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不到17元的盲盒,竟能撑起16亿营收和千亿市值......
2010年,王宁刚刚开始创业,他召集了一些大学好友,在北京中关村附近开设了第一家泡泡玛特商店。
王宁是一名85后。今年33岁的他,是不折不扣的创业新贵,但他却自称自己是创业老兵。
十年间,团队从创业初期不到10人发展到如今两千余人。依靠小小的盲盒,一夜之间,作为创始人的王宁夫妇身家超百亿港元。
在王宁眼里,潮玩的市场很小,但从文化的维度看,现在是潮玩的黄金年代。谈起泡泡玛特的未来,王宁曾说,希望它成为中国最像迪士尼的一家公司,拥有大量优质IP,用这些IP来创造并实现商业价值。
不过,如今的迪士尼遭遇流年不利,泡泡玛特恐怕要换个目标了......
今天(12月11日),泡泡玛特(09992.HK)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国内“盲盒第一股”。
泡泡玛特此次IPO发行价为38.5港元/股。今日开盘后上涨100.26%,截至收盘,首日涨幅达79.22%,报收69港元/股,市值达95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804亿元)。
成立于2010年的泡泡玛特,靠一个个萌系盲盒,打开了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钱包。拆盲盒本是一个消除神秘感的过程,盲盒营销持续火爆,促使许多年轻人加入消费者大军,甚至将盲盒被炒到几十倍的价格。
站在潮玩行业风口上的泡泡玛特,可谓抓住了其中红利。而疯狂的盲盒经济过后,泡泡玛特还能否继续狂奔?
成本不到17元的盲盒,撑起16亿营收
近三年,泡泡玛特的业绩一路高歌猛进。
公司营收由2017年的1.58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5.14亿元,并进一步增长至2019年的16.83亿元;净利润则从2017年的156万元增长至2019年的4.51亿元。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泡泡玛特的营收达到15.44亿元,同比增长49.3%,整体毛利率提升至64.0%。
泡泡玛特也顺势站上潮玩市场的头部地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19年零售价值计算,泡泡玛特在中国潮流玩具零售市场排名第一,拥有8.5%的市场份额。
招股书显示,泡泡玛特以IP为核心业务。目前共运营93个IP,包括12个自有IP、25个独家IP以及56个非独家IP。而由IP衍生出来的产品主要包括盲盒、手办、BJD及其他衍生品。其中盲盒是泡泡玛特衍生品中第一大收入来源,贡献营收高达八成。
招股书显示,销售盲盒带来的收入从2017年的0.91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3.60亿元,并进一步增长至2019年的13.59亿元,占各期总营收的比重也由57.8%增长至69.9%,并进一步增长至80.7%,呈不断攀升态势。
2019年,泡泡玛特共卖出2445万个盲盒。泡泡玛特在线上渠道销售的单个盲盒,定价大多在59元。而一款59元的盲盒,背后的利润空间有多大?
以2019年泡泡玛特品牌产品的毛利率为71.3%来计算,一个标价59元的盲盒,成本不到17元。
(图片来源:招股书)
记者据此联系泡泡玛特,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对方回复。
能否继续收割潮玩行业红利?
在盲盒品类中,泡泡玛特的自有IP不容小觑。尤其是2016年推出首套 Molly系列盲盒,源源不断创造营收,2019年高达4亿元,堪称“现金奶牛”。
但综合来看,单一爆款带来的收益明显下滑。2017-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基于Molly形象的品牌产品所得收益占比分别为89.4%、62.9%、32.9%和16.3%。
而早在今年2月,泡泡玛特被曝出AYLA娃娃动物时装系列抄袭事件。此外,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泡泡玛特的投诉量超过2千条,涉及产品质量、退款难等问题。
由此可见,能长远支撑泡泡玛特走下去,或许是更多优质的内容和产品。
而庞大的潮玩市场,已有不少玩家相继入局。国盛证券研报分析称,2019年起国内一些公司开始拓展盲盒业务线,如酷乐潮玩、52Toys等。此外还涌现了一批专注潮玩盲盒的公司,如IP小站、寻找独角兽等。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潮玩零售市场规模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4.6%,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763亿元。从市场份额来看,前五大市场营运商的市占率仅为22.8%,给后入局后留出巨大空间。
近期,国内零售巨头名创优品也宣布入局潮玩赛道,在12月10日推出了潮玩品牌“TOPTOY”。一直走高性价比策略的名创优品,或将成为泡泡玛特有力的竞争对手。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称:“从上市角度出发,泡泡玛特目前的难点或者风险在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扩张能力两者之间能否保持平衡。另外在企业的成长性和原创性,目前市场中存在大量的模仿因素,也有类似的相关企业做转型。总体来说,泡泡玛特目前企业的护城河并不深,在竞争者增多的情况下如何去应对,都是后续需要关注的。”
猜你喜欢
年货市场新风向:多元化需求驱动品牌策略深度转型
春节临近,年货市场繁忙,线上线下融合,品质消费成主流,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碰撞展现新活力,商家需创新优化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年关将至食品消费再迎高峰,我国食品相关企业超127.2万家
年关将至,食品消费市场升温,企业扩产备货加强推广。电商平台推年货节,健康食品受热捧。全国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稳。我国超127.2万家食品企业,山东最多,涉司法案件企业占2.11%。