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医疗中概股赴美IPO,中靶VC/PE不足30家
2020年,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中共有5家医疗企业,分别是天境生物、安派科、传奇生物、燃石医学和泛生子。
五家上市企业首发募资总额共计10.22亿美元,发售募资净额也达到9.29亿美元。从当前市值看,传奇生物以36.58亿美元的总市值领跑,其次为燃石医学26.73亿美元、和天境生物26.13美元。
从募资额看,赴美上市的医疗中概股似乎并未受到瑞幸、贸易战影响,仍然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和机构投资人的追捧。
在这五家医疗企业背后,站着高瓴资本、红杉中国、礼来亚洲、联想之星、北极光创投、弘毅资本、厚朴资本、康桥资本、前海母基金等近30家机构投资人的身影。
谁是其中最大的赢家?
礼来亚洲、弘毅资本 “5中2”
数据来源:天眼查、网络 制图:融资中国
在五家机构背后,有近30家投资方的身影,其中弘毅、礼来亚洲基金“5中2”。在5家医疗中概股中,弘毅投资了泛生子和天境生物两家。礼来亚洲投资了传奇生物和燃石医学。
一直以来,医疗都是弘毅投资重要的版图。除了在美股收获颇丰,在港股方面,弘毅也拿下了先声药业等一众医疗企业。
截至目前,弘毅投资在医疗健康产业已出手投资16个项目,投资总金额约百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先声药业、石药集团、康臣药业、滇虹药业、天境生物、Fibrogen等医药企业,也包括全亿健康、东软医疗、东软熙康、先声诊断等器械和医疗服务领域的佼佼者。与此同时,弘毅也打造了医院投资管理平台弘和仁爱。
在医疗服务方面,弘毅早在2014年成立专注于医院投资与管理的弘和仁爱医疗集团。目前弘和仁爱已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并接连完成对杨思医院、建德中医院、慈溪协和医院等6家医院的收购。
与弘毅投资不同,礼来亚洲基金是礼来制药旗下的CVC,礼来制药(Eli Lilly and Company)拥有140多年历史,是一家以研究为基础的全球性企业,于1876年5月创建于美国中西部印第安纳州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市,创始人礼来上校是药剂师和美国内战的退伍军人。
礼来亚洲基金成立于2007年,投资方向就是亚洲、特别是中国具潜力的生命科学领域的新兴企业。迄今为止,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基金已经投资了百奥维达、浙江贝达药业、南通联亚药业等 30余家公司。
截至目前,一共管理超过等值美金12亿元的资产总额,包括Lilly Asia Ventures Fund I 在内的5支美元基金,以及包括礼安基金在内的4支人民币基金。
科创板方面,今年礼来亚洲基金拿下了艾力斯、圣湘生物、康希诺生物三家上市公司,港股方面,也投中了荣昌生物、沛嘉医疗。7家医疗上市企业收入囊中,可谓收获满满。
分散投资没意义!单个项目下重注、多轮投资成新方法论
除了弘毅和礼来亚洲基金的好成绩,在5家医疗中概股的投资上,凸显了投资机构一个新的特点,就是对于看好的项目多轮下注。
比如,在燃石医学一案上,联想之星、济峰资本、红杉中国皆先后投资3轮、招商国际资本投资了2轮。
天境生物一案上,高瓴资本、天力士投资2轮、康桥资本累计投资3轮。
泛生子一案上,分享投资、嘉道谷3次下注、约印医疗基金也投资2次。
在自己熟悉的案例上,下重注、多轮投资似乎成为一众机构新的投资方法论。而深究这一逻辑的背后,也很好理解。
好项目总是稀缺的,投资机构将资金集中投向头部项目,目的是为了追求确定性。以往,一线投资机构不差钱,在投资决策上,也就是手一松一紧的区别,而如今,募资本来就很困难,手里的米少了,自然要珍惜每一粒粮食。
另外,投资也是有成本的。
前期的尽调、财法税进场,不仅有人力成本,更需要时间成本。与其挑选新的项目,不如对于已经投资过的项目多次下注。此前,清控银杏合伙人程鹏接受《融资中国》采访时,曾表示:“没有特殊原因,默认选择加投。”清控银杏采取的是倒推逻辑,除非对项目有根本性看法的改变,否则会持续投资。“不持续跟投的项目对投资经理而言,除非你承认你当时的决策出现了重大失误。”
这样逻辑之下,倒逼整个投资团队在投资项目时更加谨慎。对于某些看不准、拿不稳、不了解的项目,尽量不出手,但对于确信的项目则重注。比如,从2010年第一笔融资起,诺思兰德总共进行了7轮融资。清控银杏参与投资了6次,几乎全程陪伴企业成长的每一个过程。
除了多轮投资,还要重注,比如在埃夫特一案上,基石资本投资了6.6亿,基石资本董事总经理杨胜君表示,“分散投资不一定有好回报。”与其把钱分散投在平庸项目上,不如对确定的项目持续投资。
孵化投资是下一个风潮吗?
除了多轮、重注的方法,五家医疗中概股的投资中出现了“孵化式投资”。
孵化式投资由来已久,在双创风潮最高点时,百米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孵化器没有十家也有九家。不过,一些创业咖啡和孵化器因为“二房东”模式被证伪,也随之进入关停倒闭潮。接棒孵化器的是天使投资。比如,投资了燃石科技的联想之星最初就是以天使投资出发,投资孵化了超过1000家企业。
除了这类财务投资,还有小米这种产业式“投资+孵化”。小米集团总裁王翔表示,“目前我们的生态企业达到了200多家,其中专注智能硬件的有100多家。疫情期间,小米生态链企业石头科技在科创板上市,专注扫地机器人,在国际上都非常有竞争力。”
在今年5家医疗中概股中,天境生物就是一个孵化式投资的经典案例。其最大的投资方就是康桥资本。
康桥资本成立于 2014 年,专注于生物医药、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三个核心领域,其管理资金规模超 20 亿美元。
从投资模式来看,康桥资本不仅是一家 PE,也是一个产业孵化平台,康桥资本的打法是“孵化+运营”:以联合创业者的身份与企业共存,参与的每家企业都是重仓交易,全链条全周期地支持公司发展。
康桥资本 CEO、董事总经理傅唯曾对媒体表示,“天境生物是康桥资本自建平台模式的创新尝试”。
在天境生物一案例上,康桥资本先后投资三轮。2017年,康桥资本CEO、董事总经理傅唯建议臧博士将当时还叫三境生物的公司与康桥资本另一家被投企业天视珍合并,从而迅速建立起兼具研发能力和产品体量的平台型公司,为此,康桥资本愿意额外追加一亿美元投资。
通过这笔追加投资,康桥资本成为天境生物最大财务投资人。从参与创立天境,康桥资本累计投资三轮,随着天境生物的上市,这笔投资有望收获10亿美元级回报。
除了天境生物,康桥还以孵化式投资的方法,投资了云顶新耀。据了解,云顶新耀完全肇始于康桥资本的创意,后者持有其62.48%股权,傅唯也是公司董事局主席。
几个月前,云顶新耀刚刚完成了IPO前的最后一轮3.1亿美元融资,建安实业投资、高瓴资本纷纷进入。7月份,云顶新耀正式递交了在港交所上市的申请文件,距离康桥资本成立这家公司并为其提供第一名员工、投资第一笔钱、支持其第一个专利产品的诞生也才刚刚三年时间。
除了康桥资本这类孵化式投资,业内还有基金内部创立项目的案例。
去年中旬,安龙基金内部孵化出安龙生物,并在今年7月完成了首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泰科医药、盈科资本等。事实上,泰格医药等投资方不仅是安龙生物的投资方,也同样是安龙基金的LP。
内部孵化企业进行二次创业,并非是安龙基金的首次尝试。在创办安龙生物之前,基金内部曾孵化了安龙基因。
基金内部孵化企业,在国外早有成功的先例,Third Rock就是最好的佳证。利用资本的力量和科学的眼光瞄准可与全球竞争的first-in-class药物,孵化创新公司,结合自主研发,加速创新药物的开发。这一成功案例证明了将投资和创业相结合的商业模式可以非常成功。
一级市场超过万家机构,头部机构有多少家?窥一斑知全豹。仅从投资到中概股的情况看,一线机构不足30家。将视角放大到港股和A股市场,又有多少家机构今年收获退出?
如今,在日趋复杂的一级市场,投资人都在寻找投资到明星项目的捷径,未来,孵化式甚至是内部创立企业的模式是否会走出一条路?需要时间验证。
猜你喜欢
利润破百亿,营收增速持续下跌,迈瑞医疗“喜忧参半”
2023年,迈瑞医疗营收增速首次降至15%,这是其自2017年以来营收增速首次跌破20%。2024年第一季度,进一步跌至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