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平台得物为”炒鞋热”推波助澜?抽佣7%、提供分期借贷
国产球鞋被炒出“天价”,潮流交易平台得物APP也被推到风口浪尖。
4月6日,得物对此作出声明:平台不参与鞋款定价,“高价鞋”款已做下架处理,并对3名涉嫌恶意影响商品标价波动的卖家采取封禁措施。
作为潮鞋交易中介,得物为球鞋交易提供了一定便利,也引起了不少争议。
部分消费者表示,“得物平台未尽到监管的义务,放任卖家肆意哄抬鞋价”。另一些消费者则认为,得物平台不菲的手续费进一步哄抬了球鞋价格,助推了炒鞋风潮。
纵观整个炒鞋产业链,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方,分别为品牌、中间商、消费者。以NIKE、李宁为主的运动品牌作为产业链上游,中间商提供交易场地,最后消费者以比发售价更高的价格购买球鞋。在二级市场交易中,平台、鞋贩子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鞋价的走向。
此次,国产鞋炒作热中,得物是否参与其中、平台承担着何种责任,令外界关注。
平台抽佣,或助推鞋价上涨
虽然得物回应称已下架“天价国产鞋”,但平台上依旧存在价格猛涨的球鞋,部分国产球鞋涨幅为1倍至4倍不等。
打开得物APP发现,一款李宁音速3黑篮款球鞋售价为3999元,而发售价标注739元。另一款发售价为1599元的球鞋,41.5码鞋款已卖到6199元。
不止李宁,安踏、特步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一款标注发售价为899元的安踏球鞋,最高售价已达到3689元。国外品牌销售情况也同样如此,部分鞋款溢价高于发售价多倍。
对此,一名资深球鞋收藏者表示,球鞋在二级市场存在一定溢价是可以接受的,但平台高额的手续费和报价机制,会让部分炒作者利用这些新鞋进行对倒交易,从而抬升价格。一旦远离溢价范畴,就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市场行为。
目前得物的主要商业模式是C2B2C,平台不仅提供潮物鉴定,更是作为中介对接买卖双方。据媒体此前报道,得物主要通过向卖方抽取成交价的7.5%-9.5%作为佣金,以及通过收取买家的鉴定费盈利。
这也意味着,平台交易量越大、交易价越高,得物获利越多。在这样的商业模式下,得物屡次被曝出“炒鞋”之风。早在2019年,央视便表示,警惕炒鞋平台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并点名批评得物、Nice等平台。得物也响应官媒号召,发布了“鞋穿不炒”的倡议书,然而平台炒鞋之风并没有得到遏制。
平台的借贷支持
随着国产炒鞋事件的发酵,潮鞋交易平台存在的借贷支持机制也被曝光。
有消费者发现,得物平台支持两种支付分期方式,分别为花呗分期、佳物分期。其中,佳物分期为得物与金融平台合作的助贷产品,主要是由第三方金融机构进行审核并提供授信服务。
记者在得物平台下单商品支付时发现,佳物分期需要提供个人基本信息,包括身份证、收入、学历、银行卡号等,等待资金方审核通过后,就能开通分期额度。佳物分期开通后,合同列表有分期乐注册协议,分期有利息,但具体利息需根据交易价格换算。关于佳物分期借贷、以及平台支付审核机制等问题,AI财经社向得物相关人士了解情况,截止发稿,对方未回应。
针对平台借贷的现象,新华社于近期发文指出:“少数互联网平台打着‘真假鉴定’等旗号,在‘炒鞋’问题上借机推波助澜,还有一些平台为‘炒鞋’‘囤鞋’的年轻消费者提供信贷支持,扮演不光彩的角色。”
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资深律师吴刚认为,鞋类产品虽不属于《价格法》规定的政府定价、指导价商品,但若炒鞋现象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秩序健康发展,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物价管理部门是可以依据相关法律管理的。
目前,国内已有10余个潮流交易平台,包含得物、Nice、斗牛、当课(get)、YOHO!有货、识货、切克、Drop store、95分球鞋、盯潮等。这其中,除了得物外,Nice平台也提供分期借贷,支付方式为花呗以及京东白条。
猜你喜欢
年货市场新风向:多元化需求驱动品牌策略深度转型
春节临近,年货市场繁忙,线上线下融合,品质消费成主流,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碰撞展现新活力,商家需创新优化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年关将至食品消费再迎高峰,我国食品相关企业超127.2万家
年关将至,食品消费市场升温,企业扩产备货加强推广。电商平台推年货节,健康食品受热捧。全国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稳。我国超127.2万家食品企业,山东最多,涉司法案件企业占2.11%。“千金难买我高兴”成为新消费理念,年轻人热衷为情绪买单
年轻人“花钱买快乐”成新趋势,追求物质与心理满足。《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近三成受访者为情绪价值消费。潮流生活相关企业超3.4万家,近五年增长显著,广东最多,涉及司法案件企业占0.2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