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亿元驰援,“好兄弟”拉瑞幸上岸
瑞幸咖啡(PINK:LKNCY)的生命力令人叹服,资本再一次将其拯救于水深火热之中。
2021年4月15日,瑞幸宣布已和公司股东大钲资本及愉悦资本达成2.5亿美元(约合16.3亿元人民币)融资协议,由大钲资本领投该轮融资。
▲瑞幸融资公告
熟悉瑞幸咖啡发展历程的都知道,大钲资本和愉悦资本可不是外人,看来,拯救于危难之间的,还得是“好兄弟”。
“铁三角”16.3亿元的支援
这次融资在一个月之前就有预告。
3月16日晚间,瑞幸咖啡曾在官网表示,已与主要债务持有者达成重组债务及加强资本结构的协议,票据持有者预计将获得现有票据面值91-96%的收益。
与重要债权人达成重组支持,将成为瑞幸咖啡重组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彼时,瑞幸咖啡粉单市场股价收于8.72美元,大涨49.32%。
当时公告还披露,瑞幸咖啡正积极准备一个替代性方案,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融资,拟通过私募募集至少2.5亿美元。
由此看来,大钲资本和愉悦资本就是当时宣称的“金主”,兜兜转转,还是老熟人。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瑞幸咖啡海外债务重组计划,以及履行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达成的11.75亿元人民币和解协议。瑞幸咖啡表示,新一轮融资协议的达成,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公司的财务结构,以推进公司核心业务的发展,实现长期增长目标。
根据协议,大钲资本、愉悦资本已同意通过私募方式分别购买瑞幸咖啡约2.4亿美元、1000万美元的高级可转换优先股;在某些情况下,大钲资本和愉悦资本还可按比例再增资1.5亿美元。
不过该交易的交割取决于数项条件,包括瑞幸咖啡与持有4.6亿美元的可转债持有人的债务重组计划完成。
▲野马财经拍摄
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董毅智律师表示:“这次融资主要还是为了解决与SEC的和解,包括对投资人的赔偿,后面才能继续正常经营。”
除了面临11.75亿人民币的和解金额,瑞幸咖啡还将面临投资者索赔的天价金额,有业内律师曾向媒体分析,“若以2020年初作为时间开始节点计算,面临集体诉讼的瑞幸将遭遇总计约112亿美元的赔偿,折合人民币约754亿元人民币。”
显然,瑞幸咖啡离成功“上岸”,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去克服。
在披露融资消息的同时,瑞幸咖啡还发布公告称,委任中正达会计事务所(Centurion ZD CPA&Co.)替代麦楷博平作为其独立审计师,而这已是瑞幸咖啡第二次更换独立审计师进行公司财务数据的审计工作了。
▲瑞幸更换独立审计师公告截图
而由于瑞幸此前的财务造假丑闻,将时任其独立审计机构的安永会计事务所拉进舆论漩涡,公信力受到广泛质疑。
2020年9月19日,瑞幸咖啡将安永更换为麦楷博平,7个月后最近双方合作宣告终止。
其在公告中披露原因称,“麦楷博平认为,根据公司信息技术总体控制中确定的某些领域,没有收集到足够的独立第三方数据或进行了充分的审核程序来完成审核。”
瑞幸咖啡方面表示,“计划与中正达迅速合作,以尽快提交截至2019年12月31日和2020年12月31日的年度报告。”
然而,瑞幸咖啡的审计工作显然是一道“疑难杂症”。
老友救场
本次投资方大钲资本、愉悦资本和瑞幸咖啡渊源颇深,陆正耀、黎辉、刘二海号称“铁三角”,自神州租车到瑞幸咖啡,三人及背后的资本力量都深深参与到资本运作中。
2012年,陆正耀、刘二海运作的神州租车赴美上市失败,负债率超过90%使得公司岌岌可危,此时华平资本的黎辉出手相救。黎辉曾任职摩根士丹利、高盛,之后在华平投资做到亚太区总裁的位置。
黎辉和陆正耀、刘二海二人熟识后,2012年7月,华平资本向神州租车输血2亿美元。到2014年9月神州租车在香港上市前夕,黎辉代表华平投资、刘二海代表君联资本进行了追加投资,上市时二人都是神州租车的董事。
上市一年后,黎辉代表华平投资减持了7.09%的股票,卖了3.96亿美元,减去2亿美元的投资本金,净赚1.96亿美元。
2015年,刘二海创立了愉悦资本,2017年,黎辉创立大钲资本。
2018年1月,跟随陆正耀13年的钱治亚正式运营瑞幸咖啡,并开启了迅速扩张的步伐,不到1年内便在全国开出了2000家门店。
瑞幸A轮首次公开融资2亿美元,黎辉的大钲资本、刘二海的愉悦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大钲资本的LP)、刘二海的前东家君联资本进场,将A轮估值抬到10亿美元。
5个月后,瑞幸咖啡启动B轮融资,同样是2亿美元,估值则翻了一番到22亿美元,A轮资方除了君联资本之外全部跟投。
2019年5月17日晚,瑞幸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创造了中国咖啡品牌自创立到美股上市的最快记录。
上市前《招股书》显示,董事长陆正耀正是瑞幸咖啡最大的股东,持股30.53%,他的姐姐持股12.4%,CEO钱治亚则持股19.68%,黎辉的大钲资本持股11.9%、刘二海的愉悦资本持股6.75%。
2020年4月2日晚,瑞幸咖啡突然自曝财务造假,有22亿元人民币的业绩系伪造。48天后,上市满一年的瑞幸咖啡收到纳斯达克的退市通知。
▲野马财经拍摄
去年12月16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表示,针对造假指控,瑞幸咖啡同意支付1.8亿美元(约合11.75亿元人民币)达成和解。
瑞星咖啡被钉上了“耻辱柱”,背后的陆正耀也备受争议,不过在接受惩罚的同时,瑞幸咖啡并未放弃“自救”。
彼时,大钲资本和愉悦资本回应称,“只是投资人,对瑞幸咖啡的造假并不知情,谴责一切形式的企业造假和欺诈行为。”
随后,瑞幸咖啡与陆正耀进行“切割”,黎辉、刘二海等人提议召开董事会,罢免陆正耀的董事和董事长职务。
2020年7月9日,英属维尔京群岛法院判决任命KPMG担任清盘人,代表银行处理陆正耀家族控制的Haode等实体的资产,陆正耀失去了瑞幸的控制权。
在融资与上市过程中,大钲资本和愉悦资本给予瑞幸咖啡莫大的支持,所谓“患难见真情”,瑞幸咖啡落难后“好兄弟”再次伸出援手。
“技术是瑞幸咖啡商业模式的核心,基于此的运营效率提升是瑞幸业务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我们看好瑞幸的价值所在。”黎辉曾在瑞幸咖啡上市的时候直言。
本次投资中,大钲资本依旧表示,“继续看好瑞幸咖啡业务增长模式和长期发展前景。”
风雨之后是晴天?
与外界想象不同的是,瑞幸咖啡不仅还活着,而且经营数据向好。
2020年12月,瑞幸咖啡官网披露了一份由瑞幸咖啡联合临时清算人向开曼群岛法院提交的报告,据未经审计财务信息显示,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瑞幸咖啡单机收入分别为5.65亿、9.8亿和11.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1%、49.9%和35.8%。
公告还显示,瑞幸咖啡已于2020年8月份首次实现了门店总体盈利,在3898家门店中,60%以上都于2020年11月实现店面盈利。
同时,在资金压力下、为保持继续开店扩张,今年年初,一向坚持自营的瑞幸启动了加盟模式,并将目标锁定在2023年实现近7000家门店的量级。
上述报告中显示,瑞幸咖啡自2020年7月开始自营门店关闭数大幅增加,自营门店总数逐步减少,而加盟店数量开始增多,截至2020年11月底,瑞幸咖啡共拥有3898家自营门店和894家加盟门店。
▲瑞幸临时清盘人提交的报告截图
截至2021年2月28日,瑞幸咖啡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总额为7.75亿美元,约合50亿元人民币。根据瑞幸咖啡的业务计划,公司预计将于2023年上半年达到现金流平衡点。
瑞幸咖啡相关负责人表示:“瑞幸一直看好中国咖啡市场的发展前景,公司现任管理团队围绕用户、产品门店构建了完善的运作模式,获得融资后,瑞幸将继续推进公司核心咖啡业务的发展,在良好增长态势下,公司有信心达到预定的战略目标。”
在获得2.5亿美元新融资后,瑞幸咖啡更轻松地重返战场,而如今的咖啡赛道已“物是人非”。
加拿大品牌Tim Hortons进入中国两年间,已经拿到腾讯、红杉资本中国两轮独立融资,并且也树立了扩张1500家门店的目标。老品牌星巴克面对竞争也开始注重线上销售,另外还有喜茶、奈雪的茶等新开发咖啡产品参与竞争。
曾创造上市神话、迅猛扩张吸引大众目光的瑞幸咖啡,因财务造假不仅被严惩、勒令退市、投资人蒙受损失,还错失了很多竞争时机。
蒙眼狂奔而忽视规则的代价无疑是惨痛的,瑞幸咖啡的神话破灭已成为前车之鉴,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以一句流行语向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感慨:“莫造假,造假必被捉。”
猜你喜欢
瑞幸咖啡:Q3营收72亿同比增长84.9%,净利润9.88亿同比增长87%
平均月交易客户为5850万,较2022年同期的2510万增长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