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有机遇也有挑战,突破6000亿市值的“安防一哥”
自公布三季报以来,海康威视股价加速上行,市值接连突破5000亿元、6000亿元整数大关,目前已经是深交所市值第六大的上市公司。
在美国政府打压中国高科技公司的背景下,海康威视股价自2018年以来持续承压。2019年10月,美国商务部正式将海康威视列入“实体清单”,再次引发了资本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担忧。海康威视对此公开回应称,公司产品大多为自主研发,对美国技术的依赖度非常低,因此无惧美方的打压。
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冲击,海康威视营收却呈现出逐季改善的趋势,2020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5.2%、6.2%、11.5%。在软件业务的带动下,公司毛利率水平也持续创出新高。
事实证明,安防一哥的上述表态并非虚张声势,资本市场对于美国实体清单影响预期过于悲观。随着软件产值占比持续提升,海康威视估值逻辑不断从硬件公司向软硬件一体化公司转变,智能安防、智慧消防等创新业务的快速发展更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估值水平。
随着股价大涨,海康威视的动态市盈率已经达到50倍的历史高位,公司未来发展是否已经高枕无忧?需要看到的是,美国芯片禁售对海康威视的潜在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而且其国产芯片供应商华为对安防市场的进攻也进一步加剧竞争。面对内忧外患,如何尽快改善公司在芯片领域的劣势局面,有效应对上游厂家进行产业链扩张的冲击?对海康威视来说仍是一道必答题。
1
To B业务增长提速 企业级业务超预期
过去二十年,在国内加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一批政府工程带动了安防行业的高速发展。数据显示,2010年-2018年,国内安防行业整体市场规模由2400亿元增长至760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5.5%;产业中游的视频监控市场规模由242亿元增长至119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2.1%。
这成为海康威视最大的增长红利,自2010年上市以来,公司营业收入由36.05亿元增长至576.58亿元,近十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0.27%。截至2019年末,海康威视全球市场份额达到23%,连续九年蝉联视频监控行业全球第一。
未来,随着国内安防基础设施布局逐步完善,以及城镇化速度放慢,传统安防行业增速近几年不断放缓,政府采购带来的政策红利已经到了尽头。对海康威视而言,公司营收规模虽然保持了增长趋势,营收增速却出现了明显下滑。如下图所示,2015年前公司营收增速能够保持在40%以上,但至2019年已经下滑至16%。
针对这一状况,海康威视于2018年底将原来的公安、交通、司法、金融、文教卫、能源和楼宇七大行业事业部资源重新整合,划分为PBG(公共服务事业群)、EBG(企事业事业群)、SMBG(中小企业事业群)三大事业群。
其中,PBG主要涉及公安、交通、司法事业部等公共服务事业群(To G业务),受政府财政投入和招投标进展的影响大。EBG则服务大型企事业单位,主要涉及金融、能源、楼宇、文教卫等行业。SMBG则服务中小企业,需求碎片化特征较为明显。
2020年H1财报数据显示,海康威视公共服务事业群实现营业收入59.68亿元,占比约40%,而来自企事业事业群、中小企业事业群的To B业务占比达到60%。其中,公司EBG业务同比增幅达到20.15%,超出市场预期。
实际上,从全球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市场来看,企业级市场规模非常庞大,远高于政府需求。受经济水平、消费观念等因素影响,国民安防意识较国际平均水平低,国内民用安防市场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一些发达国家的民用安防产品普及率达到70%左右,我国只有11%。
作为安防领域龙头,海康威视一直对碎片化的民用安防市场保持高度重视与敏感。2019年3月,海康威视提出“物信融合”的数据架构,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首次阐明智能物联网与信息网进行规模化、体系化数据融合的路径和方法,并发布物信融合数据平台。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随着5G商业化的逐步落地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企事业客户数字化转型需求开始高速增长,海康威视2020年上半年企事业事业群59.14亿元的收入水平已经与公共服务事业群(59.68亿元)基本相当。
企业级市场业务的高速增长不仅弥补了政府采购需求的短期疲软,更逐渐拓展了传统安防行业的边际范围。随着智能监控设备的AIoT化,安防领域很可能是人工智能技术最先落地的一个场景。目前,海康威视已经将公司发展战略定义为物联网服务提供商和大数据服务公司,万亿级的企业数字化市场再次为海康威视打开了成长空间。
2
软件业务贡献度提升 创新业务创造第二增长曲线
实际上,早在2019年5月,也就是海康威视首次被曝出可能被特朗普政府列入黑名单之时,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胡扬忠就在投资者接待时明确表示未来更看好企业市场,这也进一步解释了海康威视从七大事业部变为三大事业群的战略思考。
与此同时,胡扬忠还在接受问询中明确表示,尽管海康威视仍依赖硬件赚钱,但长期看公司软件业务的比重会持续增加。此外,海康威视未将自身定位于纯粹的硬件公司或软件公司,而是要做软硬件结合公司。
众所周知,一家企业的发展既离不开行业周期这一大背景,也与掌舵人的战略眼光密切相关。海康威视自中兴事件发生以来就已经对可能出现的美国贸易限制有所准备,除了对供应链管理进行强化、美国物料的必要替代之外,公司于2018年底战略性地统一调整了软件架构,建立了面向全公司多个行业和多个研发团队的统一软件研发体系。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海康威视软件附加值占收入比例已经达到32.31%,较上年同期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也带动了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2020年上半年毛利率达到49.76%,较上一年同期增长了3.4个百分点。
此外,海康威视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机器人等创新业务也逐步进入到收获期。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创新业务共实现销售收入25.11亿元,同比增速达到40.4%,创新业务在公司总收入中的占比已经超过了10%。
需要看到的是,海康威视智能家居软件收入占比的提升让公司逐渐从硬件公司向软硬一体化过渡,而萤石网络(智能家居)等业务的拆分上市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估值水平。
2021年1月8日,海康威视宣布拟将其控股子公司萤石网络分拆至科创板上市。作为公司创新业务的代表,萤石网络目前已在智能家居和物联网领域初具规模。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萤石网络营收分别为10.26亿元、15.15亿元、24.2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37亿元、1.19亿元、2.60亿元。
2019年开始,萤石网络进一步构建了“1+4+N”智能家居IoT生态,在萤石云的基础上搭载了包括智能安防、智能入户、智能控制、智能机器人在内的四大自研硬件,实现住宅、办公室、商铺、学校、酒店等场所的全屋智能化。
最新季报显示,2020年1-9月,萤石网络实现营业收入20.49亿元,净利润2.72亿元。截至2020年9月末,全球萤石物联云平台IoT接入设备约9500万台,月活跃用户超过2600万。
如果说软件附加值的提升强化了海康威视软硬一体化的协同能力,创新业务的快速发展则为公司打开了第二成长曲线,二者共同促进了海康威视主营业务的“去安防化”。
3
芯片短板仍需补齐 万亿增量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需要看到的是,相比于公司营收增速的恢复,海康威视利润增速并没有显著提升,其中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仍出现了2.48%的微幅下滑。截至目前,公司动态市盈率已经达到50倍的历史高位。
软件业务占比提升、创新业务高速增长以及萤石网络的分拆上市显然是海康威视股价上涨的催化剂,但围绕在公司头上的两大不利因素却始终没有消失。当市场情绪往一个方向过度炒作时,理智的投资者不应忘记风险因素。
首先,美国实体清单对海康威视的负面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从产业链角度上看,芯片在安防监控产业链中处于金字塔尖的位置,视频监控系统前、后端设备以及中间的传输系统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相应芯片的支持。
一般来说,监控系统中主要涉及前模拟监控系统的ISP芯片、DVR SoC芯片,以及网络监控系统中的IPC SoC芯片、NVR SoC芯片。目前,上述四类芯片在较大程度上都实现了国产化替代,但高性能AI芯片仍然高度依赖进口,尤其是对后端的服务器芯片影响较大,国内芯片企业在CPU、GPU等高端芯片领域与安霸、德州仪器等国外大厂商仍有较大差距。
缺少海外高端芯片会影响到AI处理能力,但还不至于对整体解决方案造成致命影响。近年来,以华为海思、富瀚微为代表的国产安防芯片企业发展也较为迅速。其中,华为海思DVR SoC芯片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70%。
自美国贸易制裁实施以来,海康威视已经加速了供应链中美国芯片的替代,并与华为海思、富瀚微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然而,由于华为在安防领域的拓展,资本市场又一度担心海康威视将会被华为在芯片上卡住脖子。
由于传统安防技术壁垒不高,早期华为对安防领域并没有表现出太高的热情。但随着5G、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安防行业开始向全面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这让在芯片、算法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华为有了新的想法,并将安防提升为战略业务。
此外,目前智慧城市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城市安防正是智慧城市布局的重要一环,其重要性对于深耕5G应用的华为来说不言而喻。
对比来看,华为在5G通讯、计算机视觉以及AI算法布局上处于领先地位,芯片领域更是优势突出。而海康威视则在软件技术架构、渠道及客户粘性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但若担心华为为了竞争会对海康威视恶意断供则大可不必,毕竟产业链中游的安防设备是一个高度市场化且碎片化的市场。从商业角度考虑,华为跳过海康威视未必就能拿到更多行业订单,而放弃海康威视就是放弃了安防领域最大的下游客户。
此外,海康威视对芯片的布局也有着长期战略。一方面,公司采用了非常务实的态度,并没有贸然进入到芯片研发领域,而是将精力更多地放在AI机器视觉算法方面。另一方面,公司通过股东层面的交叉持股与富翰微结成了稳定的同盟。自2017年开始,海康威视以及控股股东中电海康集团分别对联芸科技、上海肇观电子等国内芯片企业进行了战略收购及投资。
总体上看,海康威视一直对自身短板有着清醒的认识,并持续强化了在研发领域的投入。2017年-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31.94亿元、44.83亿元和54.84亿元,研发费用率由7.62%提升至9.51%,2020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率更是达到了11.28%的新高。尽管面临较大的业绩压力,海康威视依然保持了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与投入,这也是公司在发展方面坚持长期主义的一个表现。
物联网时代打开了传统安防的成长空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万亿级市场带给安防行业巨大增量。若海康威视能够占据其中10%的市场份额,也将是千亿级别的收入体量。但智能安防时代也给了产业链上游算法、芯片厂家进军下游的机会,安防行业新一轮洗牌已经不可避免。可以预见的是,在智能安防时代,不止华为一家公司挑战海康威视的龙头地位。如何尽快补齐芯片领域的短板,并加速拓展数据分析和AI蓝海,将是海康威视保住全球安防一哥地位的关键。
猜你喜欢
奇富科技:第三季度收入43.70亿环比提升5%,新增4.5亿美元回购计划
截至2024年9月30日,奇富科技平台已服务162家金融机构,注册用户数达到2.543亿,同比增长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