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房企跨界当猪倌,外界质疑实为圈地骗补

AI财经社田晏林2020-12-15 14:03 大公司
养殖大户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的一番言论,让房地产和生猪养殖行业碰撞出了火花。

养殖大户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的一番言论,让房地产和生猪养殖行业碰撞出了火花。

在最近一场公开活动中,刘永好称,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仅从房地产行业跨界来养猪的企业就超过了1000家。此言一出,外界颇为震惊,难道卖房已经不如养猪了?又或者说,房企养猪背后藏着其他动机?

不可否认的是,近几年,房地产行业步入下行周期,告别了量价齐升的年代。不少房企确实正在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房企跨界也因此成为了热门话题,只是跨界的方向从影视文化、新能源、机器人,再到现如今的养猪业。

房企高压之下双双跨界养猪

天眼查APP的数据似乎也印证了刘永好的说法:国内目前有超过1400家经营范围同时包含“猪”和“房地产”的企业,其中6成以上的企业成立于近5年,只是最初入局养猪的房企大多“意不在猪”。

最先入局的房企是万达。早在2014年的12月,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即宣布在贵州丹寨县投资10亿元,建立30万头规模的土猪养殖厂和屠宰加工厂。当时的他不关注会投入多少钱,养猪似乎只为了响应号召,是企业扶贫模式的一种。

然而,后继者却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最为著名的代表性企业是万科。

2015年,万科以8%的持股比例设立绿倍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公开表示要利用领先的微藻科技,为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为养殖业创造更高的利润。

今年初,万科更是高调成立了食品事业部,主要布局生猪养殖、蔬菜种植、企业餐饮等三大领域。当时有媒体报道称,万科进军养猪产业志不在拿地,而是真正通过市场化手段经营好生猪养殖业务。

此后不久,万科还专门发布了招聘消息,招聘包括猪场拓展经理、聚落化猪场总经理、养猪场预结算专业经理、猪场开发报建专员、猪场兽医在内等多个和养猪相关的职位。

这一系列的动作似乎意在说明,曾经在总部大会上高喊“活下去”的万科,如今已在养猪业上找到了新的生存法则。

行业数据也在为万科的“得意之作”加分:2020年上半年,养猪头部企业温氏、牧原、新希望毛利率分别为38.39%、63.27%、42.6%,较前一年同期分别增长31.69%、58.93%、23.56%。相比之下,房地产行业上半年平均毛利率27.42%,且三季度下滑至25.77%。

贝壳研究院分析表示,从2015年到2016年的猪价高位运行,触发了新一轮养猪投资的发展。“千家房企”布局养猪业务,也大多从这个时间节点开始。2020年上半年,受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的影响,生猪市场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供应缺口,生猪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因此吸引更多的市场关注。中国政府网的数据则显示,2019年生猪平均收购价由年初的14.1元/公斤涨至年末的33.69元/公斤。

这样的市场行情下,除了万科之外,头部房企碧桂园、恒大,以及中粮、华润、绿城等开发商选择齐步进入养猪赛道,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猪队友”。

北京元始农业有限公司的市场负责人王强告诉AI财经社,越来越多行业选择养猪的原因,一是政府在企业税收方面给予一定优惠,二是增加生猪补贴的范围,还主动为养猪企业贷款贴息。

与之相对的是,房企今年的融资压力与日俱增,尤其是今年资管新规“三条红线”面世后,房企迎来了史上最严融资环境。“养猪有钱,盖房缺贷”,养猪业显然被房企看作了探索新出路的赛道。

据了解,非洲猪瘟爆发后,国家相关部门对生猪养殖生产给予较多的倾斜政策。2019年为加大生猪养殖用地的支持力度,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关于保障生猪养殖用地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生猪养殖用地作为设施用地,将按照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增加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取消15亩上限规定等。同时,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其中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采取了更灵活的办法。这对房企而言,可谓“一举多得”。

比如,新的政策增加规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依法登记,并经三分之二以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同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直接使用,同时使用者在取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之后还可以通过转让、互换、抵押的方式进行再次转让”,这相当于取消了集体建设用地不能直接进入市场流转的限制。

贝壳研究院认为,土地方面的相关政策,是吸引房企纷纷入场“养猪”的另一主因。

房企养猪虚实

政策变化,房企大举进军养猪业,难免会给人“醉翁之意不在酒”之感。其中就包括外界质疑房企养猪是为了低成本获取土地,或者是为了骗取国家补贴。

但从目前公开的信息看,除了万科,碧桂园、恒大等房企确实有较多关于“养猪”业务的实质性动作。

2016年,恒大就宣布在贵州投资建设了110个养猪养猪农牧基地。2018年,碧桂园也曾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招聘“养猪事业部”负责人,这一年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也正式揭牌。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肉蛋奶需求在我国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且猪肉行业处在调整期,房企为降低单一产业模型带来的高风险与增长乏力而进入养猪产业十分合理。

面对房企进军养猪圈,王强坦言有一定压力。“房企的资金实力较强,而且通过收购养殖公司,在销路、运输成本和物流成本上有很大优势。”

不过,在我国农村一直流传着“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的俗语。所谓“带毛的东西”,是指饲养的猪、牛、羊、鸡、鸭、鹅、鸽子等畜禽。这句话也意在说明,畜牧业养殖存在较大风险。资金雄厚的房企养起猪来也没那么简单。

贝壳研究院认为,除了“疫病”对养猪事业的威胁外,通常情况下,一个“猪周期”是3-5年,且近年来由于养猪企业与养殖户的规模逐步增大,“猪周期”的时间长度也在逐渐拉长,收益将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2008 年生猪价曾有一波高涨,那时也有很多资本进入养猪业,但随后两年全行业亏损。最高的时候,每头猪亏损超过100 元。有业内人士指出,在中国生猪的散养模式未得到根本改变前,猪肉价格难以走出暴涨暴跌的怪圈,稳定获利很难。

养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仅靠资本很难解决。“养猪是个需要耐住寂寞的事业,而且技术门槛并不低,这些和资本的快速逐利行为其实是冲突的。”在浙江省临安市龙岗镇人民政府工作的陈月琴曾发文表示。

近十年来,各行各业都有人跨界进入养猪圈。从高盛到网易,从武钢到山西焦煤,再到如今的开发商,老百姓桌上的猪肉陆续被贴上了金融猪、IT 猪、钢铁猪、煤炭猪、房产猪等不同标签。但大家是赚个盆满钵满,还是亏得血本无归?似乎还要看各自的造化。

天眼查APP显示,目前国内有约10万家企业的工商注册是房地产,而其中,超过1400家的企业的经营范围同时包含“猪”和“房地产”两个关键词。也就是说,目前仅有约1%的房企与“养猪”业务相关。贝壳研究院分析认为,房企跨界养猪整体尚未形成大的趋势,仍需长期观望。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博望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博望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联系(微信公众号ID:AppleiTree)。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