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再发债40亿:开展自救项目,任正非称今年手机业务可被对冲
开年两个月内二度发债,国内发债总额达230亿
继今年1月29日发行第一期40亿元中期票据后,近日,华为拟再次发行今年第二期中期票据40亿元。而这也是华为自2019年10月第一次国内发债后,在海内外的第8次发债。此次发行期限为3年,主承销商为工商银行,最低认购数量为1000万元,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公司本部及下属子公司营运资金。
在联合资信发布的评级报告以及《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中,可以看到自2015年以来,华为就开始尝试境外债券的发放,此后又在2019年首次尝试境内发债。目前,在存续债券中,美元债券为45亿美元,国内发债总额为230亿元,合计约为521亿元。
翻开华为的财务报表,相比大多数公司,华为似乎不差钱。根据披露,截至到2020年一季度末,公司账上仍躺着2407.12亿元的现金;而到2020年6月,公司的现金类资产为3332.12亿元。
2017~2019年末及2020年一季度末,华为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5.24%、64.99%、65.20%和62.88%,呈现小幅波动趋势,相对稳定。
在这样的财务状况下,为什么华为还要发债?任正非于2019年华为首次在国内发债后曾作出回应,称自己是“新闻出来后才知道”。在与相关员工沟通后,员工给他的解释大体有三方面,一是不能等到困难的时候才发债,二是目前融资利率比较低,三是西方银行的融资管道不是很通畅,所以华为转向了国内。
华为到底缺不缺钱?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显示为负
尽管账面躺着两千多亿,任正非也“亲自盖章”资金充裕,但华为面临的财务压力并不小。
根据联信评估报告,2020年上半年华为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负,为-51.52亿元,这是近年来首次发生的状况。此前,2019年同期这个数字为54亿元,2018年、2017年的数字则分别为746亿元、963亿元。而根据《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华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14.85亿元。这个数字意味着,华为挣钱的速度赶不上花钱的速度,也就是说尽管华为的账户上不缺钱,但现金流已呈现净流出状态。
近两年来在遭受美国制裁后,华为原本稳定的业务形态正在发生改变。自2018年起,手机所在的消费者业务BG成为华为公司几个业务中最大的现金流,给华为营收创造了一半、甚至更多的收入。2018、2019年消费者业务的营收分别为3460.98亿、4623.31亿元,占公司营收的48.39%、54.41%。到了2020年第一季度,该业务更是为华为贡献了61.24%的营收比例。
这个时期华为手机业务也达到巅峰,华为在2020第二季度中,手机销量超越三星,成为全球第一。但随着美国在2020年第二季度对华为开启的第二和第三轮打压,华为的手机业务开始大幅度下滑。今年1月28日,IDC公布的2020年Q4全球手机出货量数据显示,华为已经掉到了全球第五,市场份额8.4%,仅出货3200万部,同比下滑高达42.4%。而近期由于芯片缺货,华为手机的市场份额还将继续下滑。
最大现金流业务面临不利局面后,华为进行了业务调整。今年2月9日,任正非在接受媒体采访中称,华为开展了“南泥湾”计划,“这个名词实际上就是指生产自救”。具体包括,把5G网络铺到了柏林、马德里、苏黎世、首尔、曼谷等全球国家。在5G应用上,选择矿山作为突破口。“中国有5300多个煤矿、2700多个金属矿,如果能把8000多个矿山做好,我们就有可能给全世界的矿山提供服务......我们不依靠手机也能存活。”他称,今年其他业务差不多能对冲掉手机业务的下滑。
外界也看到,华为加大对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投入。
特殊时期,华为也在开源节流,有了不同于以往的做事风格,比如在投资上。华为此前曾在2011年10月叫停风险投资,称要聚焦主业。而在2019年4月,华为持股100%的哈勃投资成立,开始进行频繁的项目投资。截至目前,哈勃的公开投资事件已经有27例,主要投资范围集中在半导体产业链上。作为哈勃投资第一股,思瑞浦已于今年9月登陆科创板,给华为带来几亿元回报。除了思瑞浦,灿勤科技、山东天岳、好达电子、东芯半导体等被投企业,也都在IPO的进程当中。
身扛几千亿营收的手机业务大势已去后,华为急需找到新的增长点。对于华为来说,当前正处在一个不确定的当口上,再加上正在进行的5G大规模建设潮,以及汽车方案等新业务的布局等,通过境内发债也是及时补充现金流的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从余承东“示弱”比亚迪,看华为的战略理性与战略纪律
从放弃20万人民币以内市场的战略选择,我们能看到华为这家企业在战略认知上的深刻洞察力,以及在战略选择上的理性与战略执行上的纪律性。而这正是华为这种世界级优秀企业的特征所在。华为与比亚迪:中国商业界的双星闪耀
希望通过华为与比亚迪的案例,能够真正对中国其他企业产生深刻启示。学习这二者,不只是学习表面的一些管理方法论与工具,而是能够学习它们深层次的技术信仰,学习它们在技术研发上压强式投入的雄伟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