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海尔消金等十余家金融机构踩雷学霸君,场景金融暴雷何时休?
中国没有了P2P,而“暴雷”一词却在场景金融上复活:一个通过理财收割中产,一个通过贷款收割穷人。
镰刀从未消失,只是调换了群体,可悲。
2020年12月3日,有一个年轻人从18层高楼绝望地跃下。
这一天之后,蛋壳公寓租金贷风波被平息,微众银行兜底;这一天之后,几十万房东、租客的权益保住了;这一天之后,隐藏在诸多消费场景中的金融暗雷依然没有消弭。
2021年一开年,学霸君轰然倒下,与微众银行一样的戏码:服务不能提供,贷款还要让消费者继续偿还,民生银行、海尔消金以及TCL小贷等十余家金融机构牵扯其中。
雷声一阵又一阵,场景金融的病根究竟在哪里?我们由表及里,一一去看。
1、
2021年1月1日晚,学霸君创始人张凯磊在朋友圈发布公开信称,因“爆雷”,公司最后的潜在投资人不再投钱,“奔跑了8年的学霸君还是在2020年的冬天倒下了”。
与蛋壳公寓暴雷一样,学霸君的倒下波及甚广,包括5万名学员、近3万名续费家长们,和8年间“陪跑”的3000多名员工、10000多位老师,以及100多个线下代理商们。
据自媒体消金界获取的一份资料显示,在一份近200人受害者的问卷调查中,过半数学生家长使用分期付款,背后涉及的金融机构或包括民生银行、中银消金、中信消金、河北幸福消金、海尔消金以及小恒钱包、TCL小贷等十余家金融机构,背后涉及的客单价有的高达10万元。
大到蛋壳公寓、学霸君,小到街头巷尾的理发店、餐馆、健身房,企业在收取预付款后暴雷、跑路不是什么新鲜事。无论有没有金融,暴雷都会发生,但若没有金融加持,暴雷涉及的人群不会这么大、善后不会这么复杂。
而场景金融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本质原因是这个产品对于金融机构、消费场景企业和消费者(贷款者)三方充满了诱惑。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消费信贷赚钱”,更何况金融机构。
然,对于天天喊着发力消费金融、零售金融又错失红利期的多数金融机构来说,想做消费信贷必须走一条捷径,捷径在哪里?自然是与消费场景合作,绕开流量巨头的封锁,直接获取客户、数据,“站着把钱赚了”,消费场景在它们眼中,就是一笔笔待入账的收入。企业怎么能够抵挡得住钱的诱惑?
对于拥有消费场景的企业而言,诱惑同样强烈。
那些无福消受它们服务的底层消费者通过贷款成为它们的客户。大量资金回笼后,很容易形成一个欣欣向荣的错觉,这也为场景金融的暴雷埋下了祸根。
诱惑也存在于底层的消费者中:为了享受一项服务“一次性拿出1万块”和“分12个月每个月拿出900块”,哪个选项更适合自己?一目了然。
诱惑的另一表达是需求,场景金融满足了三方需求,是个好东西,唯一的不可控的风险在于“掌控着消费场景的企业”。
2、
在消费场景无数次暴雷之后,一个问题悬而未决:融资的人究竟是消费场景下的借款人,还是拥有场景的企业?我们可以从蛋壳公寓事件中的三个维度去寻找答案:
1、从资金流向上看,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资金直接进入了蛋壳公寓的账户;
2、微众银行董事长顾敏直言:为了减轻年轻人的压力,我们设计的模型是,客户无需付利息,而由蛋壳去贴息;
3、蛋壳公寓招股书也直言:蛋壳直接将租户的租金贷视为蛋壳自己的融资活动,并承担向金融机构支付利息和兜底的义务;这种安排实质上是将未来租赁收入出售给金融机构。
这一番操作下来,哪里是租户借消费贷租房,明明就是蛋壳公寓面向金融机构发了个"ABS"。
若蛋壳公寓们能够“低价收房、高价出租”,这个金融监管体系之外的“ABS”不见得会暴雷,但实际情况是蛋壳等长租公寓“高收低租”,构建了一个庞氏骗局般的“金融产品”。
金融机构面向租户做的层层风控,能够控制单个租户的风险,而面对蛋壳产生的“系统性风险”,金融机构却束手无策,更让人无语的是:在金融机构与蛋壳们的合租过程中,居然还是被蛋壳们牵着鼻子走。
顾敏称:在过往,场景金融模式多为“通过场景主导金融”,而不是“金融和场景相互配合”。
场景金融存在问题,为什么金融机构依然要去做?
顾敏也已给出答案:“租金贷”累计有60万左右的客户,而到“蛋壳事件”爆发之前,尚处于贷款中的客户约16万。严格来说,有3/4的客户已享受过“租金贷”产品了,且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从整个大盘子来说,蛋壳公寓的这部分风险资产占比并不大。
场景金融的问题有没有办法解决?办法一直都有,只是没人去做,顾敏说:在未来,我们的模式更多的应该是用金融或银行服务去协助场景的有序发展。至少,“金融”和“场景”要处于相对平衡的位置,而不能是“一边倒”地由场景去主导整个业务的发展方向。
当然要这样,之前为何不这样?
场景金融暴雷的根本原因在于掌握消费场景的野蛮人吗?不,场景暴雷可以怪它们;场景金融暴雷的锅,应该扣在金融机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