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上演涨停潮,“银茅”创历史新高
昔日牛市旗手券商股“失灵”,一度受疫情冲击之苦的银行股强势补位。
2月5日,A股分化的“抱团牛”行情持续,但银行板块的异动还是打破了春节前的宁静。随着疫情倒逼的资本让利告一段落,银行财报也大都释放出行业拐点的信号。继“中国巴菲特”李录大买邮储银行之后,高毅、睿远、景顺长城,以及高瓴资本、摩根士丹利等国内外知名机构也密集调研银行股。
有分析认为,在宏观经济复苏支撑,货币政策收紧倒逼风险偏好降低等背景下,市场资金或从高估值抱团股逐渐转向低估值的业绩景气赛道。
银行涨停潮“银茅”新高 上市新股久违封板
今天早盘,新股重庆银行上市首日大涨44.04%触及临停,无锡银行、青岛银行先后封板,光大银行封板后尾盘开板,长沙银行、张家港行、厦门银行、苏农银行等多家城、农商行涨幅超过5%,招商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等集体创下新高。
其中,作为资金抱团的重要标的,招商银行股价节节攀升,今天盘中最高涨4.56%触及55.94元/股高点,市值突破1.4万亿。截至收盘,招商银行涨幅收窄至2.32%,股价报54.74亿元,总市值1.38万亿元。
拉长时间线可以看到,今年以来招商银行已累计涨逾24%,仅次于平安银行(28.90%)、邮储银行(27.62%),后者于去年年底刚刚获得素有”中国巴菲特“之称的资本大佬李录加持,其43亿港元建仓10亿港股邮储银行,引起业内关注。此后的1月13日,深耕银行投资的否极泰基金经理董宝珍发微博表示,银行金融有世界级投资机会,并称银行就是下一个“白酒”。
作为零售业务转型代表,平安银行与招商银行的“零售之王”争夺战愈演愈烈,但后者领先优势明显。去年前三季度,招商银行与平安银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214.30亿元、1535.4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70.70亿元、289.2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次新股再次回到市场视野,重庆银行也在行业高景气度支撑下,迎来银行新股的一次“久违”封板。去年10月厦门银行首发上市涨停开盘,但临停复牌后随即开板,之后更是连续多日下跌。
重庆银行是国内第3家、西部首家城商行“A+H”股,也是今年首家银行IPO。早在2013年11月,重庆银行成为首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内地城商行,其港股股价近期也受A股上市影响股价有所上扬,今天盘中一度大涨3.36%。
机构密集调研 券商建议关注基本面、资金面
银行股大涨的推动下,机构开启密集调研。
统计显示,继建仓邮储银行之后,李录旗下的喜马拉雅资本近期还调研了无锡银行,后者同时接待了包括国盛金融、汇添富基金、中信建投等5家国内机构,高毅资产、睿远、景顺长城、摩根士丹利等知名买方和卖方也在近半年密集调研。
此外,宁波银行也获得多家机构调研,除上述罗列机构外,交银施罗德也参与其中,而高毅更是先后5次反复调研该银行。此外,上海银行、苏州银行也被机构关注。
但最重要的支撑来自基本面。截至2月5日,已有18家上市银行披露2020年年报或快报,其中净利润同比正增长的银行占比近9成,在疫情冲击宏观经济与资本让利等背景下, 表现亮眼。其中,厦门银行、长沙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在5%以上,无锡银行、张家港行、招商银行增速也接近5%。
对于市场资金的转向,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锋对AI财经社表示,银行板块的核心逻辑是宏观经济向好支撑,而流动性收紧预期会降低市场风险偏好,银行股作为稳健标的关注度得到提升。戴志锋团队此前也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从地产贷款新政等政策可以看出,2021年货币金融政策将淡化“总量”、强调结构,这会进一步保障银行资产质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银行分化是未来的趋势。结构化的货币金融政策会使得净息差弹性较弱,经济分化和流动性分化背景下,市场抱团必然首选优质银行,最终“好的越好、差的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