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公告少了210亿,让小股东失望后,中信证券遭遇砸盘
券商“一哥”也缺钱了?
3月首个交易日,连续大跌的A股终于回血,“券商一哥”中信证券(600030.SH)却因为一纸配股预案,市值一天没了近210亿,还引发了整个券商板块的“流动性危机”担忧。
日前,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按照每10股配售不超过1.5股的比例向全体股东配售,配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80亿元,拟用于发展资本中介业务、子公司、信息系统建设等。
虽然券商“补血”在2020年以来并不罕见,中信证券也喊出了借此进一步实现“航母级券商”的目标,但在市场情绪低迷的股价高位进行280亿的配股募资,对中小股东来说这意味着短期被“割韭菜”。通俗理解,配股意味着要么强制花钱买更多股票,要么手中股票被打折。
“都是融资,但定增‘圈’的是有钱机构的钱,配股‘圈’的是现有股东的钱,”有投资人士向AI财经社表示,“目前很多人认为这是券商行业的周期顶部,这个时候配股一方面会让中小股东伤心,另一方面会有很多短线持股或者不看好未来走势的股东提前抛售,这对股价又是一种打击。”
在这份超过过去两年净利润之和的募资计划中,中信证券还提到了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中国投资银行”。但在国内投行市场中,上一个喊出“打造中国的世界级投资银行”的还是中金公司,尽管后者近年来“投行老大”的光环逐渐暗淡,但仍然是港股市场IPO的承销霸主。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内互联网科技、电商等内地企业密集赴港、美上市潮下,中信也将加码国际投行业务。
尽管此次配股被视为短期利空,但多数分析师认为对中信证券来说是长期利好。但关键的问题是,未来中信的业绩能否支撑未来的股价,去年财报已经暴露出中信增长“失速”,而中信建投的追赶越来越紧了。
券商扩表还是“割韭菜”?
280亿募资中,中信证券有不超过190亿元将用于发展资本中介业务,其在配股必要性中提到了四点:打造航母级券商、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投行业务、降低流动性风险。
国泰君安非银团队分析称,中信证券此次配股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流动性监管警戒要求,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其资本实力。
根据去年下半年深圳证监局发布的一份通报指出,中信证券净稳定资金率连续8个交易日在预警标准以下,流动性覆盖率持续围绕预警标准上下波动。而2020年半年报显示,中信证券流动性覆盖率为135.33%(预警标准120%),在所有上市券商中“垫底”,较2019年末下降15个百分点,而2018年时这一数据还高达247.92%,净稳定资金率123.16%也紧贴监管预警线(120%)。
AI财经社发现,从去年开始,券商行业在再融资新规下进入疯狂“补血”模式,尤其定增市场快速扩容。近一年来,已有10余家上市券商定增落地,预计募资超千亿元,实际募资接近900亿元。
进入2021年,除中信证券配股之外,也已经有国海证券、东兴证券、国联证券3家上市券商纷纷抛出定增方案,募资额合计不超过320亿元。
华西证券非银金融组组长罗惠洲向AI财经社分析称,当前券商密集再融资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是自身发展需求,二是对标国际,尤其是国际投行巨头摩根士丹利无论在市值还是净资产方面,都已经达到“以1敌15”的规模——截至2020年年末,摩根士丹利的总市值几乎等同于A股券商top15市值之和,净资产也同样庞大。而随着外资控股逐渐放开,国内外资控股券商已经有9家,国内券商面临的竞争挑战愈加严峻。
在自身发展方面,券商对资金消耗较大的主要有三大业务,一是融资融券,二是大交易即衍生品类的自营业务,三是科创板与创业板注册制保荐机构跟投。
罗惠洲进一步分析,当前市场形势下,融资融券业务并非最旺盛的时候,而进入2021年IPO审核条件明显收紧,所以券商最迫切的资金需求来自第二点。“在金融危机以前,FICC(固定收益证券、货币及商品期货)一度为高盛贡献了40%的收入,这也是最能反映投行实力的业务,但对资金的消耗需求很大,”罗惠洲表示,“尤其在外管局强调加大跨境业务试点之后,头部券商对标国际投行的需求更加旺盛了。”
从年内新增再融资的用途来看,前述券商除了运用部分资金向子公司“输血”外,大部分资金拟投向信用交易等资本消耗型业务,其中国联证券拟不超过25亿元用于进一步扩大包括融资融券在内的信用交易业务规模,不超过30亿元用于扩大固定收益类、权益类、股权衍生品等交易业务。东兴证券拟运用不超过30亿元用于扩大投资交易业务规模,不超过30亿元用于扩大融资融券业务规模。国海证券拟运用不超过40亿元用于投资与交易业务,不超过25亿元用于资本中介业务。
但对于中信证券选择配股而非定增与可转债,一位券商人士对AI财经社表示:“这可能是中信证券比较‘懒’的做法,没有站在中小股东的立场考虑,但对大股东是好事,这与定增的方式刚好相反。”
具体看中信证券的配股计划,公司计划以A/H股配股股权登记日收市后的股份总数为基数,按照每10股配售不超过1.5股的比例向全体A/H股股东配售配股,A股和H股配股比例相同。
这种方式之所以引起投资者不满,是因为配股一般是向所有股东进行配发股份,折价配股一般具有强制性,如果股民不参与,自己所持股份市值将缩水,叠加AH股溢价现象,同样的配股比例A股可能对应更大的下跌空间。而根据中信证券的测算,在净利润增长10%的条件下,公司每股收益将在发行后摊薄至1.22元。上述券商人士表示,一般情况下,配股折价比例40%都很难弥补中小股东的短期损失。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经有国元证券、招商证券、山西证券、东吴证券、天风证券、国海证券等多家券商顺利实施了配股计划,合计募资约370余亿元。
但关于配股对公司基本面及股价的影响,罗惠洲认为股价的波动主要源于市场情绪的宣泄,长期来看有利于公司发展,不会影响其龙头估值。“而且考虑到当前整个板块基本面的稳定性,此次配股“砸出来”的坑不失为一个好的投资机会。”
3月1日,中信证券股价一度大跌超8%,截至收盘,跌幅收窄至5.98%,报25.62元/股,市值全天蒸发约210亿元。在中信证券带动下,多只券商股飘绿,兴业证券、方正证券、长江证券等跌幅居前。而拉长时间线可以看到,包括中信证券在内的整个券商板块均表现不佳,其中中信证券自1月21日以来累计跌近18%,同期大盘跌幅不足1%。
在机构持仓方面,中信证券在去年四季度遭到公募基金明显减持。对此罗惠洲表示,机构对中信证券的态度可以对比整个抱团股,只是机构阶段性态度的改变。“此前‘散户阵营’通过券商ETF持有相关公司很大比重的股份,叠加近期市场情绪的变化,机构没有必要在市场流动性收紧、利率上行等利空背景下为散户‘抬轿’”,罗惠洲认为,“但从目前板块的估值与基本面支撑来看,券商板块向下的安全垫已经很足。”
券商“一哥”靠什么
在此次再融资之前,中信证券2020年增长“失速”的业绩快报也引起了市场关注。
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尽管中信证券仍以543.48亿元的营收、148.97亿元的净利润坐稳券商“一哥”的宝座,但增长速度明显滑坡。
在行业普遍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信证券因为巨额计提减值准备净利润仅较2019年提升21.82%,而同期中信建投净利润较2019年同比增长约73%达到95.09亿元,二者差距进一步缩小。
而中信证券的各大业务线,正在受到不同方向的“围剿”。
根据现有数据,去年上半年,除自营业务实现超75亿元投资收益优势明显之外,中信证券其他业务线压力明显,经纪业务方面国泰君安凭33亿元位列第一,资管业务中信资管也位于华泰与东证资管之后。投行业务方面,中信建投实现净收入19.95亿元位居榜首,中信证券与中金公司分列以18亿元和15.41亿元收入位列第二、三位。
而去年中信的巨额资产减值主要来自信用业务,包括股票质押式回购和约定式购回项目信用风险上升,公司审慎评估项目风险,足额计提减值准备;公司融资融券、其他债权投资规模较上年末有较大增长,资产减值准备相应增加。
去年是A股IPO大年,尽管中信证券在主承销金额(包括首发、增发、配股、债券等)、主承销收入方面均位列榜首,上会数量也以63家居首,但随着国内公司赴港、赴美上市潮,中信证券在国际投行业务方面已经略显落后,而昔日的“投行老大”中金公司还占据着霸主位置,此次配股或将助其扭转局势。
根据中金公司回A的招股说明书,其A股及港股的股权融资承销规模在2019年均排名行业第一,2020年上半年,作为全球协调人主承销港股IPO项目4单,排名市场第一;并购业务持续发展并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已公告并购交易23宗,在中国并购市场总排名第一,其中在中国境内并购市场排名第一,在中国跨境并购市场排名第二。
除国际投行业务之外,中信证券公募赛道的布局也在加速。公司日前公告,计划用30亿元打造资管子公司,主要从事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和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等业务,根据监管方面的要求,还将会为其子公司提供累计不超过人民币70亿元的净资本担保承诺,且在该子公司中信证券资管设立后,将由其承继中信证券的证券资产管理业务。
对此业内人士多解读为中信证券为满足监管要求、申请公募牌照铺路。按照去年7月证监会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内容规定,若新规顺利出炉,券商可以同时控制一家基金公司和一家公募持牌机构。
截至目前,券商设立的资管子公司已经有19家(不完全统计),而成立资管子公司并由其申请公募基金牌照,是除直接申请、出资设立公募基金公司外券商获取公募基金牌照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取得公募牌照已有8家。
猜你喜欢
奇富科技:第三季度收入43.70亿环比提升5%,新增4.5亿美元回购计划
截至2024年9月30日,奇富科技平台已服务162家金融机构,注册用户数达到2.543亿,同比增长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