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资本秦锋:解构央企背景下的产业投资
华润资本总经理秦锋
一直以来,很多人对国有企业根深蒂固的看法是——不够市场化、官僚体系重。“但这是人们对国企的误解。技术问题、流程问题都好解决,一定程度上,大家对国企背景机构的观念制约着与国企的合作。”华润资本总经理秦锋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到。
参与多次中美金融论坛后,秦锋明显感觉,国际市场对与有中国国资背景机构合作时顾虑较多。秦锋解释道,“他们普遍认为,中国国资背景机构不够商业化和市场化。因此对华润这种央企背景的机构投资,审查反而更严苛。但这是对我们的误解。今天,世界500强中,像华润这样的国资企业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
华润资本是华润集团旗下境内外产业基金管理平台,围绕集团产业,投资于大健康、大消费、城市综合开发及运营、能源服务、科技创新及节能环保等国内外市场多个领域。目前,华润资本旗下境内外在管基金22支,以及3家投资公司;基金管理规模累计1120亿元,已然成为华润集团产融结合的关键桥梁。通过资本思维,影响带动产业思维与资本思维结合,用更丰富的经营管理方式做好产业发展。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
华润资本的前身是成立于2006年的汉威资本。2016年,公司正式更名为“华润资本”。
就华润集团而言,自2006年就开始尝试各类金融业务,但受金融非主业限制,金融牌照类业务规模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金融业务与产业协同规模同样受到了限制。
为加大新兴行业培育,华润将加快建立产业基金,组建大健康、新零售、新能源、微电子等9个领域的产业基金。通过产业基金来支持主业发展和新业务孵化,进一步丰富资本运营的手段,提升对社会资本的整合能力,分散投资风险。
2017年3月,作为集团产业基金的管理平台,“华润资本”成为集团一级利润中心,负责统筹华润集团各产业基金的募投管退及集中中后台管理,充分发挥产业基金机制灵活、容错促新、激励有效等优势,围绕集团产业及国家宏观政策开展基金管理业务。
做好集团产业的“防火墙”
事实上,华润资本作为集团旗下产业投资机构,一方面,不属于牌照类金融机构,相对更灵活;另一方面,在纯股权投资模式,市场化运营,撬动更多市场资金推动集团业务发展的同时,还可以起到有效的风险隔离。
“华润资本投资始终围绕集团产业。如果一个项目当前估值或收益水平没有达到上市公司要求,甚至亏损,这会严重拖累集团及上市公司当期业绩。通过基金孵化帮助被投企业整改、提升盈利水平,再通过市场化原则输送给集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集团投资的试错成本。可以说,华润资本为集团起到了很好的‘防火墙’作用。此外,有些项目并购后,可能与集团文化、管理理念的融合需要一个磨合过程。通过基金过渡一段时期,也有利于被投企业与华润的融合。”
根据资料,华润资本在基金出资方面,集团出资比例不超基金规模的25%,75%资金来自于市场化出资。秦锋告诉记者,“集团一开始就设立了跟投权利。要求基金经理人拥有对项目的建议权,有跟投的义务也有分享超额收益的权利。这既是一种约束也是激励机制。”
一直以来,央企在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创新机制上都似乎有所欠缺。秦锋表示,“我们拿着投资人的钱投资,如果自己的钱没在里面,那会对这个钱的关心程度没那么高。通过跟投这一约束机制,投资团队对所投项目会更认真的分析和判断。如果投的好,增加超额收益,选择好项目的动力和投后管理的积极性也会更高。”
通过价值导向、激励机制等手段,华润资本建立了国有企业符合市场化投资的管理体系。
六大方向三大类别,所投项目必须符合集团发展战略
截至2020年末,华润资本旗下境内外在管基金共22支,投资公司3家,累计基金管理规模1120亿元;主要投资于大健康、大消费、城市综合开发及运营、能源服务、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
秦锋告诉记者,“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规律。也有很多人质疑我们‘这么多赛道,20多支基金,如何做到精细化投资和管理?’其实我们每支基金背后都有集团强大的产业支撑,在项目、技术以及投后管理等方面,华润各板块专家都会给我们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事实上,在华润资本,每支基金投什么领域、投哪个阶段也都有清晰的定位和策略。比如主投研发项目的生命科学基金,会偏向创业型的早期项目;大健康、大消费类的基金则偏重以控股的形式或战略股东形式进行投资,看重的是成熟项目。
秦锋将华润资本的产业投资总结为三大类:
第一类,基础设施类,有稳定现金流的、收益相对稳定的、可以高杠杆的投资。通过现金分红来覆盖融资成本,进而提高股本投资收益;
第二类,PE投资,实施收购兼并和战略投资。“这类投资,多数项目处在增长期,通过投后管理提升价值。”
第三类,VC类科技创新投资,完全同股同权,市场化投资。“创新项目基本不会离开集团的产业体系。而有些完全的新领域,集团通过华润资本的投资开始从零布局,比如环保。”
谈及对项目的选择,秦锋说到,华润资本有着极为明确的筛选标准——所投项目必须符合集团产业发展战略,且与华润产业有明确的市场协同价值。“简单来讲,华润资本首先会进入与集团产业相关的领域,在寻找细分赛道上可以做大做强的企业。”
第一,要和华润集团产业相契合。“不熟悉的领域谨慎进入。”
第二,看标的在集团产业的细分领域是不是具备平台基础。“对华润来讲,看重的是产业链环节未来是否可形成规模,在市场上存在整合机会。以我们投的体外诊断领域企业迪瑞医疗为例,我们希望未来把这家公司打造成集团下属的一家医疗器械平台。”
第三,看团队基本条件,包括技术、管理、营销能力等。
值得一提的是,对已投项目,华润资本非常重视投后管理,看重为被投企业带来的价值增值。华润的产业具备充分的实力和资源,特别是在产品、项目的市场落地上,能够为企业带来价值提升。
如今,依靠华润集团强大的产业能力和客户资源网络,华润资本正进一步向并购基金、夹层基金等品类延伸,逐步打造成为一家具有华润产业特色的资本投资公司。
“十四五”立足香港、适度走出去,做好三个“一批”
十三五期间,华润集团按照“做实、做强、做大、做好、做长”的发展方式,依托实业发展、资本运营的“双擎”之力,借助“国际化+互联网”的“两翼”之势,通过提升资产质量、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全球市场、开展研发创新、提升智能化水平等实现“跑赢大市、转型升级”的目标,为股东创造效益、为社会创造价值。
不过,在秦锋看来,如今回看,集团十三五“双擎两翼”发展战略制定的是符合十三五发展情况的,但实施效果离预期还有差距。“基金完整周期需要经过募、投、管、退,短则4-6年,长则是5-8年,甚至超过10年。一个‘十三五’的时间对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来讲时间太短。换句话说,产业基金对于实业发展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所以,十四五期间,华润资本将继续承担集团“撬动产业转型升级、孵化新产业”的重任。
华润集团属于民生领域企业。对于海外布局,秦锋强调,“我们更多还是看民生行业,希望将海外好的产品和服务引入国内,让中国老百姓受益。对于项目选择,也是看重两方面,一是产品和模式能不能应用到华润体系,这是投资的前提条件;二要看是否符合集团“立足香港、深耕内地、辐射海外的发展战略。”
其实,在海外布局华润资本可说是早已经验十足。相对国内市场的整合并购机会,华润资本在华润体系内海外经验相对丰富,尤其在大健康、消费品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秦锋也提到,“华润起源于香港,以香港为中心,适度走出去。以前在海外投资,发现大量中资企业在相互抢项目,(项目)估值被推高。实际上,这等同于国人自己在打价格战,完全没有意义。如今,经过疫情,在大量中资资金不敢出手、海外资金成本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华润资本有了更多获取海外项目的机会。”
目前,华润资本管理20多支基金,对于十四五的主要目标,管理规模将再翻一翻。要实现目标,就要做特色化、精细化投资,深化创新、加大兼并收购力度。这更需要高水平的前中后台团队协同合作,要集中优势资源打攻坚战。对现有基金,秦锋将其归结为三个“一批”,即到期关闭一批业绩一般的基金、合并一批规模较小的基金、重点扶持一批能力强的基金团队,把更多有效资金拿出来支持投资水平能力高的团队,华润资本才能走的更远更稳,为投资人创造更多价值。”
完备的投资体系,成熟的团队建设,彰显大国央企的社会责任
如今,伴随着集团产业快速发展,华润资本也在不断更新和进化自己的投资能力。
“我经常给团队讲,我们有不同的枪(不同的基金),背后的子弹都不一样,用不同的子弹打猎,目标猎物也是不一样的。你拿大炮打蚊子肯定是不合适的。拿小手枪去打大熊也不行。所以,相互匹配是由华润资本整个平台进行统筹的。”
为了做到更好的实业与资本的对接,华润资本已经构建了成熟的战略投资体系。
“一方面,有完善的‘资金库’,即IR小组。他们重点做一件事——投资人客户画像,梳理市场上所有投资人,根据不同投资人在投资的产业赛道、地区、投资类型、资金体量、审批流程等多维度特性进行分类。在要筹备新的基金时,可以针对性的寻找不同的资金方向。
另一方面,不断更新‘种子库’,即行研能力组,各大领域细分行业的所有项目排名,按规模、营收、利润或者估值、PE倍数等排名,Top20就是我们重点要看的项目,看他背后的股东结构,以及每一轮融资情况,看是否存在投资机会。”
“当种子项目库和资金库完美匹配,这就是华润资本的平台价值。”秦锋讲到,“平台提供子弹的和靶点,发挥资金和项目的匹配功能,投资团队负责具体的商业谈判,讲清楚投资和投后管理的逻辑。”
目前,华润资本拥有200多人的团队,分布在香港、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在秦锋看来,这支团队拥有很好的协作能力,目标一致、行动力强,同时还极富活力和创新力。
“说起华润资本的文化,首先,我们传承的是华润集团的红色基因——守正出新、正道致远,持续为投资人创造价值。但是除了央企的红色文化外,华润资本的特色是什么?”秦锋用两到了两个关键词:活力和平等。
在华润资本,团队平均年龄36岁,这是一支敢于创新、充满激情活力、有创业精神的年轻队伍。
“2016年我们更名华润资本的时候,市场上的产业基金没有太多适合华润产业基金可以直接复制的管理模式,大家抱着创业的心态愿意尝试,算得上是‘朝气蓬勃敢为人先’。”秦锋说到,“有能力有冲劲又有华润集团作为强大后盾的我们,自称为华润集团的‘老干新枝’。”
此外,在华润资本的文化中还极为强调“平等”。“大家讨论问题的时候,每个人平等发言,各自展现不同的观点,有意见甚至可以争论,我们对事不对人。大家说的越多,视角越全面,我们投资做判断才会越准确。实际上,这是在为我们降低投资风险。”
如今,身披特殊产业背景的华润资本,将会在“十四五”期间交出更亮丽的业绩,更值得大家期待。在“创新、转型、发展”为发展主题的华润集团支持下,华润资本正在通过产业基金投资彰显大国央企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