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也有利润焦虑,6.88亿元投建玻璃厂,包材比酒贵
茅台要自己做酒瓶了?
据贵州茅台官微5月8日报道,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静仁率队前往贵定晶琪玻璃制品项目现场调研。
贵定晶琪玻璃制品项目由茅台集团技术开发公司投资建设。据悉,该项目于2019年底已开工建设,总投资6.88亿元,预计达产后,生产规模为15.3万吨/年,可生产500ml容积480g规格玻璃瓶3.2亿只,产值可达7.7元,同时还可以解决1000多人的就业问题。
按照规划,该项目将于2021年6月底前建成投产。
对此,酒业分析师蔡学飞向我们表示,“作为集团公司,保证包材的稳定与高品质工艺应该是一个正常的发展方向,也是茅台提高整体集团溢价能力的重点。”
但事实上,更直接的利好反映在,上市公司的利润或将因此提升。
据公开消息,贵定晶琪玻璃制品项目核心产品为茅台玻璃酒瓶,以及其他普通产品如乳白玻瓶、高白玻瓶、烤花烤漆瓶等。
翻看贵州茅台历年财报,AI财经社发现自2016年起,公司包装材料成本就开始反超酿酒原材料成本从而成为总采购金额的支出大头,前者甚至平均每年高出后者近10个百分点左右。直到2020年,这种情况才得以扭转。
此次茅台集团技术开发公司投资建设玻璃厂,自然将进一步降低包装材料采购成本,提升公司利润。
如今,冲刺千亿营收的茅台难免有些焦虑。2020,茅台酒销售毛利率为93.99%,相比2017年93.74%仅提升0.25%。同时公司整体营收及利润增速自2018年开始出现大幅下滑且不敌五粮液表现强劲。
有观点认为,如今酱酒热的大环境下,除了能将茅台推到一个更高的位置上外,也不乏另一种可能,随着酒类消费量下降,消费升级,以及越来越弱化的信息不对称格局,未来酱酒行业也可能走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
完善产业链配套自然更有利于公司未来的持续发展。“且独立包装板块,在茅台的大品牌背书下,茅台集团也能促进全省白酒包装配套比重的提升,成为企业提升经济效益完善产业链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