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发射了金融业的首颗卫星“平安1号”

AI财经社牛耕2020-12-31 10:37 大公司
当然,科技创新并非要求企业不赚钱,而是不急功近利,才能像中国平安一样在长周期视野下赢得技术变革带来的更大收益。

12月22日,平安银行发射了金融业的首颗卫星“平安1号”,成为中国长征八号的第一批乘客。伴随物联网卫星星座建设逐渐完成,未来南北纬18°-54°的广袤地区,都能用物联网来管理资产。

在互联网巨头们痴迷于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短期变现时,中国平安为什么能在数十年的长周期视野下埋首硬核科技创新?

故事要从马明哲这个中国平安的掌舵人说起。2013年夏天,马明哲有一次穿着无袖T恤,出现在平安内部互联网业务高管的一个饭局上。大家都很吃惊,觉得马明哲今天很酷。马明哲说,“本来还想穿短裤,但夫人不让。”

这个故事后来被无数次提起,来作证马明哲对科技企业转型的渴望。马明哲认为,全球科技巨头才是金融业的“终极杀手”,金融行业必须主动拥抱科技。“平安要成为改革的产物,而不是改革的对象”。

多年过去,平安的科技转型已经获得外界认可。12月初,《经济学人》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平安集团是一瞥未来金融的窗口”。2019年在上海召开的人工智能大会上,平安获颁科技部普惠金融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创建资质,成为唯一入选的金融机构。

回顾平安的科技转型,平安能拿出哪些成果?在2020年这个疫情肆虐、金融业寻求新增长、新基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特殊节点,平安又能拿出哪些科技应用?

金融科技:做平台型公司

平安的金融科技转型可以分为四大阶段:2000年初次探索电商平台;2002-2013年开始用科技改良金融服务;2013-2016年正式探索“金融+科技”转型;2016年提出“金融+生态”,开始构建生态圈,对外输出技术。

在“金融+科技”阶段,从平安诞生了11家科技公司,它们主要是服务平安自营客户。类似“自己狗粮自己吃”,平安也有“牛刀效应”(杀鸡练手)和“技术盈余”说法,即先用自己的产品去打磨技术平台。

图/视觉中国

这一阶段的典型业务是普惠金融。2006年,平安作为深圳最大的金融机构,开始为市民提供贷款。

平安的最大创新是摒弃了“信用保证保险”模式,而是借助金融科技去发掘客户需求、判断对客户的放贷细节。他们瞄准了一群经营类客户:黑龙江佳木斯收木耳的种植户、重庆牌坊坝村养殖基地的个体户、内蒙古海拉尔编织传统丝线的手工人......

截至2019年底,平安普惠累计为1200万普惠金融人群提供借款服务。这一年,新增人群中有近四成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约六成借款人从未拿到过银行经营类贷款。而在企业端,民营企业占平安银行投放贷款企业的70%以上,小企业同比增长142%。

这些成果,也被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写入《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

当技术打磨完毕,平安开始把科技平台化,对生态圈输出。这即是2016年开始的“金融+生态”阶段。平安的科技从服务自营客户,变成“平台型+工具型”公司,成为平安集团的第二条增长曲线。

在全球疫情冲击下的,2020年前三季度,平安集团整体营收9951.22亿元,科技板块营收650.28亿元,同比增长8.3%,是平安内部最有韧性的板块。

在这一阶段,典型业务是金融壹账通。这家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FinTech(金融科技)解决方案,覆盖从营销获客、风险管理到运营客服的全流程服务。尽管平安银行的资产只占中国银行业的3%,但金融壹账通却服务了三四千家各类金融机构,帮助他们进行科技转型。

科技平台化战略,在金融壹账通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果技术只给自己使用,那么满打满算只能服务3%的市场。但这几百家银行的资产规模是极大的。这就是创新型的轻资产的杠杆效应。”平安集团联席首席CEO陈心颖说。

在平安内部,养着一支11万人的科研团队,包括3000名科学家。平安开发出的技术会在子公司共享,同时子公司又有自己的应用科技。比如同一个“微表情”识别技术,平安普惠可能拿来识别骗贷,平安银行可能拿来调查客户满意度,或者预测是否对某一产品感兴趣。

这些产品因为受众广泛,成本经过充分分摊。“使用平安的产品,在价格上必然比一家金融机构自建体系低很多。”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叶望春说。

截至2019年底,中国全部大型银行、99%的城商银行和52%的保险公司,都是金融壹账通的客户。有分析认为,金融机构被平台化科技产品继续渗透,仍是大势所趋。

在2020年,很多新基建涉及的产业都面临升级需求,但中小企业融资难缺乏启动资金。金融壹账通在帮助中小微企业的解决融资问题上,也形成了一套打法。

2020年1月,广东上线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便由金融壹账通提供技术支持。这一平台已采集广东超过1100万家企业信息,建立起企业画像和风险评级。在融资端,平台对接了金融机构超过300家,上线融资产品超过800个,申请贷款超过145亿元。

对金融客户来说,很少有企业具备区块链能力。金融壹账通也联合福田汽车,建立福金All-Link平台,将核心企业和链属企业的应收账款信息都记录在区块链上,让核心企业的信用能力能穿透多级,成为供应商和经销商贷款的依据。

智慧城市:杀进深圳浙江

IDG预测,2017-2021年智慧城市平均增速将超过18%。这是每个巨头都不可忽视的生意,平安也不例外。“各种商业机会都能和智慧城市联系上,它是没有边界的。”平安智慧城市联席总经理兼CTO胡玮说。

马明哲甚至表示:自己每天想的都是智慧城市,打高尔夫球时都在琢磨。某一次,平安给政府部门递交方案,马明哲亲自参与修改了94版。

2017年10月,平安科技公司成立智慧城市事业部。2018年9月,智慧城市公司单独挂牌。当时公司拟定的名称是“平安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但深圳市领导认为,深圳是国际化大都市,平安的野心又很大,应当在名称中加入“国际”两字。作为鹏城骄子,平安一开始就被寄予厚望。

图/视觉中国

平安智慧城市业务的转折点,也就发生在这一年。

2017年年初,深圳市招标房屋租赁平台,平安因为经验不足,输给了深圳另一家巨头。这激起“常胜将军”马明哲的斗志。

2017年年底,深圳要开发一款市民自助App,平安再次出征。胡玮回忆说,那一阵只要政府领导调研平安,总会看见三样东西:移动办公平台,包括政府OA,市民生活的Demo平台,以及一款大数据展示平台。智慧城市的优先级成为重中之重。

在废寝忘食的努力下,平安最终拿下项目。2019年1月,“i深圳”App上线,成为平安在智慧城市疆域上打赢的第一场大仗。

拿下这块业务,平安智慧城市在深圳逐渐站稳脚跟:2019年2月,平安与深圳国际仲裁院签署“智慧仲裁”建设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9月,平安联合深圳安全研究院、深圳市公共安全义工联合会,打造出“平安守护者行动”的首个“安心社区”,深圳市梅林一村社区。2020年4月,平安银行受深圳市民政局委托,推出“颐年卡”,集成身份识别、政策性津贴发放、银行储蓄卡、市政一卡通等多种功能。截至年底,这张卡发出60万张。

但平安的目标不止于此。2019年4月,浙江某市政府启用“一窗受理、四端协同”平台,这一平台正由当地政府同平安打造。“平安智慧城市能进入深圳、浙江这两个地区,我相信,但凡做互联网的人都明白,是非常不容易的。”胡玮说。

随后,平安智慧政务又拓展到北京、重庆等20多个城市、30多个委办局推进的50多个项目。平安的智慧财政系统,则被财政部PPP中心和几十个省市推广使用,管理超过万亿元资产。

在新基建浪潮来临后,平安智慧城市也推出了“1+N+1”的智慧城市体系,覆盖“医行住学安、养保法政财”等多方面的城市治理需求。例如,在智慧政务方面,平安智慧城市与各级城府合作,辅助管理各地成本与投入产出效能、监测关键投资项目、预测核心经济指标走势。

具体到今年特别火热的两个领域,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就能一窥平安的布局。

“工业互联网供需直通车”产品,能够识别生产线的产能情况,撮合给急需产能的企业。该平台已经盘活客户企业85%以上的产能资源,实现90%以上的供需准确度,并逐渐拓展到为供应链上下游协调生产。

在这联网方面,平安智慧交通则面向政府、企业和个人三端用户,建立起“端-管-边-云”生态。平安与无锡工业和信息化局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无锡本地的车联网运营、智慧交通治理等。

智慧医疗:坐拥超级入口

平安为什么要做医疗业务?一个原因是:平安有2亿金融客户,寿险、健康险、养老险、大病险等很多保险和医疗相关,可以形成商业闭环。因此,平安将医疗也纳入核心业务的范围内,希望以“保险+AI+医疗”,建成全世界最大的数据驱动型管理式医疗服务体系。

在2020年9月,平安首次披露了“医疗生态圈”战略:其顶层是面向政府的智慧医疗健康云平台;中层是“PPP”,即患者端(patients)、医疗服务端(provider)和支付端(payment);底层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支持的疾病筛查、预测和诊疗系统。

图/视觉中国

必须要建成生态圈的原因是:医疗链条太长,需要每个子公司明确自己的主战场,互相“不越位”,打好配合战。

而这个医疗生态圈的大本营,是患者端的“超级入口”平安好医生。它缩短了患者与医生的沟通距离,并补充其他医疗环节所需服务,如体检、买药。截止2020年底,平安好医生在患者端用户超过3.47亿,月活超过6727万人;在医生端汇集近万名医疗专家;并有合作线下药店11万家,线下诊所4.9万家,体检中心2000多家。

按照平安的战略,整个医疗生态圈的建设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将平安好医生建设成全国最大在线医疗入口,这一目标已经完成。第二步是从在线问诊走向“医到药”的闭环,为此平安已经获得药品B2B(企业到企业)和B2C(企业对个人)牌照,目前正在申请“互联网医院”。第三步是引入更多服务供应商,建成完整的生态圈。目前平安正处于第二个阶段。

在医疗“新基建”方面,平安智慧医疗也打造了AskBob卫健、AskBob医生、AskBob影像、AskBob慢病四大应用场景,依托平安集团的底层技术,提供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端到端解决方案。

以AskBob卫健为例,这是平安智慧医疗为卫健委打造的监管AI助手。在疾病预测上,平台与重庆市疾控中心合作,建立流感与手足口预测模型,实测准确率超过90%。在新冠疫情期间,平台还为全国20多个省市提供智能疾病预测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全国有医疗能力的巨头纷纷上阵。平安也检验了一把自己的能力。作为线上沟通工具,平安好医生率先推出24小时线上问诊,疫情高峰期累计访问量高达11.1亿次。平安医保科技的移动CT影像车则奔赴武汉,通过远程阅片辅助诊断。

此外,平安旗下还有公司入选第一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定点机构,平安智慧城则为国家相关部委、多地政府提供疫情预测、复工复产的平台,疫情预测单日准确率超过98%。

在输出自己的医疗力量之外,2020年平安集团还捐助物资超过1.8亿元,并为1.5万名一线工作人员和800万名疾控医护人员无偿提供专属保险和救助,保额超过13.5万亿元。2020年底,平安集团及旗下公司,分别获得2020年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要、突出贡献企业荣誉称号。

结语

在平安投入科技的许多年里,很多人都在问一个问题:中国有那么多互联网巨头,你们为什么还要自己做科技创新?

“平安和互联网公司真正拉开差距的地方,是在应用场景上。”平安集团科技创新部总裁喻宁说,只有把技术大范围运用起来,才能产生竞争差异。有投资人也解释说:“你能做出世界级的应用,不在于你比别人更聪明,而在于你见过这么大的需求规模。”

图/视觉中国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平安每天会接入和拨出1000万个电话,平安的“语音座席”项目有4500个场景。由此孕育出的应用,是只有一两个场景的AI公司无法想象的。例如平安产险,能够通过AI识别通话并智能调度,将事故车辆撤离现场的速度从40分钟缩短到5分钟。

马明哲很早就判断:金融行业只能实现线性增长,只有互联网科技才是实现指数型增长的希望。

2020年疫情也验证了这一判断:在金融行业被疫情普遍拖累的情况下,平安科技板块却开花结果,贡献了财报中的一抹亮色。

在2020年半年报中,马明哲层写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发初心立志,就是种因;守初心践行,方得善果,是为有始有终。”

当然,科技创新并非要求企业不赚钱,而是不急功近利,才能像中国平安一样在长周期视野下赢得技术变革带来的更大收益。如果更多的公司能像中国平安一样,运用数字化技术探索未知,再与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结合,将产生巨大的科技创新势能,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博望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博望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