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击特斯拉

融中财经阿布2021-03-03 12:07 大公司
风卷着金子往北吹,谁又能忍住这样的诱惑呢?

2020年底,有消息在业内流动,“小米要造车了”。不少人闻风而动,跑步去重仓了小米的股票。

自2018年登陆港股,小米的股价一直不温不火。上市时,雷军放下豪言壮语“要让上市首日买入小米股票的投资人赚至少一倍以上。”

不到一年,小米较发行价跌了50%有余,让这位大佬也焦虑的不敢出门见人。谈到不断下跌的股价,雷军坦诚的讲:“我都焦虑得睡不着觉。大家都投资了55亿美元了,要是跌得太难看,我还怎么出去见人?”

为此,雷军为首的小米管理层进行了不少回购动作,并承诺不抛售,但很长一段时间内,小米的股价都处在低迷中,但另一边,小米的营收和净利润呈现两位数的增长。

就在小米被爆出造车的当天,小米股价直线上涨,消息传出的第11分钟,小米市值秒增近900亿。2月19日收盘时,小米集团当天的股价大幅上涨了6.42%,收于30.65港元/股,仅一天,市值就上浮了500多亿港元。

有人戏谑:“小米造车,短期就是拉拉股价而已。”

如今,不仅是小米,科技巨头们都一个猛子扎进造车的大洋之中。这趟航海之旅,百度、阿里、腾讯、苹果,一个不落,都顺着水流的方向快速前行。而鏖战数年的特斯拉,在一月份的销售量环比下跌35%。

全球科技巨头,正在夹击特斯拉。

01

雷军的“酷同学”

业内对小米造车就是拉股价的嘲讽,也并非没有道理。

对于造车,小米给出的回应是含糊其辞的。2月19日,小米确定造车的传闻流出。当时,小米的反馈是“等等看看,暂时没有。”3天后的21日,小米再次回应“就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是立项阶段。”

小米回答了,但又什么都没回答。

而顺着时间回溯,雷军对于造车,有着一个酷同学梦。

小米最早被传出造车,是2014年,彼时,正是造车新势力的“百车大战”。通过这次厮杀,走出了3家头部:蔚来、理想和小鹏。

而就在2015年,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先后投资了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3押2,不可谓不是重仓了。

除了顺为资本的下注,小米的生态链企业中,也投资了不少上下游相关的企业。

小米,2015年至2019年的五年间,申请的汽车相关领域专利数量共计638件,2020年的申请量(部分未公开)约为134件。仔细研究发现,这些专利技术以原创为主,主要是一些功能性的开发,尚未深入到汽车整体结构的设计中。

而雷军本人,对新能源汽车更是抱着极为开放的心态。早在2013年,雷军到硅谷参加了一次GMIC大会,大会上,新能源汽车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甚至,他在当年的11月还发布了一篇文章,专门谈到了“酷同学”——Elon Musk,还随文附上了两人的合影。

8-1.png

据媒体报道,2018年小米就已经在内部启动了名为 “micar” 的造车项目调研,由负责制定小米战略的参谋部牵头。

而时任小米参谋长的王川曾在2019年第三季度小米决策层董事会上,拿出一份汽车行业调研报告向雷军建言,认为2019年底到2020年初是小米造车的最佳时机。

2020年12月11日,小米集团与比亚迪共同创立联合实验室,一同开始搭建技术开发平台,随后“小米蓝天计划”曝光,一款被称为“年轻人的第一台车”的青悦S1被放上网络,预售价仅为84999元,与现在市场在售新能源汽车相比,性价比简直不要太高,但小米官方始终没有对此传闻做出回应。

8-2.png

业内对小米造车的意图,大致认为是小米生态的打造。

目前,小米已经拥有多个屏,如手机、电视等,在智能家居方面,更是成绩斐然,拥有小米音响等一整套家居系统。

如果将汽车屏幕也拿下,那么小米在移动出行方面,将形成强衍生。并可以顺利的将已有的模块组合移至到汽车屏幕中。

如此考量,小米的场景,从智能家居再拓展到了智能出行。除了业务上的补充和拓展,小米想要造车,或也是不得不为之。

那就是长期被低估的股价。虽然去年股价因业绩上涨而开始回春,但今年1月,美国将9家中国企业列入了黑名单,认为这些企业跟中国军方有关联,其中就包括小米。被列入黑名单的公司,将受到禁令的制约,美国投资者被禁止持有黑名单中企业的股份。小米有一部分股份被美国投资者持有,受到这一禁令影响,美国投资者纷纷开始抛弃小米股票。

很显然,如果加上风口造车之势,小米的股价将会重新得到投资者的热情追捧。

就在小米集团回应“还未正式立项”之后,2月22日,小米港股股价开盘高开低走,盘前一度涨近2%,不料开盘后直线下跌。小米造车,或许已经是骑虎难下?

除了小米的多年筹谋,进入2021年,多家科技巨头宣布造车。

02

新一轮造车大战

1月11日,百度官宣,正式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一个月后,曾任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CTO的夏一平出任百度造车公司CEO。

夏一平毕业于英国埃塞克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电子工程学院,曾任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CTO,2018年,摩拜被美团收购后,离开摩拜。

在加入摩拜之前,夏一平有过多年汽车行业经历,他曾任菲亚特克莱斯勒亚太区智能车联事业部负责人,也曾在福特亚太和北美工作5年,负责过福特智能车载系统SYNC产品在中国的本地化。而在进入汽车行业之前,夏一平在通信行业工作过5年,负责过软件开发,架构,通信系统架构,并从事过产品规划和市场等工作。

百度AII IN AI的口号喊了几年,凭借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基因,百度的这盘棋开局利好。百度造车靴子落地,入局的方式,是与吉利合资建立整车厂。与此同时,阿里、华为和FF也是通过这种模式参与到这场造车大战中。

2020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浦东新区三方联合打造的百亿级项目 “智己汽车”正式启动,致力于高端智能纯电汽车的开发。

更早一点的2019年,华为明确了自己的战略选择,“华为不造车,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指出“华为致力于成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

不过同年5月,华为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与四大BG平级。去年10月,Mate 40系列的发布会上,华为发布了只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在一次强调,华为不造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

尽管华为屡屡强调自己“不造车”,但不少人认为,华为距离造车,只差一个LOGO。

事实上,回顾此前的历史,华为也曾一度拒绝做手机。2002年,时任运营商解决方案部副部长的张利华在一次任正非出席的研讨会上建议,“尽快立项3G手机”时,被任正非拍着桌子骂道“华为不做手机这个事,早已有定论,谁又在胡说八道!谁再胡说,谁下岗!”

但即使如此,一年后,华为终端公司成立。回溯当时的背景,2002年,华为第一次出现负增长,业务拓展受阻,竞争压力增大。西方厂商吸取固网电话市场被华为大白的教训,开始围剿华为,只要华为退出某款产品,他们就大幅度降价。

而今,华为在手机业务上亦如昨日,华为的造车之旅是否会开启,尚不能定论。

目前,阿里、百度、腾讯都已经切入新能源赛道,海外,苹果、三星亦有所布局,各方势力暗战,错综复杂。几年前,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主要是传统车厂与互联网出身的新势力的较量。

如今在新势力纷纷上市后,科技巨头们入局,这汪春水,再次被搅动。

03

围攻特斯拉

新势力和科技巨头的围攻之下,特斯拉正在被围攻。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汽车产销降幅收窄至2%以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却创历史新高,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

从各大新能源车企相继发布的2021年首月销售快报显示,1月份,比亚迪旗下新能源汽车销量20178辆,同比增长182.8%;蔚来汽车销量为7225辆,同比增长352.1%;小鹏汽车销量为6015辆,同比增长470%;理想汽车则为5379辆,同比增长355.8%;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8万辆,同比增长446.6%。

常年霸占榜首的特斯拉的销售量正在放缓。1月,特斯拉共交付新车约1.55万辆,环比下跌35%。作为特斯拉的主力车型,MODEL 3的1月销量为13843辆,比2020年12月份减少8320辆,环比下跌42%。

销量下跌,市场认为与特斯拉质量问题有关。就在2月初,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就消费者反映的异常加速、电池起火、车辆远程升级等问题约谈特斯拉。

随后,特斯拉方面对此回应称:“特斯拉诚恳接受政府部门的指导,并深刻反思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全面加强自检自查。”

过去,特斯拉一直被认为品控堪忧,甚至,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和美国工程顾问桑迪·芒罗对话时,接受了后者对特斯拉Model 3质量控制问题的质疑和批评,并直言:“在新车型增加产量期间购买特斯拉可能不是一个好主意。”

马斯克在采访中说:“我们花了一些时间真正解决生产问题。有朋友问我:‘我应该什么时候买特斯拉?’我的回答是:‘好吧,要么一开始就买,要么等生产稳定下来再买。但在生产加速过程中,要让产量直线上升并在所有小细节上做到完美的确非常困难。”

近年来,特斯拉的质量问题一直不断。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已发生了至少20起“车辆自燃事件”。大灯起雾、镀铬条不对齐、行车有异响质量问题也令人堪忧。去年12月特斯拉Mode3还被发现其存在外部面板缝隙不均匀及油漆作业方面的问题。

对于销量下滑,特斯拉品牌方面回应称,“这是对特斯拉市场表现的不全面认知,特斯拉2021年销量下跌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新车出口至欧洲,中国市场仍供不应求,甚至交车周期也出现延长现象。另外,受到元旦等法定假期的影响,营业额、利润等数据震荡微调属于正常现象,很多公司也有这种情况出现。

但事实并非如此,当前,特斯拉不仅需要面对中国市场众多参与者的挑战,在欧洲市场,特斯拉的日子也不好过。

2020年全年,特斯拉在欧洲范围内销量总计8.7万辆,除了不敌雷诺Zoe9.96万的销量数据,也正逐渐被开启销售仅3个月的大众ID.3追上,后者在2020年(即仅第四季度)就售出了5.69万辆。两者价格皆低于Model 3降价后的价格。

纵观全球市场,特斯拉在美国占据了电动汽车80%的市场份额,是绝对的主要战场。2月18日,特斯拉宣布下调Model 3和Model Y标准续航版售价,这一调整,也将特斯拉的本土竞争优势拉的更大。

虽然腹背受敌,但特斯拉在全球的新能源车领域,都是标杆性企业。他所创造的新格局和市场,并非其他企业一夕之间能追赶上的。

在中国市场,蔚来、理想、小鹏势头生猛,加上科技、互联网巨头的入局,未来,新能源市场是否会将特斯拉优势挤掉?还是要从产品质量、价格几个方面着眼。

小米被爆出造车时,也观点认为,小米将走性价比路线,如果小米在保持质量的前提下,真的复制了在手机上的成功,那本土企业的逆袭,并非不可能。

雷军十分擅长把握趋势,在他的指引下,无论是小米系生态企业,还是顺为资本,都收获了不少IPO。他曾说过一句知名投资界的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

随着新能源汽车船行至今,在产品、体系上皆逐渐成熟。销售放量之外,股价更是一飞升天。火热的市场,正在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大厂们撸起袖子自己干,让整个市场的态度逐渐清晰。

科技巨头下场造车,是不是新的风口。小米是否又能飞起呢?

风卷着金子往北吹,谁又能忍住这样的诱惑呢?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博望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博望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