与含糖可乐说拜拜
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过多的糖分摄入是肥胖人群与日俱增的根源。含糖饮料对人体的危害显而易见,会增加龋齿和成人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同时过多摄入含糖饮料,还会明显增加肥胖,是名副其实的“肥宅快乐水”。
这也是人们经常质疑可乐的地方。每100g普通可乐含有10.6g左右的糖,一瓶普通可乐的规格是500ml,小瓶300ml,灌装330ml,mini灌装200ml,以此计算,含糖量依次为53g、31.8g、34.98g、21.2g。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精制糖摄入每日不超过50克,最好则是控制在25克。这意味着,可乐只要喝一瓶就会糖摄入超标。
这个问题可口可乐也心知肚明。在相关行业组织的推动下,2014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克林顿全球倡议年度会议上承诺,到2025年,将把在美国市场销售软饮中的卡路里削减20%。不过这种削减并不是减少每瓶可乐的糖含量,而是推广低卡路里饮料,采用小包装,从而使得饮料糖含量平均水平下降。
这种缩小包装的做法属于治标不治本。直到2017年,可口可乐才开始一项减糖计划。这场减糖行动的效果是,2018年平均每100毫升减少了1.7%添加的糖,2019年减少了4%。2020年11月,可口可乐公司高级副总裁Beatriz R. Perez在一场投资者会议上透露,从2017年开始减糖到2019年,改进了公司近1000种饮料的配方。
消费者肉眼可见的变化是,零度可乐被改名为零糖可乐,可口可乐对此的解释是,他们调研发现,消费者并没有意识到零度其实是不含糖分及卡路里的。
消费者的需求其实也在发生缓慢改变。可口可乐零糖产品的增长势头已经盖过了可口可乐经典款产品。2019年全年,可口可乐品牌零售额在全球实现了 6% 的增长,但零糖可乐延续了两位数的增势,这是零糖可口可乐连续三年实现双位数增长。在2020年第四季度,可口可乐商标产品销量增长了1%,但其中零糖产品的销量同期增长了3%。
在中国,中粮可口可乐大股东中国食品2020年财报显示,汽水品类收入较上一年度增长4.03%,但无糖和纤维+等高毛利率汽水系列取得了近五成的高速增长,带动无糖系列产品收入占比提高至6.3%。
有数据显示,我国碳酸饮料产量在2014年达到1810.7万吨的巅峰后,连续三年负增长,2017年产量跌至1744.4万吨,2018年无糖碳酸饮料产品稍微拉动了碳酸饮料的产量,产量小幅增长,达到1744.6万吨。
不过,从全球来看,无糖可乐并没有挽救可口可乐的颓势,2020年全年可口可乐营收为330.14亿美元,同比下降11%;净利润为77.68亿美元,同比下降14%。
C罗的做法虽然未能对可口可乐造成太大的冲击,但也再一次唤醒了人们对“快乐水”潜在危害的记忆。而消费者习惯的转变也将推动着可口可乐产品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